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发出振聋发聩的号令:美国全力支持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哈马斯必须被根除,哈马斯不能作为独立的军事或政治力量继续存在下去。鲁比奥这番话的背后,展现了特朗普政府对中东局势的硬核态度。
鲁比奥这次首次以国务卿身份访问中东,首站就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见面。两人在面对面的会谈中,字句间充满了对哈马斯的深恶痛绝和对以色列的强烈支持。美国一方面在武器供应上全力支持以色列,另一方面又在外交上给以色列提供了强大后盾。鲁比奥在会后表示:“只要哈马斯仍在,那就没有和平可言。”
鲁比奥的表态背后,还有一层背景不得不提,那就是哈马斯已在战争中遭遇了巨大的损失。每一次美国站出来支持以色列,都在强化一个事实,即“哈马斯不能再继续存在”。
话说,哈马斯这次做出的“妥协”,也算是被逼到墙角的结果。自2007年哈马斯掌控加沙以来,巴勒斯坦内部分裂的局面就一直没有改变。法塔赫和哈马斯,两个派系各自为政,分治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形成了一种令人窒息的僵局。尽管双方曾多次尝试和解,像是2011年和2020年都有过一些协议,甚至谈过联合政府的组建,但哈马斯一方面拒绝解除武装,另一方面又面临以色列的强烈轰炸。结果呢?这些协议基本上都成了“纸上谈兵”。
然而,随着国际压力不断加大,尤其是在美国和以色列的强硬态度下,哈马斯现在终于选择了“妥协”。不过这是哈马斯不得不在现实面前做出战略上的调整。哈马斯选择通过非正式渠道表示,愿意将加沙的行政管理权交给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这一动作显然是向国际社会传递出和解的信号。然而,哈马斯的“妥协”本质上是将自家“实权”交给另一方,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让步,也从侧面反映了哈马斯所面临的困境:没有足够的外部支持,光靠自己已经无法再维持加沙的控制。
以色列对这类妥协的态度已经不再是“观望”,而是“必须根除”。面对美国和以色列的双重压力,哈马斯最后的余地也越来越小。
鲁比奥的表态,可以说是给了以色列更多的底气。“哈马斯必须被彻底根除”,句话已经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支持,更是实实在在的政策行动。
可以预见的是,以色列是否会继续推进“根除”哈马斯的行动,已不再仅仅是以色列军方的决定,而是美国背后的推动。美国的一系列援助,尤其是在情报、武器方面的支持,给了以色列更强的作战能力。
举个例子,以色列军方对加沙地区的监控和电子战手段的升级。这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升级,更是科技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监控系统等高科技手段,俨然已经成为以色列打击哈马斯的“新利器”。
利用这些技术,以色列能够实时监控哈马斯的活动,甚至可以根据大数据预测哈马斯的下一步行动。
从现状看,美国与以色列的态度已经让哈马斯处于了死角,未来的局势将更加严峻。鲁比奥和内塔尼亚胡的强硬态度表明,哈马斯已经没有太多谈判的余地。美国的支持,让以色列有了更加坚决的行动力,同时也让哈马斯的背后“靠山”越发显得苍白无力。
正如以色列退役将领吉奥拉·艾兰德所说,以色列现在并非在打反恐战争,而是在进行一场“国家与国家的战争”。哈马斯如今已经成为以色列的“敌国”,它的反击力度越大,挨打的力道也就越大。
不久前的停火协议并没有能改变哈马斯的局面,相反,这次的妥协反而暴露了哈马斯在加沙的内部分裂。哈马斯被迫做出的让步,未必能为其带来真正的生还机会。反而更可能成为它的“致命一击”。随着美国的全面支持,以色列将继续加大对哈马斯的打击力度,而哈马斯想要继续维持其在加沙的地位,恐怕已经不可能。
可以说,哈马斯的“妥协”只是暂时的喘息,面对美国与以色列的铁腕政策,哈马斯最终的结局或许注定是“被根除”。这不仅是对哈马斯的打击,也是对巴勒斯坦未来政治格局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