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张仪反复欺骗之后,楚怀王忍无可忍对秦动武,结果被打得割地赔款。
按说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楚怀王就该默默地潜伏起来舔舐伤口,以后有机会再报仇。
可楚怀王偏偏不走寻常路,他再一次回到了被张仪反复欺骗的死循环中,最后成功被秦国软禁。
正因为楚怀王表现得过于差劲,所以后世很多读者都不理解:这个人为什么会反复掉进同一个陷阱里呢?
实际上,后世读者之所以会不理解,主要是因为具体事件经过远比大家所了解的更复杂。
楚国被秦国欺负得够呛,本就已经准备“惹不起躲得起”,以后不跟秦国有来往了。
但这个时候,秦国率先转变了战略方向,不准备继续欺负楚国,转而向东边的韩国动手,并最终夺取了韩国的宣阳城。
在欺负韩国的时候,秦国一再向魏国喊话,希望他们不要多管闲事,我们秦国只打韩国不打魏国。
但这一招显然不太好用,魏国认为唇亡齿寒,不能眼看着韩国受欺负,所以国内吵成一团,并不牢靠。
秦国为了防止魏国出手多管闲事,也刻意放缓了对韩国的攻势。
一时间,整个秦国东线处于一种微妙的氛围中,有点像一战前夕,来一点火星就能引爆。
秦国很强,但秦国并没有强到双线作战的程度,这一点楚怀王心知肚明,所以当秦军在东线陷入焦灼之后,楚怀王难免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此时的楚国安全无虞,秦国绝不敢在这个时候继续得罪楚国。
就在此时,发生了第二件事:秦国的国王秦武王去世。
说起这个秦武王,还真有点传奇,他喜欢举重,跑到周天子那里去举鼎,结果失手被砸死了。
秦武王死的时候还很年轻,没有留下子嗣,应该由谁来继位呢?秦国内部围绕这件事,争得不可开交。
最后的胜利者是秦昭襄王,而他的母亲宣太后,就是曾经大火的电视剧女主角芈月。
当时秦昭襄王还年轻,宣太后实际执掌朝政,而宣太后是楚国人,所以她信任并使用了大量楚国人,就连秦昭襄王的王后也是楚国人。
所以当时的楚怀王更有一种冲动:如果我们稍微加把劲,是不是能把秦国给和平演变了呢?毕竟秦国高层已经是楚国人当家做主了。
宣太后似乎也有这种想法,所以一直大力宣扬秦楚世代友好,更把从楚国抢占的上庸还给了楚国。
这一桩桩一件件,似乎不仅是楚怀王相信了,就连关东的其他诸侯国也相信了。
所以当秦国在东线和韩国、魏国对峙的时候,这些国家并未想着要如何应对秦国,而是想着打楚国来回回血。
倒也可以理解,秦国有函谷关挡着,关东诸侯国捞不到什么好处,楚国地大物博,又没有什么天险,相对好打得多。
在楚怀王看来,这简直没有道理,但战国可不是什么讲道理的时代。
所以,当时的楚怀王只能想办法找秦国求救,因为韩国和魏国不仅自己打着楚国的主意,更把齐国也叫上了。
接到楚国的求援信之后,宣太后表示,为了友谊,秦国愿意帮助楚国,但楚国是不是该有点表示呢?
楚怀王得知以后当即表示,愿意把太子送到秦国当人质。
在这种时候,如果谁跟楚怀王说,秦国不怀好意,楚怀王肯定会给他一个白眼:秦国不怀好意?现在对楚国不怀好意的是韩魏齐这三国,你分得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吗?
而随着秦国的出手,韩魏齐三国瞬间偃旗息鼓,这更坚定了楚怀王的决心:一定要跟秦国搞好关系,要不然楚国永无宁日。
可就在这个时候,当人质的楚国太子居然在秦国惹事,还打死了一个秦国大夫,然后逃回了楚国。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据说是那位秦国大夫在公开场合发表仇视宣太后的言论,楚国太子气不过,为了维护同为楚人的宣太后,这才失手打死了他。
可不管楚国太子的说法多有道理,他都背了一条人命啊,楚国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人家秦国可是帮你解决了三国联军,你们的人质反手把秦国大臣打死了,这叫什么事呢?
也正是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秦国和楚国才再度翻脸,就连表面“亲楚”的宣太后也不敢说些什么了。
而这件事,也为楚怀王最终被秦国软禁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