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出动两艘航母就能让中国收兵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梦中你相遇 2025-03-21 17:21:36

原本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个事儿得说说。事情的中心思想啊,就是关于咱们怎么看待生活中的一些挑战。你得明白,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些不如意,就像路上总会有坑坑洼洼一样。但关键不在于这些坑洼,而在于咱们怎么迈过去。有的人呢,碰到点困难就开始抱怨,觉得这个世界对他不公平。他们整天愁眉苦脸的,好像天塌下来了一样。但其实呢,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自己更加难受。相反,有些人碰到问题,他们会冷静地想一想,然后找个办法去解决。他们不会抱怨,也不会逃避,而是直面挑战,一步步地往前走。这样的人,生活往往过得更加充实,也更加有意义。所以啊,咱们得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别总是盯着那些不如意的事情不放,要学会从中找到成长的机会。毕竟,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可不会陪着你一起哭。咱们得做生活的强者,勇敢地面对每一个挑战,这样,咱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在1995年的5月,美国参众两院以压倒性的多数票通过了允许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访美的议案。参议院以97票对1票的绝对优势通过,而众议院更是以396票对0票的一致同意通过了这一决议。

挺逗的是,就在上个月,美国国务卿还跟咱们的外交部长钱其琛打包票呢,说他们跟台湾那边就是随便搞搞,非正式关系,绝对不会给李登辉发签证。就连白宫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也都站出来明确说了不赞成这事儿。

为啥克林顿政府不赞同的一个议案,就这么轻松地通过了,两院加起来反对票才一票呢?

三个因素导致这个结果。

首先,在大的历史背景下,1990年前后东欧和苏联解体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大转变。他们不再需要联合中国来对抗苏联了,因此开始把中国视为经济和安全上的潜在对手。为了应对这种变化,美国开始加强与台湾当局的关系,想把台湾拉拢过来,让它成为反制中国的一枚棋子。

另外,咱们从台湾那边的情况说说,有个叫李·岩田正男的日本人,他赢得了蒋经国(小蒋)的信任。蒋经国去世后,这家伙就成了台湾的老大,军政大权都抓在手里。接着,他就变了脸,以前还跟着蒋经国大喊“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后来却公然支持“台独”,还把分裂活动搞到了国际上。

跟大陆各个省份比起来,那时候的台湾确实有两把刷子——一个岛的经济实力能跟半个大陆抗衡,还是美国第六重要的贸易对象,从美国买的东西是大陆的两倍,外汇储备也排在全球第二。

从美国的视角来看,他们视“台湾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民主典范”,而冷战结束后,全球推广美式民主,恰恰符合美国的利益诉求。

因此,李登辉这个老奸巨猾的家伙,打算把搞“台独”的宝押在美国这个大靠山身上,玩起了初步的“靠美求独”把戏。

说实话,小菜政府现在搞的这些名堂,比如拿钱搞政治拉拢、大肆购买军备当保护伞、贿赂政客、资助智囊团、巴结媒体圈、请各种乱七八糟的人到台湾晃悠等等,都是以前老狐狸用过的老把戏了。

在美国的政治圈里头,这些招数确实挺奏效的。

以访美为例,李登辉若想要推行“台独”,首要步骤便是扩大台湾的“国际空间”。其核心在于,台湾是否能以一个独立的主体身份,与美国建立起实质性的外交关系。

在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国际地位显赫一时,全球各国似乎都以其为风向标。若说与美国建立了实质性的“外交”联系,这无疑是在推动台湾获得更广泛国际认可的进程中,倒下的重要一环。

李登辉对访美表现出极大的热切。1994年,他通过向美国母校康奈尔大学捐款,希望能以学校邀请的名义,间接实现以台当局领导人的身份访美。

但那时候,克林顿对台湾问题可没兴趣搅和,他在这方面挺小心的,立场也相当明确:直接拒绝!

但克林顿显然低估了李登辉的实力。李登辉直接绕过美国政府,自己找上公关游说公司,在国会里搞起了活动。这么一来,台湾平时那些大手笔的投资就有了回报。

那年2月份,美国国务卿在国会里还明确表示“不赞成”。可到了3月份,国会参众两院竟然同时抛出了两个一模一样的提案。4月份,美国政府还在那儿给中国打包票呢。结果一到5月份,就像之前说的,两院几乎是全票赞成,就差那么一票反对!

