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说一说《红楼梦》里的妙玉,作为一个在栊翠庵里带发修行的出家人,妙玉为什么那么了解贾母喝茶的喜好并且很主动的奉承呢?她当众单独请薛宝钗、林黛玉去喝体己茶又是几个意思呢?
一、妙玉熟知贾母喜好不稀奇,她对贾府的情况都了若指掌话说在原文第四十一回贾母带着刘姥姥,和荣国府的晚辈女眷们,丫鬟们,呼啦啦一行一二十口子,在大观园里逛吃游乐,偏偏刘姥姥这个女清客也非常的合格,洋相百出,于是整个气氛当真是十分的热闹欢乐。
这不是大家吃饱喝足了,贾母就带着刘姥姥等众人继续散步消化食儿,这就来到了栊翠庵。贾母和妙玉的对手戏,这可是头一回见,但很意外的是,贾母和妙玉的表现告诉我们,他们一点儿也不陌生。
书中写:妙玉忙接了进去……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
妙玉不仅亲自到栊翠庵门口迎接,还笑脸相迎,短短一会儿时间笑了三次。可以说妙玉面对贾母十分的殷勤周到,小心奉承,哪里还有什么性格孤僻冷傲,不合时宜的样子?当然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暂且不论。
最令人意外的还是妙玉很清楚贾母不爱喝六安茶,爱喝老君眉。要说李纨、凤姐、宝黛钗和三春这些整天围着贾母的晚辈知道这事不奇怪,但是妙玉她一个带发修行的出家人,平时都不往贾府内宅走动,是如何能对贾母的生活细节如此清楚的呢?这就很奇怪。
如果说是有鸳鸯等随行的大丫鬟临时提点,虽然没有明写,倒也说得过去。但更奇怪的是,妙玉她对贾府内宅的熟悉,根本不仅仅限于对贾母而已,她明明是对整个贾府都很熟悉。
不信就看接下来,当贾母把喝剩下的半盏茶递给了刘姥姥,而刘姥姥因为不识货闹了笑话之后,妙玉她做了什么呢?
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
是不是更加奇怪了呢?这个妙玉什么时候又跟黛玉、宝钗有了私下里的交情?虽然都住在大观园里,但别人是大家姊妹,妙玉是出家修行的人,平时根本也不在一块玩,就算志同道合交朋友,难道妙玉不应该去找那位总想着剃头当尼姑的惜春吗?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不是作者没正面描写的事情就没有发生过,自从元春省亲过后,姊妹们搬进大观园居住,她们平时应该也是会来找妙玉的,妙玉也乐意和她们交往。否则后面中秋节联诗的时候,妙玉就不会对湘云和黛玉表现的那样熟悉,更不会对她们说出:“咱们的闺阁面目”这种话。
妙玉不仅可能专门打听过贾母的喜好,她还对荣国府的人际关系一清二楚,他知道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三春等所有人的底细身世和脾气性格,兴趣爱好等。
因为不管什么时候信息对人际社交实在太重要了,妙玉收集这些信息也未必是想和薛宝钗一样图谋什么,想和赵姨娘一样要做首尾,就算她只是为了自保,也必须要多了解和掌握一些关于荣国府的事情。
这是一个聪明人身处陌生环境里最基本的一种生存技能,就像《鲁宾逊漂流记》里的男主鲁滨逊,当他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除了想回船上拿生活物质维生,也会首先查看一下小岛的环境,然后开始自己的求生计划,在哪里搭帐篷,去哪里狩猎食物等等,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能更好的在一个陌生环境里活下去。
二、妙玉的危机感,来自贾母的一招指桑骂槐可能有读者会说,哪有这么夸张哦,贾府既然收留了妙玉,又怎么会为难她呢?想多了吧,整天都是阴谋论。
这个世界上或许真的有人能够一直躺平混吃等死,一劳永逸,没有任何危机意识和生存忧患,但那应该是少数人吧,反正我还没见过,而且我相信妙玉肯定不是。
鬼知道妙玉这样一个才貌双全、心高气傲的诗书仕宦大家小姐,到底经历了什么大事,才会沦落至此?她的父母呢?她的家人呢?她的族人呢?居然没有一个人管她了吗?
她一个弱女子究竟为何“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才投靠到贾府里来?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其实就是在说在贾府的外面一直有一股很强的势力要对妙玉下手,斩草除根,她一旦离开贾府是真的会随时有生命危险了。
妙玉就是这样一个劫后余生的女孩子,就算她在贾府,她也是过着如履薄冰的生活,并没有比林黛玉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好到哪里去,孤傲乖僻不过是她的保护色罢了,难道要她和薛宝钗一样整天和薛宝钗一样和小丫鬟们嘻嘻哈哈吗?对她这样身世的人,别人对她的事知道的越少,她才越安全呀。妙玉已经失去的太多了,如今她留在贾府,除了留住性命,也不过想能尽可能多的保住一点做人的尊严而已。
所以,我一直很难理解一些读者对妙玉没来由的恶毒攻击,骂她假清高,骂她为什么不去死,甚至骂她最后沦落风尘也是活该报应。这是什么仇什么怨呀?
