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安静静做自己:有关《道德经》感悟的第1章至第12章日记

裘闵在商言商 2025-01-03 12:00:44

2023年8月26日

道德经是强者看的。是教育我们成为强者的。

道德经最终是提高自己,不争不抢为他人为天下,顺其自然做自己。人人都需要提高自己,因为世界太纷乱太纷扰,没有办法,只有自己内心强大,才能安安静静做自己。

2024年4月29日

道德经是一本提高能量的著作。说白了,也就是给大家建议及能量的一本著作。

能力强的人适合做事,能量强的人适合做人,带团队。因为能力难以在人与人之间传递,而能量是可以在人际间传递;正能量可以传染人、激励人、鼓舞人和引领人。

道德经中的“道”究竟是何物?道就是解决人生一切问题的方法,这个方法会随着环境的变好而变化

学习《道德经》有什么好处?通过诵读学习道德经,能够更好感悟人生,让内心更强大,使家庭更和睦,工作更进步,人生更美好。

2022年11月26日1万个人读《道德经》就有1万个领悟,但愿敢悟能带来思考。

敢悟《道德经》第一章

2024年5月24日人生要有翻篇的能力,道德经的精髓在第一章:无和有。人生犹如上台阶,拾级而上才能登上一览众山小的最高峰

无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的开始,有了第一级的平台,才能登上第二级至最高级。所以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每登上新的一级台阶,都要有翻篇的能力,清空的能力,不论上一级台阶时付出了多少努力,遇到了多少风浪,遭遇什么样的坎坷,取得了多少成绩,上到了新的台阶都要翻篇的能力,清零的能力,都要往事随风随烟,因为这是新的征程的开始,与往事干杯,让所有的成绩所有纠结伤害不平清零,向更高级的行程出发。这就是有和无在此时此地,对过往的总结,对新征程的期待。

弘一法师说:“总是抓着过去的事情不放,对那些受过的委屈和伤害耿耿于怀,以及在那些根本无法改变的人和事上无谓消耗自己,然后你的人生就会陷入死循环,会对任何事提不起兴趣,没办法再投入新的开始。”

不论上一级台阶如何艰难,只有让自己学会释怀,让昨日的一切全部忘掉,学会放下所有的成绩与坎坷,才能坦然而行,向更高一级的美好的明天出发。

有与无同出而异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敢悟《道德经》第二章

2024年4月14日道德经第二章启示:美言不信。只说好听的不做实事,不是善而是恶。真正的善是不言之教,做实事不居功自傲。2023年9月8日有高低上下就有曲意逢迎,甄嬛传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道德经第二章感悟。

敢悟《道德经》第三章

2024年4月15日道德经第三章的启示:管理自己及团队的最高境界:使自己或被管理者不争、不盗、不乱。就是知道有漏洞能投机取巧,也不敢也不会去利用漏洞为一己之私。没有私心杂念的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敢悟《道德经》第四章

2024年4月19日道德经第四章对个人成长、家庭关系、企业管理的启示:任何关系、包括团队建设的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冲突,只有在冲突中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平衡多方需求及利益,才能挫其锐,解其纷,同其光,和其尘。

2024年4月18日

道德经第四章解决矛盾与冲突的办法是大有学问的,敢于碰撞思维或许能抑制骄傲自满自高自大。这个方法,就是消磨锋利的一面,解除内心的纠结,所有的光辉成绩是团队的是中和的,没有一人独大,大家都是来自于尘土。这就是关系及团队的力量。

敢悟《道德经》第五章

2024年4月23日道德经第五章对个人家长组长管理者的启示:家长及企业管理者不能为了利益,把孩子或员工做为赚取利益的棋子,要为真正为孩子及员工着想真正的爱护每一个人。天地犹如大风箱,万物都在控制之中,每个人都要有所敬畏,都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每段关系,都是双刃剑,互相牵制,虚心低调而且有底线有原则做事,不能妄动,妄动则会出局。每个人不能偏听偏信,不能只随心随性管理,要按照制度有原则的管理

敢悟《道德经》第六章

2022年5月8日母亲节之际,感悟道德经中的母亲的光辉。对于母性的赞美,老子在《道德经》第六章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母性之道,是天地的根源。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没有母亲,也就没有下一代的生长。对于母性光辉,在我们的生活中无不时时体现。

只有母亲一直致力于孩子成长的路上,从牙牙学语到蹒跚走路,一次又一次为孩子纠错,怕孩子摔跤,去探索孩子前进的方向,不论遭受多少坎坷疾病委屈不解误解,不论是青春期还是叛逆期都依然会不折不扣尽量去点亮前方的光明。在子女成长的一生中,,可能所有的母亲对子女都有一句藏在心底的话:,母亲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欣赏你们一生中所有的优点,包容你们一生中所有的缺点,即使存在不足,所有的不足也是她们心中的至宝至爱。

母亲节之际,祝福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所有的孩子们幸福快乐!