有意思的是,到了投票那会儿,好多国会议员其实压根不懂中美那三个公报是啥玩意儿,但他们愣是胆大地跟克林顿放话,说你若不顺着我们来,咱们就动用立法手段,反正势必要把登辉老弟给请过来!

另外,从克林顿政府的角度看,台湾就像是他们手里的一张“隐藏牌”,虽然现在还用不上,但以后可能会有大用。不过,话又说回来,在90年代那会儿,要是为了台湾和中国大陆闹僵,那可真不是明智之举,因为这根本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中国那时候反应很强烈,直接挑明了说,这事儿关乎到“打不打仗”的大问题。

所以,克林顿政府一开始是集体说不的,他们觉得花力气跟李登辉搞这么一出,到底是为了啥?根本没必要嘛!

不过,随着国会那边和公众舆论的压力一点点增强,克林顿很快就撑不住了。

那时候,克林顿想要再次参选总统。但就在前一年的11月,中期选举结果出来,共和党作为反对党赢得了大胜,他们发起了强劲的“共和党浪潮”,明摆着是要冲击1996年的总统大选。

这时候,克林顿得小心别让共和党抓到小辫子,他得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对红色中国毫不畏惧的“铁腕领导人”。

因此,就算国会通过的东西仅仅是个表明意向的文件,没有实际的法律约束力,克林顿还是顺势而为,不顾中美正式建交后的老规矩,给李登辉开了绿灯,让他能去美国。

克林顿政府那阵子,说话方式都改了,他们说登辉这家伙去美国,其实没违反中美那三个协议嘛,跟美国和台湾的那种非正式关系也不冲突。而且,美国那边给他定的调子是“私人的,不涉政治”,不在机场给他大排场,也不开记者会,就在洛杉矶住一晚,然后就走人,这事儿估计也没啥大不了的,对吧?

这简直是个天大的玩笑!

要是以为挂个“私人出行”的名头就能在美国随便进出,那你给伊朗的哈梅内伊、古巴的卡斯特罗办个签证瞧瞧?看行不行?

可克林顿压根没想到的是,狡猾的李登辉竟然连他也给耍了!

原先,美国人给李登辉设定的演讲主题是“远离政治”,而他方面提交的大纲也聚焦于回忆大学生活与台湾经济改革的分享。然而,当李登辉站上讲台时,他却选择了另一条路,公然宣扬起“在台湾的中华民国”,声称要向不可能的事物发起挑战,意图打破外交孤立,并极力强化台美关系。更令人震惊的是,他还表达出“乐于见到两岸领导人在国际场合中自然会面”的观点,这无疑是将制造“一边一国”的分裂活动推向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这简直就是把问题给搞大了!

克林顿后来使劲儿往回找补,老说中美关系有多重要,好多国际上的事儿都“得靠中国多掺和掺和”。他还一直强调美国守着“一个中国”的原则,中美那三个公报的内容也是雷打不动。他甚至还说,中国能成为国际上“靠谱儿的领头人”。

但话说回来,不管怎么吹嘘,李登辉跑到美国去发表演讲,那恶劣的后果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用外交部的表述来概括,李登辉此举可谓是在“一中一台”的立场上走到了一个极为关键的阶段。

为啥说是“走到尽头”了呢?

在1991年,李登辉着手制定了“国统纲领”,这一举动实际上是在为预谋将台湾打造成一个与大陆对等的政治实体做准备。到了1992年,台湾引进了美国的F-16战斗机,进一步增强了其军事力量。而到了1993年,“中华民国”开始尝试加入联合国,试图在国际舞台上谋求一席之地。然而,这一企图并未得逞。同年,即1994年,克林顿政府在对台政策上做出了重大调整,宣布要提升“美台关系”。此举无疑是对两岸关系的又一重大挑战。而在随后的几年里,从1994年到1995年,李登辉以“私人度假”的名义频繁出访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积极寻求外部支持,试图推动台湾的“国际化”进程。

每当这种时候,大陆这边总是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可台海那边的底线却一再被无视。

因此,1995年李登辉跑美国这事儿,说到底,不是他突然兴起干的,而是他领导那帮人几年里搞“台独”的一连串动作里,最出格的一次。这一步拉美国下水,算是把大陆能忍的底线给碰到底了!

