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劫是乐毅的替代者,他不但没能打下齐国,反而被火牛阵击败,成就了田单的赫赫威名,齐国也因此转危为安。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很多人都说燕惠王识人不明,骑劫酒囊饭袋。
实际上,这些都只是表象,根本原因是燕国的对齐战略发生了改变。
如果继续沿用乐毅的策略,那么只能是“看天吃饭”,坐等天下形势发生变化。
可问题就在于:除了燕齐之战,天下哪还有什么巨大变化呢?
再大的变化都要考虑到,我们现在爆发,会不会受到燕齐之战的影响。
因此,燕国想要等待变数,自己却成为了最大的变数,所以注定难以等来。
一旦变数迟迟不到,乐毅却始终能够拥有“主宰齐地”的大权,后果会怎样呢?恐怕难以想象。
因此,燕惠王想要的是一次改变:不管能不能赢,都要在短期内结束战争。
很多人读史书的时候,总会强调“诸葛亮一定不会做这种事”、“秦桧一定会做那种事”。
殊不知,当一个人身处高位之后,该不该做这种事和能不能做这种事,很大程度都由不得他们自己来决定。
曾经有人问过我:“如果诸葛亮带领蜀国平定天下,他会不会称帝呢?”
我的回答是:“到那个时候,诸葛亮想不称帝都不行。”
想要平定天下,就必须拥有全天下最庞大的利益集团,否则诸葛亮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而一旦诸葛亮成为了最庞大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之后,就必须代表这群人的利益。
如果这群人认为,诸葛亮应该当皇帝,而诸葛亮个人却不愿意当。
那么结果只有两个:第一是诸葛亮被这帮人干掉,他的接班人当皇帝;第二是诸葛亮强行搞大清理,天下重新陷入大乱。
没有第三种可能。是的,完全没有。
这是人性所决定的,更是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所以,哪怕燕昭王非常信任乐毅,都要把他老婆孩子送过去,表现出“用人不疑”。
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表现呢?因为燕国高层都不傻,知道继续让乐毅主宰齐地的后果是什么,因此燕昭王必须有所表示。
乐毅为什么又要把老婆孩子送回燕国呢?因为军中高层也不傻,知道没有牵挂的统帅有多可怕,因此乐毅也必须有所表示。
这么拖下去,齐国会不会亡不好说,但燕国一定会出事,因为国内是燕昭王说了算,国外名义上虽然也是燕昭王说了算,但实际上是乐毅说了算。
“天有二日”历来都是内乱的前兆,燕惠王承受不住这样的后果,所以果断选择了主动改变。
这样的转变正确吗?如果不开上帝视角,恐怕真不好说。
但至少在燕惠王的角度来看,他已经别无选择。
换掉实际上独立自主的乐毅,换上事事服从国内指挥的骑劫,也就顺理成章了。
很多人都说,骑劫这种庸才,注定挡不住神奇的火牛阵。
可问题就在于,如果燕国真有极大优势,一时的成败又算得了什么呢?
从古至今,某场战争之所以会成为战争转折点,不是因为战争成败,而是对战双方的力量以及决策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