敢悟《道德经》第七章

2024年4月29日“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是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的一句话。是最高管理者告诉管理者如何带团队,用没有私心杂念,没有把成绩归功于个人的精神去管理,团队有了成绩,才是领头羊的成绩。

2024年4月26日《道德经》第七章对企业管理的启示:管理者没有欲壑难填的私心,综合考虑国家、社会及员工利益,企业才能生存的长久,才能得到丰厚的利润。

《道德经》是一本对管理者有指导意义的经典著作。她能指导企业管理者,如何管理团队,如何持续发展,如何平分利益,如何解决冲突等等等等

敢悟《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滋润万物而不争,可悠闲自得的处在人们不喜欢的地方,以柔克刚,诚信守诺,心存善念,不会招致嫉妒怨言争议,更容易实现理想。

敢悟《道德经》第九章

2024年5月10日道德经第九章对家庭及团队建设的启示:任何时候家庭或团队的成就都是一个个个体成绩的组合。每个个体都不能以自己的功劳而自满自傲,需要忘掉自己的成绩,更不能把自己的成绩当做利器去功高盖主对家人或对团队产生潜在的风险。所有的金银财宝,没有一个人能守到底的,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富不过三代,赚钱要有底线,厚德才能载物,不能只为赚钱而赚钱,人比钱重要。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不论你多富有,职位有多高,只要狂妄自大,骄横无理,就会给自己埋下祸根。这就是世上所有事情都有因必有果,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功遂身退,天之道。对于团队建设有功劳了,就该退出了,是自然规律。就如种庄稼,种下种子,耕种施肥打理,生长成熟,收割,这一轮结束了,你的功劳就该退出了,就该忘掉自己的功劳重新开始下一轮的劳作了。犹如范蠡与文种,辅佐越王勾践成功后,范蠡退出开始了新一轮的人生,三次暴富三散其财,让自己走上了辉煌,而文种继续辅佐勾践功高盖主下场可悲。有了功劳不能自傲,不能给别人带了潜在的危险,才能长保。功遂身退天之道。

《道德经》第9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什么意思呢?

第9章是第7、8章的加强解说。这三章感悟一个问题:如果牛气冲天,很容易迷失自我,迷失了自我……

道德经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一章总结了789三章,解释什么叫“玄德”。假设上帝能让你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金钱、名誉与地位,是否心中纹丝不动,没有任何欲望与冲动?如果给了你无穷无尽的力量和能量,你是否和从来没有过一样。

妙,就妙在这里。

人修行是为了改变他人吗?是为了能改变更多人吗?不是的。

道德经主题圣人是无为而治的。这种无为是没有私心,善于考虑他人,理解他人,了解他人的一切行为言语思想,并加以尊重,包容,充分的让每个人遵照自身意愿去做而不横加干涉。

敢悟《道德经》第十一章

“无”的价值,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车毂中的空洞看似空无一物,却是车能正常运转的关键,杯子空隙才能装下水。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重视那些有形的、实在的东西,忽视无的作用,比如休养生息才能更好的学习及生活。

敢悟《道德经》第十二章

《道德经》第十二章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人生什么最可怕?就是容易在各种声音中迷失自己,区别不清哪种声音是最真实的声音,在偏听偏信中迷失自我。

一个空瓶子,装上水,装上牛奶,装上酒,它的价值不一样,但是它有价值。如果一个空瓶只装上它人的思想 ,自己没有感悟,没有思想,他就一文不值;如果装上的是屎屁,只能是臭气,如果装上了毒液,那就侵蚀他人和自己。人活在世上,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有自己属于自己,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就有甄嬛传,只有自己保持足够的清醒 ,才能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0 阅读:7

裘闵在商言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