问题是妙玉根本从头到尾根本没有伤害过任何人,不就是嫌弃刘姥姥用过的杯子脏了要扔掉吗?这都不行?!可那个杯子是妙玉的私人财产啊,她把贾母当贵客拿出来奉茶,结果贾母随便就给刘姥姥用了,刘姥姥还对妙玉烹的茶胡乱点评。
妙玉没有当场翻脸,已经很有礼貌了,最后还听了宝玉的话,让人把杯子给刘姥姥拿去卖钱花,真的够可以的了。人家扔自己的杯子都不行吗?
真的请不要用圣贤的标准去要求妙玉和黛玉,她们和刘姥姥生活的阶层不同,三观和认知都不一样。
她们追求的是士人的风骨和操守,她们所理解的人性就是“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饿死不吃嗟来之食”,“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在古代真正清雅高洁的士大夫眼里,追名逐利,贪图财富利益本身就很可耻,若是再为此卑躬屈膝,那简直就是与他们认知里的“人性”相违背了。
我们作为现代人,站在普通读者的角度自然可以同情刘姥姥,甚至佩服刘姥姥有本事生存搞钱,但也大可不必误解妙玉和黛玉是看不起底层穷苦人,甚至对她们恶意人参攻击。
刘姥姥也理解不了妙玉和黛玉的清高啊,不也没人怪她呀,不能总是要求人家追求理想向下兼容选择现实的,不是俗话说的人往高处走吗?难道这个“高处”竟然不包括精神境界吗?
也不要只看见刘姥姥的苦难、务实和对家庭的担当,就忽略了她贪图物质、出卖尊严的事实,她能做的出,人家就可以讥讽,她的滑稽表演也得到了一大车回报,属于是丢了面子,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里子。刘姥姥本人从一进荣国府打秋风就是知道礼义廉耻的,但她更清楚面子和里子不能兼得。
当然妙玉最在乎的不是刘姥姥这种粗俗无礼的人也敢戏弄她,她真正在乎的而是贾母。贾母明摆着在拿妙玉做筏子。尽管她已经表现的足够殷勤周到,妥当有礼,但贾母还是不满意,贾母在这里对妙玉的态度,可见就是真的没把妙玉当什么贵客,而是也把她当成和刘姥姥一样的清客。
简单来说就是和贾政那一群马屁精幕僚差不多的性质,他们攀附权贵,有求于贾府,所以,虽然贾政喊他们一声“先生”,但他们自己不能真的飘了,要认清自己的定位,奉承巴结贾府的主子,用心伺候着都是他们应该做的。
刘姥姥就很懂,这一天非常卖力的表演,不惜各种出洋相,逗得贾母特别开心。妙玉也很懂,招待贾母没有半点错处。但妙玉平时是什么性格脾气,贾府里都知道,贾母自然也知道的:“她为人孤癖,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目”。
妙玉寄人篱下,是在贾府避难的,但她却仍然想尽量站着挺直腰板,要一份体面。这跟林黛玉其实很像,敏感又要自尊,贾母也不至于看不明白这点事,要跟妙玉过不去。
但坏就坏在还有一个人跟妙玉也有相似之处,那就是薛宝钗,明明也是来贾府投靠避难的,却图谋金玉良缘,想嫁给贾宝玉,登堂入室当贾府的女主人,整天在贾府指手画脚瞎馋和,规训这个,教育那个,这个瞧不上,那个也看不起。
贾母只会心疼林黛玉,根本不可能心疼妙玉和薛宝钗。妙玉只是想站直了,但薛宝钗却不仅要站得直,还要伸出手,甚至已经迈开了腿,准备蹬鼻子上脸了。
薛宝钗是王夫人和王子腾的外甥女,还有元春的一层面子,不好随便动她,但妙玉可以啊!她虽然也是王夫人请来的,不知跟贾府、王家什么渊源,但她现在就是个孤女一个,是王夫人那边最弱的一个棋子了,不拿她做筏子才怪。
当然,贾母这样的人也不会做的太过分,不肯进禅堂、挑剔茶叶和泡茶的水以及随手把茶赏给刘姥姥喝,还让刘姥姥点评,然后任凭刘姥姥胡说取乐,都只是在表明一个态度:“投靠我家寄人篱下避难的,就不是什么贵客,自己有点数吧。”指桑骂槐的最高级别也不过如此了。
三、妙玉单独请宝钗、黛玉喝茶是表态,更是反击,一举三得妙玉那么聪明,她是秒懂了贾母的意思。
如果她默默的忍下这口气,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其实也不是不行,依然没人挑的出她的错。
但妙玉显然是忍不了这口气的,无依无靠的人出门在外,什么都得是自己挣来的。黛玉有贾母护着,薛宝钗有王夫人、王子腾和元春的背景,妙玉什么也没有,那她该咋办呀?当然是借力打力呀!尽量利用现成的资源呀。
她选择在这个时候当场拉了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去吃“体己茶”,这一招实在太高明了,比贾母不差什么。
