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偿所愿,终于看到了大克鼎

扬州小兔子 2024-11-21 19:39:22

青铜器大克鼎,久仰大名却一直没能亲眼看一次。这次去上海,到上博东馆看大克鼎是计划中的目标之一。

冒着台风到来前的淅淅小雨,于九点就到了上博大门外。有人等着,不多。九点半过后,有不少人陆续到来。正点开门,第一时间进去,直奔青铜器展览厅。进了展厅倒不急了。这里的青铜器之多,完全出乎想象。因为去过上博好几次,没见过有这许多展品啊。

西周鄂叔簋(gui)

介绍说,上博东馆展示的青铜器,是目前国内外体系最完整的陈列,有五百多件展品。细细看吧。随便哪一件,都是国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古老的中国,夏商周青铜器,是我们辉煌的青铜时代。一个个国之重器,既表现了祖先对祭祀的重视,也展示了古人了不起的技艺。

青铜,古代叫金。“赐金”本质上是赐铜。青铜器,从实用器到礼器,或许没有太长时间。一个煮饭的鼎,演变为权力地位的象征,再到祭祀祖先,沟通神灵,是历史从蒙昧到文明的过渡。

在不同的博物馆,看过不同的青铜器。器型大体为鼎、簋、酒具、盛具等。尤其是鼎,逐渐由实用器发展成权力的象征。问鼎,野心的代称。鼎的多少,表明等级的高低。鼎的大小,代表权力的大小。

德鼎

在中国,有著名的三件宝鼎,皆出土于清朝晚期。他们便是著名的毛公鼎、大盂鼎、大克鼎,共称“晚清三宝”。毛公鼎是三个宝鼎中体量最小的一个,却是铭文最多的一个。三只鼎都是周代宝鼎,有比较研究的价值。

毛公鼎由周宣王的叔父毛公铸造。毛公鼎不但器型精美,更重要的是鼎内腹部,有三十二行四百九十九个字铭文。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周青铜器上最长的铭文。毛公鼎在新中国解放前夕,被运到台湾,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大盂鼎,周康王时期一个叫盂的大臣铸造。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记述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贵族盂的事。大盂鼎原存上博,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转到国家博物馆。

甲簋

大克鼎,铸造于西周中期,由一名叫克的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大克鼎腹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字,字体工整,笔势圆润,铭文有阳线格栏。大克鼎出土于清末金石学和金石书法鼎盛时代,它的铭文书法倍受推崇。堪称西周中晚期青铜器铭文的典范。

三个大鼎,在“国宝档案”等节目中已经欣赏过。大克鼎是最有可能亲眼看看的宝贝。可是去过几次上博,不知为什么都没看到。这次在上博东馆看到介绍才知道,即便青铜器展厅有五百多件展品,也不过是上博收藏品的十分之一左右。

徜徉是青铜器的世界,恨不能每一件宝贝都看了又看。最意外的收获,是看到了铸客鼎。铸客鼎一直收藏在安徽省博,怎么到了上海,不知道缘由。这和我没有关系。开心的是,找了两次的铸客鼎,被“得来全不费工夫”地看到,实在是大赚。

大克鼎

又一次看到毫不起眼的商鞅升。这件中国历史上证明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的唯一实证,远没有商周青铜器华丽、精美,却具有了不起的象征意义。

大克鼎呢?像扬州双博馆的元青花梅瓶一样,独自安放在一间展厅。这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商鞅升也是镇馆之宝。因为体量小,不需要单放。大克鼎就不一样了。它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量达到201.5公斤。

大克鼎长了一对立起来的耳朵。耳朵上饰有相对的龙纹。口沿下装饰变形兽面纹,旧称饕餮纹。颈部同样装饰三组对称的变形饕餮纹,相接处还有突出的棱脊。腹部是一条两方连续的大窃曲纹(俗称波曲纹),环绕全物器一圈。大克鼎足的上部分,装饰了突出的三组饕餮纹。

大克鼎铭文

整个大鼎的造型,庄严厚重。摆放在独立的空间,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气质。参观者围着大克鼎,左看右瞧。大克鼎却保持着严谨的礼仪,不苟形色。

大克鼎的纹饰,以饕餮纹为主。”铸鼎象物,使民知神奸……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左传·宣公三年》的这段话说明,西周人崇拜的神灵,也许就是这种嘴巴大大,身体几乎没有的怪物?所谓“铸鼎象物”,有可能认为是自己祖先所由来的神物,即今天简单易懂的“图腾”也未可知。

大克鼎,值得一访再访!下次去上海,还去看!

大克鼎足部花纹
0 阅读:13

扬州小兔子

简介:60后大妈,成功母亲。喜欢码字,尤喜旅游、健康等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