不久,中国这边就叫停了原本计划的国防部长访美安排,把解放军空军参谋长的访问也给提前收了尾。同时,还暂停了在核不扩散、军控以及人权等议题上的两边对话,把驻美的大使给召了回来。对于美国那边提议要举行高级会谈、恢复双边合作的想法,中国也给拒绝了。

在军事方面的动作更大了:咱们解放军进入了战备状态,搞起了大规模集结,在台湾周围的海域试射导弹,还举行了海空联合军演。负责这次军演的,从“南京军区”升级成了“南京战区”。最关键的是,海军的核潜艇头一回开到了台湾岛外边的海域,这也是咱们大陆头一回在台湾周围的海上形成了军事包围。这一切都表明,解放军已经做好准备,要封锁台海,应对可能来自美国的军事干预了!

大陆方面的态度很直接,首先,他们明确告诉美国,别插手中国的内部事务;其次,李登辉在岛上挺有人缘的,但解放军的行动就是要给岛上的“独派”提个醒,在接下来的选举中告诉他们,“独立”就等于开战!

这也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大陆再次把“武力统一”这个方案提了出来,算是个重要转变!

不过,李登辉对解放军的告诫却并未放在心上。

解放军军演落幕没几天,台湾地区竟然也跟着搞起了动作,又是导弹试射,又是反登陆的海陆空三军联合演练。

李登辉在试图平息岛内波澜时,曾夸下海口,声称已为大陆可能的反应预演了“18个剧本”,无论哪种情况都能应对自如。更令人震惊的是,他竟狂妄表示,出访美国只是其国际行程的起点,台湾还计划投入巨额资金,高达10亿美元,意图在国际舞台上,特别是联合国,制造更大动静!

李登辉如此嚣张,主要就是靠两样东西。

那时候,军委的副主席刘华清讲了,因为台湾领导人大买特买外国武器,所以他们现在就像是“斗鸡”一样,硬是不肯接受统一。

李登辉所倚仗的,正是台湾早年经济起飞打下的坚实基础。他大手笔地投入资金,使得台湾的军事建设并不逊色于大陆,甚至在不少方面还更胜一筹,具备了自身的威慑力量,对于大陆的登陆作战并未感到丝毫畏惧。

另外,大陆一进行导弹试射,美国就急着站出来为台湾撑腰。它宣称,中国这种所谓的“侵略性”举动,危害到了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利益。要是中国再这么做,美国表示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去对付这种“威胁”,而且它下定了决心要亮出肌肉,展示力量。

美国国会那边挺主动,一连串地搞了好些决定。像是指责克林顿对于台湾问题的态度不明确,硬推着美国得明确站出来“保护”台湾。还有呢,就是要美国政府给台湾提供军事装备,好让台湾能“自个儿保护好自己”。

这样一来,里头有着阻挡大陆军事实力的手段,外面还有美国在政治军事上给他撑腰,李登辉能不嚣张嘛!

结果是这样的:到了1993年3月份,因为各方都坚持自己的立场,这场危机就爆发了,达到了最紧张的时候。

就在咱们解放军不停在海边搞导弹试射,还有海空军的实战练习那会儿,美国搞起了自打越战完事儿后,在东边这块地界上最大的一次军事大集合。他们派来了“独立号”和“尼米兹号”这两大航母战斗群,加起来有13艘大战舰、150架战斗机,浩浩荡荡地就往台湾海域那边去了。他们一路溜达,还特嚣张地穿过了台湾海峡,简直就像是在挑衅。

大家都听美国人说,咱们没快到打仗那步,但明眼人都清楚,战争眼看就要爆发了。

接下来的故事走向,可能就是解放军继续搞导弹测试,跟美军的那股紧张劲儿再往上窜一窜,或者呢,就是哪边先让一步,直接把这僵着的局面给打破了。

考虑到美国那时候的超强实力,这个问题基本上没啥好争议的。

四天后,中国按计划完成了台海地区的军事演练,随后做出了决定,要停止导弹演习并主动撤军。

后来,美国那两艘航母战斗群离开了台海,一艘跑回了冲绳,另一艘则返回了华盛顿。

到了那会儿,李登辉还是不死心,在马祖这些地方琢磨着要再搞两次军事演习,结果是因为美国施压,他才没得逞。

到现在,这场台海风波总算是渐渐平息了。

从过去到现在来看,1996年那会儿的台海紧张局势,绝对是新中国和解放军经历中让人难受的一页!

