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周艳,今年58岁,初中文化,来自一个小县城,年轻时在供销社工作,单位效益还行,后来退休了,一个月有5500的退休金。
丈夫早些年去世了,留下一个女儿,现在在外地结婚成家,日子过得还算稳定。
因为自己身体一直不错,生活也算清闲,平日喜欢在小区里跳跳广场舞,和邻居们聊聊天,倒也过得安稳。
我们家兄妹四个,我是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
两个妹妹都嫁得不远,也都是普通人家,家里条件一般。
弟弟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从小我妈就特别偏心他。
我们姐妹小时候穿旧衣服,吃剩饭菜,可弟弟总是新衣服新鞋子,饭桌上最好的那口菜永远是给弟弟留的。
可惜,弟弟也不争气,读书不行,工作不好,娶了个在镇上超市打工的媳妇,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弟媳平日话不多,但我知道她心里有本账。
直到我妈去年瘫痪,这个家才真正被搅得天翻地覆。
我妈今年83岁,摔了一跤之后就瘫了,下半身不能动,大小便也需要人照顾。
本以为只是短暂的康复期,结果医生说是永久性的,情况不容乐观。
当时我们四个兄妹聚在一起商量怎么办。我妈是跟着弟弟住的,这么多年,轮到我们姐妹三个回家看她的次数都屈指可数,因为她总是冷言冷语,甚至连水都不倒一杯。但她对弟弟,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
“按理说,妈是跟着你们住的,你们家该负责。”我小妹开口,声音不大,但话说得有理。
弟弟脸一黑,弟媳也不吭声。沉默了好一会儿,弟弟才说:“你们三个也不是没工作、有钱,妈是咱亲妈,难道就该我一个人负责?你们也该掏点钱。”
我二妹有点不乐意了:“那你想怎么掏?我们又不住一起,照顾也搭不上手。”
弟媳这时候才说话了:“要不这样吧,我辞了超市的工作,在家专心照顾妈。你们每人每月出三千块,够我请个护工也行,剩下的我自己照顾。”
我们三个互相看了一眼,三千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但比起把老人送去养老院,这已经算是体面又有人情味的做法了。
我点了点头:“行,就这么办。我们三姐妹每人每月三千,弟妹你辛苦点。”
事情暂时就这么定下来。
刚开始的几个月,一切都还算平稳。弟媳每天给我妈翻身、喂饭、端屎倒尿,还时不时拍个视频给我们姐妹看,算是有始有终。
但好景不长。
大概半年后的一天,我接到了弟媳打来的电话。
“姐,我听说你退休金有五千五?”
我一愣:“你怎么知道的?”
“听弟弟说的。”她声音里带着点试探,“你看你这条件也比我们好那么多,能不能……多给一千?我这边真是吃力得很。”
我皱了皱眉头,心里其实有点不舒服。不是我不愿意出这钱,而是她这话让我觉得怪怪的。
“我们三姐妹都出一样的,为啥我多出?”我语气不疾不徐,“我也不是大款,生活也要过。”
她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轻声说:“你不愿意也没事,我就试着问问。”
挂了电话,我心里五味杂陈。
回想起小时候,我妈为了弟弟,真是做尽偏心事。我们上学的学费是我爸东拼西凑借来,而弟弟娶媳妇的钱,我妈却毫不犹豫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还逼着我们三个姐妹各出一万块。
结婚那年,我刚刚生下女儿,正是最拮据的时候。我打工的工资才一千出头,拿出那一万块简直是剜肉。可我妈一句“你是姐姐,这是应该的”,压得我哑口无言。
从那以后,我跟我妈的感情就淡了。不是我不孝,而是她从没把我们当“亲生”,她眼里只有那个儿子。
而现在,照顾她的重担又落在我们头上,而弟弟却像个甩手掌柜,除了每个月象征性地拿出点钱,几乎没管过。
又过了几天,我去了一趟弟弟家,想亲眼看看我妈的情况。
一进门,屋里弥漫着一股尿骚味。我妈躺在床上,脸色蜡黄,眼神呆滞。弟媳在厨房做饭,见我来了,笑了笑:“姐,你来了。”
我点了点头,走到我妈床边:“妈,你怎么感觉瘦了?”
她动了动嘴唇,声音微弱:“还不是你们不给钱,你弟妹也没钱买好吃的。”
我愣住了,“我们怎么可能不给钱?每个月三千,都是准时打过去的。”
她哼了一声:“你弟妹说你们都拖着不给,还不是我儿子养我。”
我一时间无言。
从弟弟嘴里灌输的,始终是我们姐妹不孝的形象,而我妈也从不怀疑他的说法。
我压着火气:“妈,你信不信我给你看转账记录?我们给的是最多的,你儿子一个月给你几百块,还好意思说我们不孝?”
她偏过头,不说话了。
饭后,我和弟媳在阳台上说话。
“你跟妈说我们不出钱?”我忍不住问她。
她有点尴尬,“我没说,是你弟嘴快……我也是没办法,照顾瘫痪的人,真不是件轻松的活。钱是给了,可你们都不来看看,妈心里也难受。”
我心里泛起一阵苦涩,是啊,我们是不常来,可是常来看,就能得到认可吗?我们做得再多,也抵不过弟弟的一句好话。
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两个妹妹,她们气得直跳脚。
“我们是出了钱的,凭什么让人说成这样?”
“弟弟不出力也就算了,还在妈面前挑拨我们?这人怎么这么不讲理?”
于是我们三姐妹开了个小会,决定每个月派一个人去弟弟家看看,既探望母亲,也监督照顾情况。
可没想到,刚去第二次,弟媳就不高兴了。
“你们这是来查岗的?我都辞了工作在家照顾妈了,你们还不放心?”
“不是不放心,是关心。”我二妹解释。
可她脸色铁青,“你们要是这么不信任,那照顾的事你们自己来吧,我不干了!”
我们一时语塞,也只能暂时息事宁人。
可从那以后,弟媳的态度明显变了,照顾得也不如以前细致,甚至还时常找借口“太忙”,说要请护工。
我们也知道,让她一个人照顾确实辛苦,她又不是专业的。
于是,我回家后上网查了查护工的行情,发现三千块根本请不到靠谱的护工,至少得五千起步。
我陷入了沉思。
03我最终还是决定, 每月多出一千块 ,但我也和弟媳说清楚:“这不是我该多出的钱,是我希望我妈能过得更体面些。”
弟媳点点头,没再多说。
两个妹妹虽然嘴上不乐意,但也没反对。我们都知道,有些事情,争不出个对错,只有谁愿意多做一点。
我妈的态度仍旧没有改变,她依旧最疼那个不闻不问的儿子。但我不再计较了。她老了,病了,很多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指望她改变,不现实。
我能做的,只是问心无愧。
现在,我依旧每个月去看她一次,带些她喜欢吃的东西,陪她聊会天。有时候她会笑,有时候她会骂,但我都不再放在心上。
孝顺不是讨好,而是尽责。
至于我弟妹,她终究也是个普通女人,在生活的重压下,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我理解,也接受。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权衡与放下的过程。
而我,也终于学会了,不再把“公平”当成唯一的标准。
只愿来日无悔,余生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