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承兴国际一周年|踩雷投资者口述:我眼中的诺亚财富

资管裕道人 2020-07-19 20:43:43

2019年7月8日,诺亚财富公告旗下歌斐资产踩雷广东承兴国际,涉案金额高达34亿元。此消息一出,涉及该事件的各当事方,旋即开启了舆论战和相互甩锅的模式。

对于承兴国际而言,由于公司涉嫌诈骗,实控人罗静已经被刑拘。鉴于警方的调查结论还没有出来,暂时无法予以点评;而此次承兴国际事件,将诺亚财富推向了风口浪尖,作为国内三方财富的龙头企业,它饱受资产筛选、风险鉴别、风控能力缺失以及专业性不足等质疑;另一方的京东,也完美躺枪。

事件发生之后,诺亚以一以贯之的风格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应,表示目前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宣称自己将保留诉讼的权利并督促京东方面履行还款义务;而京东方面声称,涉事合同涉嫌伪造,要求诺亚财富正视自身管理问题,不要混淆视听。

由于目前事情还在侦查中,官方的结论至今没有下来,所以无法判定究竟谁对谁错,谁在说谎。但是此次承兴事件确实影响巨大。引发了多方的关注,银保监会不久也就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发布了相关文件,足以见的此次事件的影响力。

不仅如此,各路媒体也开始了对于承兴事件的分析,结论就是承兴供应链融资存在大量猫腻,这里不再展开。对于同业而言,承兴早已不是不是新闻的新闻。此次事件中,京东、诺亚以及各路媒体争相报道,好不热闹,赚足了眼球。但是有一个群体却被忽视,那就是诺亚财富投资者,踩雷创世核心私募基金的这群投资者。

时光荏苒,截止本文发稿的时候,便是承兴国际事件已经过去了一周年。笔者于7月8日对该案件进行了回顾,也吸引了个别投资者的关注。应读者要求,也是为了将承兴国际事件更全面的呈现给读者。道人给该投资者进行了一个简要的采访,就市场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向该投资者(以下简称“M”)进行了询问。

通过对M的询问,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到整个承兴国际事件,尤其是处于风口浪尖的诺亚财富。

本文的内容主要由M提供,目的不在于批评任何一个当事方。而是呼吁各方的关注,加速推动事情的解决。让更多人了解这一轰轰烈烈的事件,毕竟承兴国际所代表的东西太典型了。本文仅仅进行记录,没有资格也做不了任何法律上的判断,这个有待官方的认定。

供应链融资的暴雷事件,近年来可谓是层出不穷。希望这样一个惨痛的教训能够让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能够在今后的展业和投资决策中,能够更加谨慎。

毕竟破刚兑已经开始,风险自担是今后的共识。

本文一共收集了6个问题,由投资者描述,笔者仅仅做简单的整理。

问题一:诺亚销售创世私募基金,是如何宣传的?

M:当时诺亚在推销这款创世核心私募基金的时候,指出该基金的融资方承兴国际是港股上市公司,而且这个产品的底层资产是承兴国际对京东的应收账款融资。

虽然我们对承兴国际不太了解,对所谓的供应链金融也不了解。但是考虑到诺亚财富在国内的美誉以及京东的市场地位,我们选择了这款私募产品,都是冲着公司的牌子去的。

按照诺亚的说法,底层资产是京东对承兴的应付账款,而京东肯定不会赖账,所以这只基金是非常优质的项目。

不仅如此,该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在7.7%(税后实际是7.4%)。风险和收益相匹配,这一点我们投资者还是知道的,所以看到这个收益率,觉得对应的私募产品风险可控,于是我们就投资了这一款产品。

可是谁知道这款产品之后出现了暴雷,我本人的投资金额在300万元,我多年的积蓄,如今回款遥遥无期。我的生活一下子就陷入到了无助的境地,不仅今后的养老没有着落,而且承兴事件之后,失眠和噩梦就一直纠缠我的很多个夜晚。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我们投资者因为信任而托付,谁知道居然是这样的结果!