我们实在是没办法,只好把武力警告的声音喊得很大,但没想到,这样不但没让台湾当局害怕,反而让美国人把两个航母战斗群开到我们家门口来挡路。最后,还是我们自己先退了一步。

不过话说回来,考虑到那时候的历史情况,也确实没别的路可走。

那时候,解放军的抢滩登陆能力不算强,精确打击的装备不够用。他们的主打战舰051型,装了两门130毫米的大炮,但只能打到十几公里远。而且,那时候他们还没有舰上直升机来控制天空,像053型这样的护卫舰,火力更是差了一截。

那时候困难到什么程度呢?

为了登陆时能压制住敌方火力,解放军把陆军的各种火炮、自动榴弹炮、高射炮,一一搬上了民用渔船和货船,自己动手,用简单方法改造出了火力支援舰艇。

不过呢,那些陆炮的口径各式各样,民船在海浪里晃来晃去,要想打准那真是难上加难。所以,它们也就只能靠近了打几炮,威力其实有限,但风险可不小。对面地面的防御火力一开,它们根本捞不到啥好处。

最厉害的要数二炮那200多颗东风-15导弹,它们威力强大,射程也远。但话说回来,因为成本和数量有限,咱们也不能随便把这些导弹当大炮来用。

再说了,咱们要面对的敌人不光是台湾那边的“国军”,还有公认的世界顶级强军——美军。咱们这点家底儿,在他们面前那真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够瞧的。

那时候,也有满腔热血的解放军兄弟,大声嚷嚷着要干翻美国的航母。可说实话,那时候咱们连美国航母的影儿都找不着,还打个啥?拿什么去打呢?

还有啊,1996年的时候,改革开放虽说已经有了不小的成果,但国内经济还是挺吃紧的,越来越依赖对外贸易。因此,除了军事上的考虑,咱们在经济上也没那个胆量和美国闹僵,再回到之前被封锁的老路上。

结果,那次比赛我们真的是一败涂地!

然而,历史好像总是爱玩重播,过了26年,佩洛西跑到台湾那么一闹,感觉就像是当年的戏码又演了一遍。

一个想要搞分裂的台湾,加上一个反对中国的美国,危机就在于这两者的勾结。美国政府为了选举的需要,对国会里那些挑衅的政客采取了默许甚至放任的态度。

26年前,李登辉跑到美国那一趟,算是给岛上一些想搞分裂的人开了个头,“台独”这事儿就这么慢慢浮出水面了。过了整整26年,佩洛西又窜到台湾来,这一步直接踩过了大陆的红线,也让美国对台湾的那套政策,明明白白地摆在了台面上。

台美的小动作,又踩到了大陆的红线,让大陆不得不重新考虑过去那种温和退让的做法,只好给出强烈的反击。

所有这些情况,其实都差不多,关键差别在于,现在这个时代的主角已经换人了!

1996年台海事件让我们吃了亏后,解放军开始大力推进军事现代化。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就是发展打航母、区域拒止和反介入的能力。说白了,就是得有能力在台海收拾那些捣蛋的家伙,还得让外面的势力不敢随便插手。

这次能力到底强到啥地步,最近的这场风波里,美国媒体给咱们盘点了不少细节。

从1995年到1996年那会儿,解放军海军的发展速度简直快得让人不敢相信。说起来,那时候解放军空军要想跨海飞行,还真不容易呢——这是前美国陆军军官冯德威的说法。

这是次“战略大地动”,我觉得吧,咱们眼下正碰上全球地缘战略力量大变局的一幕,这可是全世界都盯着的大事儿之一——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头头米利如是说。

中国当下的军事力量相当强大,特别是在自家门口的水域,尤其是靠近台湾那一带,真的不容小觑。——已经退役的四星海军上将、以前的北约盟军最高头头斯塔夫里迪斯这么说。

美国军方说的话可能有点儿夸大,不过咱们可以看看最后的结果来验证一下这事儿——

1996年那次军事演习,说的包围吧,其实就是派了几艘潜艇到台湾东边那片海。但说实话,大部分潜艇都在“海峡中线”西边晃悠,就是大陆海边稍微往外一点的地方,离台湾的海域还远着呢。

今年的军事演练,全都安排在了“海峡中线”的东边,总共六大块演习区域,把台湾围得严严实实,不让外面势力插一脚。以前说的那个“海峡中线”还有台湾的“领海线”,现在看来都没啥意义了。解放军不管在台湾岛哪边活动,那都是咱们中国的地盘!

