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6日承匡城寺
五棵柏树围绕一所庙,这所庙曾救过三个皇帝,这个庙是关帝庙,在承匡寺的高岗上,在承匡城寺院内。
远古时期,匡城一带是"三皇"文化的发祥地。古时,豫东一带多堌堆,承匡之地为高岗之地,故称承筐之山。中华人文始祖多在中原一带栖息生存,如燧人(商丘)、伏羲(淮阳)、朱襄(柘城)、葛天(宁陵)等。在承匡当地,有"南有太昊陵,北有苏家岭"的民间传说。苏家岭是个村庄在匡城北段,有人祖庙一座,烟火曾经十分旺盛。
传说女娲为燧人氏后代,与伏羲合婚,生有四子。伏羲去世后,女娲在商丘匡城为都管理百姓,"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制笙造簧、置婚立仪"。
商丘市博物馆内的一块画像石上还刻有伏羲和女娲蛇尾交缠的图像,这个图形,在傩舞中也有着类似的情节:人们装扮成龙身蛇躯,跳着舞蹈,模仿交尾动作,祝福着后代更加兴旺。
商丘一带流传有古傩,《傩公傩婆》表演风趣幽默。傩公和傩婆,是傩俗信仰中至高无上、最具威望的傩神。而傩公傩婆的原型就是伏羲女娲,这在商丘当地汉画像石及附近一带民风遗俗中都有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