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家母上门过冬,10天后,我断了儿子每月7000补贴,回老家躺平

晓美说故事 2025-02-01 22:24:50

我叫张素梅,今年58岁,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年轻时家里穷,家里五个孩子,我是老大,能读完初中已经算是家里对我很慷慨了。

初中毕业后,我跟着村里人去城里的电子厂打工,在那里干了十几年,后来回乡种地,在家人的安排下结了婚。

丈夫是个老实本分的农民,没什么大本事,但待我和孩子都很好。

我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张志远今年32岁,结婚三年了,在省城工作;小儿子还没成家,常年在外省打工。我和老伴住在老家的自建房里,种点地、养几只鸡,日子虽然清苦,但也算自在。

大儿子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工作,结婚后便定居在省城。

他压力大,我心里清楚,房贷、车贷,再加上媳妇小梁是城里人,生活开销自然比我们农村人高得多。

于是,从他结婚的第二个月起,我就主动每月给他打7000块钱补贴。大儿子开始不愿意收,说自己能养家,但我执意让他拿着:“妈种地养鸡还能赚点钱,这些是给你撑家的,你们小两口过日子不容易。”

后来,他也没再推辞,媳妇小梁倒是一直挺高兴,对我笑脸相迎,逢年过节还会买些礼物回来。我心里也安慰,觉得儿子成家后,自己还能帮得上一点忙,辛苦一辈子也算值了。

不过,渐渐地,儿媳妇对我的态度变了。尤其是去年,我拒绝了他们想让我卖掉老家房子帮忙换省城大房子的提议之后,我能明显感觉到她对我的冷淡。

她话里话外总是提到城里生活压力大,农村日子轻松,甚至当着我的面开玩笑说:“妈,你和爸住在老家这么清闲,还能挣点钱呢,城里的房贷压力你们可能体会不到。”

我知道她什么意思,但我装作没听出来。房子是我和老伴的根,卖了就没退路了,这一点我不会退让。

腊月初,儿媳妇打电话说她妈妈身体不太好,想来我们家住几天,说是想感受一下农村的年味。

我心里有些不太愿意,但又不好拒绝,毕竟亲家母来一趟也不容易,想着好好招待就是了。结果,她来了以后,我才知道“住几天”根本就是托词。

亲家母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住下后,完全不像是短住的样子,反倒像是把我们家当成了城里养老院。

她嫌这嫌那,说饭菜没油水,厕所太脏,甚至嫌我们住的床太硬,第二天一早就让儿子去镇上给她买了个软床垫回来。

我和老伴每天忙着张罗饭菜,洗衣服、收拾屋子,累得腰酸背痛,她却像个“贵客”一样,刷手机、打电话,连碗都不洗。

我心里窝着一股火,但想着亲家母是客人,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可有些话她一出口,就让我实在忍不住了。有一天晚上,亲家母突然对我说:“素梅啊,我听小梁说你每个月给志远7000块钱补贴,这么大一笔钱,你们拿来干嘛了?你和老张种地养鸡都能赚点钱,怎么只给这么点钱?”

我听完这话,心里直发冷。她这话的意思,分明是觉得我们给得不够,甚至觉得我们是在拖累他们。

我压下火气,语气平静地说:“亲家母,志远是我儿子,他刚结婚,我这个当妈的帮衬点是应该的。再说了,农村种地养鸡能赚几个钱?这些年,我和老张省吃俭用,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还不是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

她却冷笑了一声:“你们老两口日子过紧巴了,为啥不把房子卖了?现在农村房子除了住没啥用,卖了钱还能帮志远多还点房贷,他们两口子日子就轻松了。”

这话一出口,我的火气再也压不住了。我冷冷地回了一句:“亲家母,房子卖了我们住哪儿?以后老了回城里给你们添麻烦吗?”

她一时语塞,没再说什么,但从那天起,她对我的态度更加冷漠了。

最让我寒心的是,儿媳妇也开始在儿子面前挑拨。一天晚上,小梁当着我的面对志远说:“你爸妈今年又赚了不少钱吧?他们种地养鸡都能挣钱,补贴是不是可以多给一些了?”

我心里一阵发堵,没说话,想看看志远怎么回应。没想到志远居然也点头了:“妈,确实这几年你和爸攒了不少钱吧?我们压力实在太大了,您要是能帮衬我们一点,我们也能轻松些。”

听到这话,我心都凉了。为了他们的小家庭,我每个月省吃俭用,拿出7000块补贴他们,可现在却反过来说我该“帮衬”他们。

我深吸了一口气,冷冷地对他说:“志远,这7000块钱是我们的极限了。既然你们觉得不够,那从下个月开始我就不给了。以后你们的日子你们自己过,我们老两口的日子也自己过。”

他说:“妈,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觉得——”我打断了他:“别解释了,妈懂了。你们好好过吧,我明天就回老家。”

第二天一早,我和老伴收拾好东西,坐上了回老家的车。儿媳妇连头都没露,儿子象征性地送了送,叮嘱了几句让我路上小心。

我没回头,也没多说话,心里只觉得一阵凉意。回到老家那天,我和老伴坐在炕上,看着窗外的天,心里却前所未有的轻松。

老伴拍了拍我的手,说:“素梅,别多想了,我们以后过咱们自己的日子,不看人脸色,也不管他们的事。”我点点头,心里像放下了一块大石头。

今年除夕,我和老伴吃着自己做的小菜,看着电视里的春节联欢晚会,虽然简单,却觉得自在。孩子们有他们的生活,我们老两口也有我们的日子。这大半辈子,我为他们付出了太多,如今也该学会为自己活一回了。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