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介休古城

草根爱练剑 2024-10-31 15:16:42

资讯来自网络;百年城垣图志 江苏

介休因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休逝于此而得名。也因为他而留下了寒食节。介休市有“三贤故里”之称: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

上世纪介休卫星图,城垣轮廓清晰

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国分境内的祁氏之田为7县,时在今邬城店始置邬县,封司马弥牟为邬大夫,县治在今东湖龙乡邬城店村一带。所以在介休有“先有邬城店,后有介休县”的说法。

秦统一六国后,在今灵石县旌介村设“界休县”,晋武帝时期将其改名为“介休”。西晋永嘉之乱以后,邬县因战乱荒废。到了北齐天保年间介休县被撤县,地域被划分给今孝义管辖。578年(北周富政元年)重新设介休县,随后改名为“平昌县”。598年(隋开皇18年)恢复“介休县”之原名,至此介休之名使用至今。

最早的介休城是在东魏孝静帝(524年—552年正月)期间修筑的土城墙,之后的历史长河里介休城屡毁屡建。明正统十四年重建,嘉靖元年建砖城。

据清康熙《介休县志》记载,介休城城垣外面是砖里面是土,周围8里,高3丈5尺,基阔3丈2尺,女墙高5尺。有城门4道,东名捧晖,西名临津,南名迎翠,北名润济。四门顶各建门楼1座。城垣四角均建有角楼。南门及西门建有翁城,瓮城门顶也建有门楼。城垣上四周建有敌台 120 多座。在东、北城外有外关。

30-40年代,由于日军侵占和阁锡山政权统治,城垣遭到很大破坏,城楼全部被毀。墙垣也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拆除,墙基上建为公共设施和居民住宅。护城河也于建国后大部填塞,垫为街道。

下面老照片图片源于@拾壹谈主

图为民国时期的介休钟楼,它位于西门(临津门)不远处。今钟楼已不存,只留下了“钟楼巷”的地名

图为民国时期的介休城墙,今介休体育路(体育馆对面)重新修复了一段城墙(古城墙驿道广场)。

图为民国时期介休城外的景色。

图为民国时期的介休城内的街巷

图是西大街,远处钟楼。图右侧拍到一半的建筑,就是介休在民国时候的警察所。

图为民国时候的祆神楼,它是我国仅存的祆教建筑,为北宋文彦博所建,那个时候的祆神楼是被包括在文氏宗祠内的建筑,随着岁月逝去,只留下祆神楼保存至今。

图片远处就是介休的北坛塔,这座塔建于1748年(乾隆十三年),又称史公塔。80年前如今北坛公园的一大片范围,在那个时候还是田野。

资讯摘自网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