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宅”这个字从来都带着一种偏见,就好像是说宅在家里的人就是不务正业、不思进取的。

可事实上,在这个足不出户就可知天下事的时代,宅不过是潜心于某一种能让自己沉浸其中而不知疲倦的事情。
有时候,只有时间充裕、作息规律的宅,才能有更多精力和耐心去钻研和探索。

今天要谈的这个80后的“宅女”,用十多年的时间研究和复刻宋宴与元宴,通过查阅大量文史资料,再加上成百上千次的实践尝试,终于写出了《宋晏》和《元宴》,并复刻出一百多道有记载的宋元时期的菜品。
徐鲤从2011年开始在家里钻研宋晏。

她很喜欢看古籍书,最初是从《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里找到了关于宋代一些饮食菜品的名字。
只是这些菜都没有具体的做法,她却萌生了复刻宋代经典宴席的想法。
主要的宋代饮食资料有林洪的《山家清供》、吴氏的《中馈录》以及记载了许多文人墨客食谱的《事林广记》。

徐鲤复刻的第一道菜名叫“鯚鱼假蛤蜊”。把鳜鱼切成片,用葱、盐、胡椒和料酒腌制,最后把鱼片放在虾汤里汆一下。
虽然看起来有点像没有酸菜的酸菜鱼,鱼片就像是蛤蜊肉那样晶莹剔透。

复刻宋晏最大的难度在于可以参考的美食制作文史材料很少,食谱也写得不够具体,有时候用料部分都是一笔带过,更多时候需要徐鲤自己去猜测和尝试。
一道菜她可能要不厌其烦地做上十几甚至几十遍,既要确保形似资料记载中的样子,又要尽可能还原这道菜原本的味道和特色,这实在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徐鲤写《宋晏》整整花费了5年时间。
2018年,她又开始筹备编写和复刻元宴。
元朝虽然疆域辽阔,民族繁多,但跟宋朝一样,缺少饮食方面的记载资料。

彼时南北方的美食各有特色,北方多以面食为主,比如羊皮面和柿糕。南方则多是海鲜。

青虾卷爨是用虾来做的羹汤。用虾壳熬汤,不浪费任何材料,原汤化原食,相得益彰,鲜香可口。南席北宴的元代菜也受到一些外国菜的影响,联系最为密切的是亚洲中西部国家和地区。
美食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可融合性,发扬传统,开发新的特色,传承中国饮食文化,用不断的尝试与探索去找寻美食里的美好人生和生活的意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码字不易,相遇即是情谊,您的支持就是我每日更新的最大动力与温暖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