问题二:事发之后诺亚怎么回复投资者的呢?

M:说出来你都可能不信。承兴国际事件爆发之后,诺亚根本没有告诉我们。我是在看到媒体发得文章之后才知道,但是诡异的是汪静波在6月20日就报警,把罗静抓起来了。

不仅如此,投资者全部都是从媒体那里知道消息的,诺亚禁止理财师告知投资者该产品出事了。后来我们了解到,该产品是滚动发行的,前后共发行了100多亿,此次出事的是其中的34亿。

后来诺亚也做出了回应,创始人汪静波给内部发布了一封公开信,解释此次事件的一个发生原因。这个是公开的,而且诺亚还宣布自己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行为,来保障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不过对于我们投资者,我们不关心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做了什么?

该私募产品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暴雷?出事的原因究竟是京东不履责,还是承兴涉嫌诈骗,诺亚尽调不到位还是都有?什么时候能拿回钱?面对我们的疑问,诺亚没有给我们哪怕一个字的回复,采用的还是它的惯用伎俩-拖。

后来当我们投资者看到那封公开信的时候,简直是气到不行。在这封公开信中,诺亚财富将自身的责任撇的干干净净,把锅甩给了经济周期宏观经济以及京东,对自身的问题一字不提。

问题三:诺亚在此次事件中,存在哪些违法行为?

M:关于这个问题,中国经营报的记者进行了跟踪,都是公开信息;至今没有删除,说明真实性还是比较牢靠的。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这样几个问题:

1.诺亚风控存在重大缺陷

应收账款融资是企业常见的一种融资手段,供货方一般都是知名企业如京东,那么资金出借方会认为还款有保证,融资概率较高。

但是这种融资模式非常容易出现问题,歌斐资产在此次事件中却成功入套。据京东报道,诺亚未能和京东实际业务经手人进行核实,最终导致问题的出现,风控能力的缺陷显而易见。

2.客户经理被抓

据报道,歌斐资产对接承兴产品项目的方经理,6月就因涉嫌受贿被警方拘留,近日已被正式批捕,记者就这个问题向诺亚求证,但是没有收到回复。

之后的7月9号,京东发布澄清声明:在警方调查过程中,警方出具了多份未结账款确认函,经确认全部为伪造。相比诺亚,我们投资者肯定更信任京东。既然京东认为它是伪造,那么说明这个合同管理中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诺亚没有尽到勤勉尽责的义务,给投资人带来非常大的损失。按照有关规定,诺亚是要负责任的。

问题四:除了违法行为之外,诺亚还有哪些骚操作?

M:这个啊,太多了。我举两个最典型的:

1.活久见的贷款方案

据中国经营报的记者报道:诺亚财富拟为承兴项目已到期的投资人提供流动性贷款服务,届时投资人可申请5年期贷款,金额为项目到期数额的30%,年利率在4.2%左右。粗略预计诺亚方面将提供总额约10亿元的资金用作此次贷款。

这10个亿的贷款:主要是提供给部分购买承兴相关基金产品并且产品已延期的客户,为帮助这些客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可能存在的紧急资金需求。

向项目逾期投资人提供贷款的“玩法”并不多见,多位受访人包括财富公司员工以及多年经验的投资人纷纷表示“确实没听过这个新玩法”。一般来说,项目出现问题之后,先进行延期操作。然后和对方进行沟通,处置资产或者找接盘方等等。这种贷款的方法,确实是活久见!