飞过了台湾岛上空,那里正好是台湾爱国者导弹重点布防的地方。然后,它在美国宙斯盾系统的严密监视下,仍然准确命中了目标,把美国的“里根号”航母吓得连连后退,躲了好几百公里远。

我们的舰队,包括航母和一些核潜艇,在台湾东边搭建了一个全方位的战斗系统。我们用实际行动,在西太平洋地区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威力,给美国在那边的战略布局来了个下马威。

那个喊着“台湾出问题就是日本出问题”的日本,我们也一直记着呢。

在8月7号到8号期间,解放军的导弹飞越了台湾岛,有些甚至飞到了日本专属经济区附近的海域。与此同时,围绕台湾的军事演习还在进行中。就在这时候,咱们国家的两艘海警船接连开进了钓鱼岛那片海域,有好几次都离日本的渔船特别近。日本那边说,这又是中国对他们所谓的“日本领海”的一次“侵犯”。

现在中国做到了这个地步,美日那边是怎么看的呢?

美国让“里根号”航母出动,想要在西太平洋地区显示他们的军事力量。但就在解放军搞军演的时候,这艘航母只是在台湾东边海上远远地晃悠,后来还跑到日本琉球那霸附近的海域,继续朝着日本本土那边开过去。

最新消息从美国那边传来,说美军舰会在“不久的将来”溜进台湾海峡。这“不久的将来”听着就玄乎,咋现在不立马行动呢?摆明了是想等咱们大陆的军演落幕,再出来刷一刷他们的脸面嘛。想想1996年那会儿,他们硬逼着中国停止军演的那股子蛮横劲儿,哪去了?还有岛上那些“蛙人”,对美国老爹的那股子期盼劲儿,又咋样了?

日本这事儿真逗,他们的专属经济区被咱们的导弹给“光顾”了,可当人家外相林芳正被问起这事儿时,他却说:“我们不好多说什么。”之前不是说“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嘛?这一出事,咋就急着撇清关系了呢?

说到底,所有的争斗,到最后拼的都是实力,得靠真本事,才能服人。

现在,中国有了自己的话语权,能够阐述自己的观点了!

按美国媒体的说法,“以前那种美国派出两个航母战斗群,就能让解放军撤退的日子,看起来已经是过去式了!”

写到这儿,戎评想跟大伙聊几句心里话。

1996年那会儿,台海那边的事儿让咱们大陆这边好好琢磨了一番。

这么多年来,咱们一直忍让,想着能换来对方的好脸色,可结果呢?就换来了一句“别跟我提台湾问题,那是中国问题”的笑话。这么做,不光没把对方的嚣张气焰压下去,反而还让大陆那边的武力威慑在人们心里打了折扣。这样一来,岛上有些人就更加肆无忌惮了,觉得有美国撑腰,就可以搞“台独”了。

直到现在,这事儿好像还是老样子。我们一直坚持“九二共识”,也尊重两岸分治的现状,盼着岛内的朋友们能明白我们的心意。可这么一来二去的打交道,效果却并不咋地,反倒是让岛内不少人觉得,“台湾问题”根本不存在,只有“中国问题”这一说。

行,既然这条路走不下去,那咱们就直接换条路试试。

解放军这次的军事演习,直接终结了两岸七十多年来的军事僵局,把台湾自己宣扬的“领海”“领空”彻底扔进了历史的废纸篓。现在,“台湾主权”这事儿,不再只是外交部口头说说,而是解放军用实际行动,用他们的军靴,实实在在地表明了立场。

在美日保持沉默的时候,咱们已经悄悄逼近到离宝岛仅9公里的地方。这事儿直接推翻了岛里有些人心里头那个念头,就是想着有美日在旁边撑腰,解放军就“敢不敢”动手。现在看,统一的事儿啊,就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到了8月份,历史的走向已经相当明朗了!

回想起1954年海峡那边第一次闹紧张的时候,美国站出来搞了个“两边分治”的方案。那时候,老蒋他咋回应的呢?

——“说有两个中国,那简直是瞎扯。中国这四千多年的历史里,虽然有卖国求荣的家伙跟乱党勾结闹事,但咱们中华民族最后总能重新团结在一起!”

期盼台湾同胞,包括那些误入歧途的人,都能把蒋介石先生的这番忠告铭记于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