“体己”在《红楼梦》里当名词用的时候是私房钱的意思,当形容词用的时候是“亲近的,贴心的”的意思,妙玉此举是在对钗黛,也对在场的贾母等众人表示,她们三个是亲近的关系,她们是一伙的,她们三个是一样的:都是贾府的外客,都是寄人篱下,她们之间的相似点非常多。
尤其是林黛玉和妙玉的人设重合度至少八成,俩人的容貌气度、脾气性格、才学修养都差不多,甚至连父母双亡、祖籍姑苏、自幼多病都一样。薛宝钗年龄和妙玉相似,都是二十上下,因为哥哥打死人命,要躲避官府来贾府避难。
妙玉一个人,几乎融合了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人在贾府寄居的不同处境。妙玉此时拉着黛玉和宝钗去喝体己茶,也不是给贾母一个人看的,还要给王夫人看,给众姊妹看,当然主要是给贾宝玉看。
做给贾母看,是要让贾母看到林黛玉和她再一起惺惺相惜,她们本来就是一般的千金贵女,只是家里遭际不幸,才沦落至此。既然贾母那么疼爱林黛玉,也希望能对她手下留情一点。
也要让贾母看到薛宝钗和她在一起,表明自己真的是懂得了贾母的意思,她对自己在贾府寄人篱下的身份和处境有自知之明。
做给王夫人看就有意思了,咱们前面说了,书中写妙玉是王夫人特意下帖子请来的。她和老王家的关系可能更深一层,虽然不知道把她留在贾府对老王家有什么利用价值,但请相信伯爵老王家不做亏本的买卖。妙玉是在提醒王夫人,她和薛宝钗一样,不是在这里白住着的,既然有价值,就不能随便被欺负。
倒不是说要让王夫人去对付贾母,而是因为贾母是贾府的老太太,她的一言一行都跟风向标一样,今天她和刘姥姥一起戏弄了妙玉,明天可能就有势利眼敢讥讽嘲笑妙玉了,会有人说老太太看待她还不如那个来打秋风的穷婆子呢,刘姥姥能嘲笑,她们觉得自己也能。
事实就是贾府的人很多都对妙玉很不好,李纨公开表示:“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下人对妙玉也大多瞧不上眼,比如宝玉生日那回晚上喝醉了,次日看见妙玉的帖子被压在桌子上一惊一乍的,这就说明妙玉的帖子送来,根本都没人当回事给宝玉回报。见宝玉如此,他屋里的丫鬟们都纷纷表示:“我当谁的,这样大惊小怪。这也不值的。”当着宝玉都敢这样说妙玉,可见平时啥样了。可真是“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如果妙玉自己不能自尊要强,不能有效的利用王夫人这棵大树,而是只会躺平等死,麻木懦弱,她必然在贾府里备受欺凌,结局只会比迎春凄惨百倍,因为迎春至少还有爹娘有家族,有个当贵妃的堂姐呢。
但是要说妙玉如何心机深沉,老谋深算也大可不必。她请宝黛钗三个喝茶的时候种种表现,实在是非常有趣。活脱脱一个有点骄纵的落魄大小姐模样。
宝玉一说她给的绿玉斗是俗器,妙玉立马生气:“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一赞她不俗,她立刻十分欢喜,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出来,说:“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逗得大家都笑了。
林黛玉一问妙玉这次泡茶是不是也用了旧年的雨水,妙玉立刻讥讽:“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然后介绍这个梅花上的雪水如何珍贵难得,平时自己也舍不得吃。这话林黛玉实在没法接,也没法生气,因为一旦黛玉生气,虽然不至于被认为和刘姥姥一样品不出茶的好赖,但会显得和贾母一样要拿水做文章似的。
要不然妙玉咋能冷笑呢,怎么外祖母刚用过这一招,外孙女又来一遍?不能怼长辈还不能拿你们兄妹出口气?
林黛玉也是默默看懂了一切的,她一向共情能力是众姊妹里最好,又因为自身经历她更容易体会到妙玉的难处,所以他就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了茶,就约着宝钗出来。这里很有意思,是林黛玉约着薛宝钗离开,而不是薛宝钗约林黛玉。
虽然她们三个都是贾府的客,但此时钗黛却是栊翠庵的客,是客就要懂做客之道,要看懂主人的眼色。很显然,林黛玉是比薛宝钗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