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玉振,编钟与编磬匹配,才是完美

扬州小兔子 2024-11-14 18:59:26

在上博东馆的青铜器展馆,看到一套镇馆之宝晋侯稣钟。这套编钟共有十六只,可分为相同的两组。不由想起在湖北省博物院看到的曾侯乙编钟了。

曾国,历史上不见记载。假如没有这许多青铜器出现,可能永远都不会被知道,这个属于春秋时期的小小诸侯国,竟有如此高超的青铜器铸造技术。设想一下周天子的随葬品,又会是怎样的惊世骇俗!

曾侯乙墓外棺

像曾国与随国异名实为一国的传奇故事一样,曾侯乙编钟能问世,同样有非常传奇的经历。一九七七年九月,有部队在湖北随县擂鼓墩准备平整一个山头兴建厂房。在挖坑埋炸药时,负责指挥的一位领导偶然发现土的颜色与周边有区别。

幸运的是,这位领导是位考古爱好者。他观察后感觉有可能是座古墓,便报告给了当地文保部门。

开春后的三月,湖北省博物馆考古队开始实地勘察。勘查工作持续到五月,初步断定是一座大型墓葬。考古挖掘正式开始。那是一九七八年五月十一日。

青铜尊盘

第二天午夜,水位下降到距椁墙顶五十厘米时,墓中室内靠西壁不远,隐约露出两个约两米长的像木架样东西。紧接着,靠南壁又隐约露出一个。这是什么东西?挖出来看到,真的是木架。一次出现两个木架,干什么用的?太令人好奇了!

五月二十四日午夜,由上而下又露出了一层横梁,梁体又粗又大又长。靠西壁的那根超过七米,南壁那根也有三米多,下面有三个佩剑铜和人及一根圆形铜柱顶住横梁。两根长短曲尺相交摆放。十天后,再次露出了一层横梁。

第二层横梁与上层横梁结构、形体都很相近,梁下也有三个更大的佩剑铜人与一根铜圆柱顶托,十二个大型甬钟,一个镈钟,有的还悬挂在梁下,有的掉在梁架旁边的椁底板上。

太惊奇。从五月初到六月中旬,这座墓室里一共出土了六十五件编钟连同挂钟构件,整副钟架,竖在钟架旁的两根撞钟木棒、放置在悬梁上的六个T字形敲钟槌。

不仅如此,曾侯乙墓中还有诸多国宝。简单列举几件,单单看名字,也让人心向往之:十六节龙凤玉佩‌、‌鹿角立鹤、‌曾侯乙尊盘、‌战国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铜建鼓座、‌曾侯乙墓外棺等。这些文物不仅证明曾侯乙墓陪葬品的丰富,也证明春秋战国时文化、艺术和科技达到的高度。

说回编钟。曾侯乙编钟,恰当地使用浑铸、分铸法铸成,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钟面花纹精美。更重要的是在钟笋、钟钩、钟体等处发现错金铭文三千七百五十五字,内容包括编钟的编号、铭记、标音和乐律。古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已实现一钟双音。

曾侯乙编钟

出土以来,这套编钟并不只是博物馆陈列的展品,还能敲击出动听的音乐,并且有过三次演奏记录。第一次是出土三个月的建军节,是音乐会《东方红》开篇乐器。第二次是新中国三十年国庆节时,湖北省博与中国历史博物馆在京联合举办“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览”,编钟原件展出并现场演奏。

这是曾侯乙编钟唯一一次离开湖北省博物馆。第三次为迎接香港回归,经中央特批,一九九七年三月,在湖北省博物馆编钟厅内,来自湖北省博、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歌舞剧院等六名演奏家,在著名作曲家谭盾指挥下,用曾侯乙编钟原件,完成了交响乐《1997:天·地·人》编钟部分的演奏。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曾侯乙对音乐太过痴迷。除了编钟,墓中还出土了瑟、笙、排箫、篪等多种乐器,同时还有整套编磬,与编钟相对。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编磬,共有三十二块,材质为石头,用大理石和花岗岩磨制。这套编磬音色清脆明亮,音域跨了三个八度,十二律齐备。

彩绘敲钟木棒

《孟子·万章下》这样记载:“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以钟发声,以磬收韵,一首音乐从始至终,音韵响亮又和谐。

经常忍不住想,假如那天爆破的炸药按期点燃,假如那位指挥爆破的领导对考古和文物一窍不通,一堆被炸成青铜碎片的后果,该有多么严重。

曾侯乙墓是幸运的,能聆听或观赏到曾侯乙墓中文物的中外人士,更是幸运的。

编钟架子底座
0 阅读:3

扬州小兔子

简介:60后大妈,成功母亲。喜欢码字,尤喜旅游、健康等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