投资人们对这一方案不满,认为诺亚这一提议并无诚意,特别是贷款还设置了4.2%的年化利率,这是对投资人的二次“收割”。 没想到诺亚在投资者受损情况下,不仅不履行自己的义务,反而提供这种贷款方案,要进一步对投资者进行收割,实在是让我们感到非常气愤。

2.丑化投资者

诺亚对投资者非常不友好,而且极力丑化投资者,这点相信很多新闻进行了报道。在2018年诺亚财富钻石年会上演讲时表示:“出清坏的参与者,是长期健康发展的保证。”

报道和照片都在这里,这个照片没有进行任何处理,经过律师的咨询:在此事上诺亚有两个违法事实,一方面是未经本人允许,擅自使用他人照片,侵犯肖像权;另一方面涉嫌诽谤,侵犯名誉权。

诺亚从来没有想一想,我们投资者是他的衣食父母,没有众多投资者的信任,它诺亚财富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对于投资者不做安抚和解决问题,居然做出这种行为,不仅让投资者感到心寒,更让投资者感到愤怒,这样的公司一定走不远!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8296483424625229&wfr=spider&for=pc)

问题五:事后你们有没有去诺亚总部进行沟通?

M:投资人去诺亚总部,必须预约,最近的一次去了后,诺亚的赵总等人接待了部分投资人,得知创始人也在该楼上办公室,投资人就要求创始人见见面,有个接待人员通报创始人后,告知必须签保密协议才能见创始人,投资纳闷:不知见面要签什么保密协议?

出现这种事件应该是重大事件,管理人应该主动召开投资人大会,但管理人而是秘密约谈单个投资人,在被单个约谈时投资人提出要求召开投资人大会,诺亚人却用其他投资人没有这个要求来回绝拒绝开投资人大会!

听得让人难受心酸!当初卖产品时称投资人为"家人",出了事当"敌人仇人",投资人一怒之下,走出诺亚总部大楼被迫穿上了“还我血汗钱”的黄背心维权拍照,再进诺亚大门保卫拉了人墙不让进门了,双方推扯后投资报了警才得己入门,本来约好下午1点半赵总和投资人继续谈,但等到下午3点也没来人谈。

问题六:诺亚最后给出了什么解决方案?

M:按我们这个产品出事前的诺亚股票价格,给我们债转股,出事是2019年6月20号,当时诺亚股票价应该是49美元/股,按这个价给我们(只给本金,利息不给了),但要我们拿10年,每年只允许卖出10%的股票,当时出这个方案时诺亚股价只有25美元/股,今天应该是29.9美元/股,二:等诺亚和京东承兴打官司,官司至少三年以后,拿回多少给多少。

这太令人失望了,第一十年方案,一年回款就一点点。而且诺亚还能不能在资本市场存在十年,都是一个大大的疑问。十年的通货膨胀,我这300多万的购买力至少缩水一半以上!

诺亚说自己不刚兑,但是这完全张冠李戴,投资者要的是赔付。我们认为诺亚存在重大的失职问题,但是诺亚不承认。可是问题来了,结案不承认自己问题,现在京东和承兴的官司还没有开始,为什么急着出债转股方案?事出反常必有妖!

外人看诺亚高大上,是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其实真正和诺亚扯上有利益关系时才真正了解知道诺亚是多么的巧舌歪曲事实,用偷梁换柱的说法乱扣帽子(比喻投资人要赔付但诺亚说成不能刚兑)

比如罗静被刑拘,诺亚就用一切都在侦经中,侦经判我们多少责任我们就担多少责任等等说辞,我想诺亚的风控责任这些刑警部门不会管,诺亚的风控是不是只有我们投资人追究?

问题七:事发之后,有没有和监管进行沟通?

M:这个肯定是有的,我们维权都是在合法的范围之内。

我们向证监会报了案,也收到了受理告知书和答复函,但是后续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希望证监局能够尽快行动起来,回应投资者的期待。

后来我们又去公安报案,但是公安只管非法集资,基金不在他们的管辖范围之内,是没法受理的。

我这里有几份资料,你看看。

诺亚从上到下不告诉投资人和投资人之间的联系方式,试图切断投资人之间有联系。所以我们只能自己通过各种方式,来找寻受害者。

0 阅读:2

资管裕道人

简介:专注于品牌、理财和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