毛主席接见志愿军一等功臣,皱眉道:名字有些不雅,我给你改一下

梦中你相遇 2025-02-14 17:08:17

毛主席是世纪伟人,也是语言艺术大师。我军多位开国将领名字与他博学智慧相关,如上将许世友、王平等,这些名字均由毛主席赐予。

1951年,毛主席接见志愿军功臣代表时,当众为一位一等功臣更改了姓名。

1950年10月,鸭绿江畔战火熊熊,随即我国首支反坦克炮兵部队奔赴前线。不久,这支反坦克步兵部队便面临了严峻的战场考验。

那是甘凤里战役,战斗中,部队英勇奋战,战术运用得当,成功抵御了敌人的进攻,保持了阵地的稳固,展现了出色的战斗力和协作精神。

甘凤里是位于两山崖间的重要小村,志愿军第20军在此阻击敌人主力,反坦克步兵部队的任务是协助20军完成此次行动。

此次战斗对志愿军是严峻考验,因他们面对的是美军中的顶尖部队——海军陆战队。

志愿军装备落后于海军陆战队,且面临敌机、大炮、坦克等重武器威胁,但无一名战士退缩。

面对敌猛烈轰炸,志愿军选择昼伏夜出。敌人很快察觉,毫不留情,派遣坦克开道以应对志愿军夜战优势。

反坦克步兵获实战机会,炮长苏吊蛋紧握望远镜,紧盯敌动态。他冷静报数,敌人逐渐逼近:一千米、九百米、八百米。

苏吊蛋正欲下令开炮,兴致高昂之际,敌人飞机突袭,炸毁了前沿指挥部,致使苏吊蛋无法继续向上级报告情况。

敌人坦克逼近我军阵地,苏吊蛋心中纠结,犹豫是否发起攻击。

规定要求无上级命令不得开炮,但错失此次机会难料下次何时。在关键时刻,士兵选择让理性凌驾于感性之上,未采取行动。

苏吊蛋迅速做出决定:“进行攻击。”

首炮即中敌坦克,次炮致其起火报废。两炮之下,苏吊蛋与战士信心大增,他随即继续指挥开炮。

众人未料到,第三发炮弹击中敌坦克之际,敌人竟突然撤退。

敌人出动20辆坦克进攻,仅损失两辆便撤退。苏吊蛋虽感意外,但敌人退去终是好事。

此次阻击战,我军圆满达成任务。随后,苏吊蛋未因功自满,主动向团长请缨接受可能的处分。

团长闻言大笑,未责怪苏吊蛋,反赞其捕捉战机敏锐。事后,苏吊蛋荣获一等功,至此方悟,敌第二辆坦克被毁后即撤离战场之因。

那辆坦克实为敌人指挥车,被击中后,其余坦克失去指挥,如同无首之军,被迫撤离战场。

志愿军中涌现打坦克英雄,彭德怀司令员兼政委闻讯大喜,随即给予其“国际二等功”表彰,并授予“打坦克英雄”称号。

苏吊蛋之名,自此在志愿军中广为流传,亦传至毛主席处。

1951年国庆前,苏吊蛋获邀回国参加庆典,他欣喜不已。更令他振奋的是,庆典结束后,未见面的毛主席直接提名他参与政协全国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苏吊蛋既感措手不及,又满心高兴与激动,毕竟,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点名于他。

小组会议讨论焦点为我军军装设计:是否应去除衣领与衣兜。

赞同取消者认为,新中国初建,物资匮乏,布料尤为紧缺。取消衣领和衣兜可节省大量布料,用于其他急需之处。

苏吊蛋是位6年军龄的老兵,对此问题有独到见解。他认为军装体现国家军队形象,缺衣领与衣兜皆失美观。

苏吊蛋反对取消衣领和衣兜的提议,即他坚持保留衣物上的衣领与衣兜设计,认为这些元素不应被去除。

21岁的苏吊蛋首次在众人前发言,心中难免紧张。发言结束后,竟有人带头鼓掌,他细看之下,发现带头的是毛主席。

鼓掌完毕,毛主席含笑望向苏吊蛋,轻声问:“这位小同志,能否告知你的姓名?”

苏吊蛋迅速立正,回答道:“主席,我叫苏吊蛋,现任志愿军炮兵31师401团一连一排排长。”

毛主席点头,恍然道:“我明白了,你便是那位击毁坦克的英雄。”

毛主席忽有所忆,稍作停顿后言:“你之名欠雅,我欲为你更改,可好?”

获毛主席赐名乃极大荣耀,苏吊蛋毫不犹豫,当即应允。

毛主席执笔,边写边说:“将名字改为‘苏兆丹’。”

苏吊蛋因读书不多,不解毛主席所赐名含义。周恩来总理阐释道:“兆寓预示,‘丹’为红色,兆丹即寓意吉祥。”

苏吊蛋听后甚是喜悦,随即正式更名为苏兆丹。

抗美援朝结束后,苏兆丹回国转为工人。数十年间,他勤勉工作,从不炫耀功绩。在工厂,他默默奉献直至退休。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