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府是全国性的望族,不单是钟鸣鼎食之家,还是诗礼簪缨之族。贾府安享尊荣已逾百年,虽然衰败没落不可挽回,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贾府的日用排场花费不可省俭。秦可卿葬礼和贾元春省亲是贾府最宏大热闹的两件大事。贾家自己的排场很大,对待下人的排场也不小。但从两场葬礼的不同待遇,能看出贾府对两个姨娘的区别对待。

· 袭人是贾宝玉的贴身大丫头,也是现实生活中第一个与贾宝玉发生关系的女孩。贾宝玉待她与别人不同,她待贾宝玉也最为尽心尽力。袭人是唯一被王夫人默认为姨娘人选的人。她的月例和一应待遇都按照姨娘的标准实行。虽然袭人没有正式的姨娘名分,但贾府上下都心知肚明,袭人就是贾宝玉的姨娘。
· 第五十一回,袭人母亲去世,袭人哥哥花自芳进贾府来求开恩接袭人回家走走。王夫人特意招王熙凤上来,嘱托让她酌量办理。如果王夫人不上心,命人传话给王熙凤也就是了,王夫人此举明显是让王熙凤重视起来。王熙凤也心领神会,安排袭人回家非常的隆重。
· 再将跟着出门的媳妇传一个,你两个人,再带两个小丫头子,跟了袭人去。外头派四个有年纪跟车的。要一辆大车,你们带着坐,要一辆小车,给丫头们坐。”周瑞家的答应了,才要去,凤姐儿又道:“那袭人是个省事的,你告诉他说我的话:叫他穿几件颜色好衣服,大大的包一包袱衣裳拿着,包袱也要好好的,手炉也要拿好的。

·首先,王熙凤安排了王夫人的心腹周瑞家的跟随。除此之外,给袭人的人员配置是里面两个小丫头、两个媳妇,外头四个有年纪的跟车。这些人配有一辆大车和一辆小车。
· 其次,给袭人的物品配置很体面。头上戴的金钗珠钏倒华丽。袭人身上穿的是王夫人自己的衣服,后赏给袭人的。王熙凤嫌太素,把自己的一件大毛的褂子给了袭人。还换了一个哆罗呢的包袱,再加了一件大红猩猩毡的雪褂子。这种大红猩猩毡的雪褂子可是主子姑娘们常穿的。王熙凤给了袭人一件就可见对她有多重视了。
· 再次,袭人受到了极大的尊重。王熙凤叮嘱她若袭人母亲不中用了,只管住下。并且会派专人送铺盖,绝对不能使用别人的铺盖和梳头的家伙。周瑞家的还说按规矩让他们的人回避,另要一两间内房。

· 又嘱咐袭人道:“你妈若好了就罢,若不中用了,只管住下,打发人来回我,我再另打发人给你送铺盖去。可别使人家的铺盖和梳头的家伙。(五十一回)
· 袭人回家,王熙凤给予了物质上的极大丰富和身份上的极大尊重。分明把她当作一位主子来对待。袭人在家人面前绝对挣得了很大的面子。
· 与袭人回家料理家人丧事的高规格待遇不同。赵姨娘哥哥赵国基死了,赵姨娘受到的关照明显就很少了。这两次葬礼的不同对待,反映了贾家对这两个人的区别看待,体现的是贾府拜高踩低的行事做派和世事的人情冷暖。
· 赵姨娘是贾政的姨娘,很受贾政宠爱。这从她为贾政生下贾环和贾探春这一儿一女,以及贾政常在赵姨娘处留宿就可以推测出来。同为贾政姨娘的周姨娘,就没有生下过子女,并且全书中不见与贾政有过任何交集。赵姨娘虽然受到王夫人和王熙凤、贾母的厌恶打压,但依然可以在贾府里横行霸道。都可以说明贾政一直在为赵姨娘撑腰。否则,在人人一双富贵眼一个体面脸的贾府,赵姨娘很难在拜高踩低、见风使舵的环境下生存下去。

· 事实上,即使有贾政撑腰,赵姨娘依然被刻意打压,区别对待了。她与袭人的待遇形成了鲜明对比。赵姨娘上有正式名分的姨娘,是正儿八经的主子。袭人并没有正式名分,最多算是贾宝玉的屋里人,依然还是奴才。赵姨娘受到的待遇比袭人更高才合理。但事实并非如此。
· 第五十五回,赵姨娘曾为赵国基的丧葬费找过探春诉苦。在探春管家的时候,对这段有过明确的表述。袭人母亲去世是赏了四十两,赵姨娘兄弟去世只赏了二十两。为此,赵姨娘还发牢骚说自己连袭人都不如。
· 我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又有你和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连你也没脸面,别说我了。(五十五回)

· 不但赵姨娘的赏银不如袭人,并且赵姨娘受到的照顾也不如袭人。王夫人知道赵姨娘兄弟死了,只说了句知道了。叫人回探春李纨,并没有任何关照。这与王夫人专门叫来王熙凤叮嘱就有了天壤之别了。
· 所以,赵姨娘回家不但不可能有周瑞家的这样重量级的管家陪同,更不会有多个小丫头子和车辆随从。事实上,赵姨娘身边的丫头连回家的衣服都很不体面,还需要赵姨娘亲自向林黛玉的丫头雪雁开口借。实在是可怜可悲。

· 同样是家人去世,贾府给予赵姨娘和袭人的待遇相差巨大,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出在王夫人对她二人的态度上。王夫人是荣府的当家太太,她讨厌赵姨娘,器重袭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反映到现实生活中,赵姨娘处处受排挤打压,袭人处处被高待尊重。两场葬礼,从两人受到的不同待遇,可以看出贾府透露出来的不公平。不禁让人感慨赵姨娘的人生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