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亲家过寿,我以为要独自过年,儿媳的话让我当场泪崩

晓美说故事 2025-01-31 22:22:43

我叫李桂兰,今年六十五岁,出生在一个北方的小山村。小时候家里贫穷,兄弟姐妹多,我是家里的老大。

刚念完小学三年级,父母就让我辍学回家帮忙干农活。那时候,我经常羡慕那些能读书的孩子,但也知道,家里实在供不起我一个读书的。

十八岁那年,经人介绍,我嫁给了邻村的张建国。他比我大五岁,是个憨厚老实的庄稼汉。虽然他嘴笨,不会说好听的话,但我知道他心里疼我。婚后,我们靠着种地过日子,日子虽不富裕,但也有滋有味。

我们的儿子张小军出生后,生活多了很多希望。建国和我省吃俭用,供小军读书,后来他考上了中专,在城里找了份不错的工作。

结婚时,他带回来一个城里的姑娘——李艳。我第一次见李艳时,心里挺忐忑的,生怕自己这个乡下婆婆和她相处不好。事实证明,她虽然话不多,但为人还是通情达理的。

这些年,儿子和儿媳在城里安了家,生活忙碌,但每年过年都会带着孙子回来陪我们两口子热闹几天。然而,今年的年关,却让我觉得格外难熬。

去年夏天,建国突然病倒了,去医院一查,原来是胃癌晚期。我们跑了几个月的医院,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但最终还是没能留住他。

他走的那一天,我仿佛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建国是个实诚人,一辈子没什么大出息,但对我好,对这个家更是尽心尽力。他走得这么突然,我怎么也接受不了。

转眼到了腊月,村里的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年货,杀猪蒸馒头,贴春联挂灯笼。然而我却一点心思都没有。

我原本想着,儿子一家今年应该会回来陪我过年,可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儿媳李艳打电话过来说:“妈,今年可能没办法回来了。我妈初二要过寿,我们得在城里陪她。”

听到这话,我心里“咯噔”一下,嘴上却赶紧说:“行行行,你们在那边好好过,我一个人在家也挺好。”挂了电话,我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腊月二十四,我一个人简单地打扫了屋子,贴上了去年剩下的春联。炕上还是冷冰冰的,屋子里一点年味儿都没有。

邻居王婶端了几块刚蒸好的年糕过来,劝我说:“桂兰啊,别太难过了,建国走了,可你还有儿子儿媳呢。”我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可心里却越发空落落的。

腊月二十七那天,我在炕上坐着缝补衣服,突然听到院子里传来汽车的声音。我赶紧披上外套跑出去,竟然看到儿子一家三口从车里下来。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另一辆车门也开了,亲家母和亲家公居然也从车里走了出来。

我呆呆地站在院子里,不知道该说什么。儿媳李艳走过来,拉着我的手说:“妈,今年我们陪您一起过年。”

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你们不是说初二要陪你妈过寿吗?怎么还赶回来?”

李艳笑了笑:“我妈说了,今年咱们两家人一起过年,她和我爸也想过来看看您。”

亲家母走过来拉着我的手说:“桂兰啊,这大过年的,咱们两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块儿比什么都强。我和老张商量了,寿宴的事儿简单办,先陪您过年要紧。”

我这才回过神来,赶紧把他们让进屋。院子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儿子张罗着搬行李,孙子跑来跑去地喊:“奶奶,我们回来陪您啦!”

腊月二十八,亲家母一早就和儿媳一起去了镇上买菜。李艳回来后,拎了一堆年货,还带了一些新鲜的海鲜,说是给孩子们换换口味。

亲家母笑着对我说:“桂兰啊,这次我们过来就是要陪你热热闹闹地过个年。你呀,就别忙活了,好好歇着。”

看着她忙前忙后地张罗,我心里有点不好意思:“亲家,这怎么能让你们破费呢?”

她摆摆手:“桂兰啊,这都什么年代了,咱们两家人是一家人,别说这些见外的话。”

中午的时候,儿子帮我贴春联,孙子在院子里放烟花,李艳和亲家母在厨房里准备饭菜。看着这一幕,我的心里好久没有过的踏实和温暖。

饭桌上,亲家母端起一杯酒,笑着对我说:“桂兰啊,我知道建国走了以后,你心里难受。但你看,现在有儿子儿媳,还有我们这群人陪着你,你想开点,日子还得过下去。”

我抹了抹眼泪,点点头:“谢谢你们,真的谢谢你们。”

亲家公接过话头:“咱们两家人以后还要多走动,桂兰,你要是觉得家里冷清了,就来城里住几天,别总一个人闷着。”

听着他们的话,我的眼眶又湿润了。

晚上,李艳坐在炕上陪我聊天。她说:“妈,这些年我可能没怎么表达过,但您和爸对我们小家的付出,我心里都记着呢。以后不管怎么样,您都不是一个人,我们一定会陪着您。”

我拍了拍她的手,心里一阵温暖。

腊月二十七这一天,我以为会孤单地度过整个年关,却没想到亲家一家人和儿子一家都赶回来陪我过年。屋子里重新热闹了起来,久违的年味儿也回来了。

我坐在炕上,看着儿媳和亲家母在厨房忙碌,亲家公和儿子在外头挂灯笼,孙子在院子里放烟花,心里涌起一阵暖意。

建国虽然不在了,但亲情还在。这个年,我以为会冷冷清清地过去,却因为他们的到来,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窗外,鞭炮声此起彼伏,夜空中烟花绽放。我坐在炕边,笑着对自己说:“新的一年,一定会越来越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