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会呼吸的碳负机场"如何让传统工艺飞向未来?

那些与景观的故事 2025-03-08 07:48:37

由Bjarke Ingels Group(BIG)主导设计的盖莱普国际机场(Gelephu International Airport),作为不丹第二座国际机场,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成为连接不丹“盖莱普正念之城(Gelephu Mindfulness City)”的全球门户。项目由BIG联合航空工程公司NACO、Arup及Cistri共同规划,预计2029年投入运营。

| 地理位置与战略意义

机场位于不丹与印度边境的帕伊塔河(Paitha River)畔,占地68,000平方米,被亚热带森林、山脉与河流环绕。作为盖莱普正念之城总体规划的核心部分,其设计容量为每日123架次航班,预计2040年接待130万人次,2065年增至550万人次,旨在促进区域经济与旅游业发展。

| 建筑结构:传统工艺的现代表达

机场主体采用模块化胶合木(glulam timber)菱形网格(diagrid)结构,灵感源自不丹传统建筑中的“Kachen”木柱——兼具结构功能与复杂雕饰的宗教象征。所有木构件均使用本地可持续木材,并由不丹艺术家以传统工艺雕刻、彩绘,装饰三种象征不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龙纹。模块化设计使结构可拆卸重组,便于未来扩建。

屋顶配备光伏板,契合不丹“碳负排放”国策;木结构本身可调节室内湿度,通风屋顶与庭院设计适应南部亚热带气候,延展屋檐则抵御强降雨。

| 自然与文化的沉浸体验

森林脊柱:中央庭院将航站楼分为西侧国内航班与东侧国际航班区,融入本土植物、树冠步道及动物群落,乘客可在任何区域感受自然。

抵达广场:划分为四个植物主题区,铺砌当地天然石材,绿荫与顶棚为旅客遮阳挡雨。

正念空间:三层挑高入口、全景落地窗与天窗引入自然光,室内外休息区提供瑜伽、音疗与冥想空间,呼应不丹的幸福价值观。

| 功能与可持续交通

航站楼布局以乘客体验与运营效率为核心:直观的导视系统与流线设计优化通行效率;上层登机口与商业区可俯瞰喜马拉雅山景;作为不丹首个内陆交通枢纽,无缝衔接无轨电车与巴士,连接盖莱普新城及全国。

| 文化传承与国际展示

机场全面展示不丹传统技艺,包括Shing-Zo(木工)、Par-Zo(雕刻)、Lha-Zo(绘画)、Tshar-Zo(编织),象征传统工艺与技术的共生。

BIG创始人Bjarke Ingels表示:“盖莱普机场试图体现不丹的自然、文化与正念之城的灵魂。从抵达广场到跑道,森林意象贯穿始终,传统工艺的现代表达印证了这个国家对我的深刻影响。”

| 结语:

当全球机场沉迷于钢铁巨构的冰冷叙事,不丹盖莱普国际机场却以传统技艺进行文化的输出!这里没有夸张的造型炫技,而是用温润的木材、本土手艺与自然哲学,重写机场的“温度公式”,让这座机场成为一座展现文化遗产的‘博物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景观邦,仅供交流学习。

0 阅读:16

那些与景观的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