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灭后蜀却被史家评为“非帅才”的战将:王全斌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4-06-07 05:28:02

远观近鉴宋朝人•80•攻灭后蜀却被史家评为“非帅才”的战将:王全斌

王全斌雕像

王全斌(908-976),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有传。

本传记,全斌在十二岁的时候就显示出不同常人的胆识。

如宋初很多战将一样,全斌也出身于武将世家,他的父亲曾经是当时在太原(今山西太原)开府的后唐晋王、河东节度使、后来的后唐庄宗李存勖的部下,任“岢岚军(治今山西岢岚)使”,即岢岚驻军长官,遗憾的是史籍没有记下其人的名字。

但是,全斌的父亲在岢岚任职期间,犯了一个严重错误:私自招募一百多名勇士作为自己的亲兵。李存勖怀疑其人有反叛之心,召他到太原究问。全斌的父亲怕被治罪,不敢去。

时年十二岁的全斌对父亲说:“晋王大概是怀疑大人有造反的意图,请您允许我去太原,到晋王那里当人质,就一定会打消他对您的怀疑。”

全斌的父亲听从了全斌的意见,把全斌送到李存勖身边。

全斌的做法不仅保护了父亲和全家,还得到了人们的赞誉和李存勖的赏识,李存勖把全斌编入自己的亲兵卫队。

后来李存勖做了皇帝——史称(后)唐庄宗,把全斌带进宫中,让全斌担任过多个参与机要的职务。

唐庄宗同光末年(926),禁军将领郭从谦叛乱,率兵攻入宫城,近臣宿将都脱掉盔甲逃跑,只有全斌与符彦卿等十数人拒战。李存勖被乱箭射中,全斌等将其扶至绛霄殿治伤,但李存勖身死,全斌恸哭而去。

李存勖死,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任命全斌为指挥一“营”(亦称“指挥”)禁军的军官“指挥使”。

后晋灭后唐,建国的第一年即天福元年(936),全斌跟随侯益在汜水(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打败反叛后晋的张从宾,因功升任禁军“护圣军”指挥使。

时光荏苒,经后晋、后汉而至后周建立的第一年即广顺元年(951),改“护圣军”为“龙捷军”,朝廷任命全斌为“龙捷军”“右厢都指挥使”,即“龙捷军”右翼部队的指挥官。

二年,驻军于兖州(治今山东兖州)的慕容彦超不服后周造反,朝廷任命全斌为“行营马步都校”,即出征部队司令,征讨慕容彦超。

显德二年(955),全斌跟随向拱平定秦(治今甘肃天水市秦州区)、凤(治今陕西凤县)二州,遥领恩州(治今湖北恩州)团练使,不久升职衔为遥领泗州(治今安徽泗县)防御使。

三年,全斌跟随后周世宗攻取南唐淮南地区,再跟随周世宗征伐契丹,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出任相州(治今河南安阳)节度留后,即代理节度使,全斌成为拥有最高军职的封疆大吏。

宋代后周的第一年即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不服宋朝的昭义军(治潞州,今山西长治)节度使李筠在潞州造反,全斌与慕容延钊由东路会合宋朝主力部队进讨李筠,因功升任安国军(治邢州,今河北邢台)节度使。朝廷下诏命令全斌修缮西山堡砦(寨),如期完成。

四年(963),与洺州(治今河北大名)防御使郭进等率兵攻入北汉国境,俘获军民数千人,又攻克后汉乐平城(山西昔阳乐平镇)。

乾德二年(964)冬,全斌改任忠武军(治许州,今河南许昌)节度使,任命下达的当天,朝廷下诏:征伐当时据有四川的后蜀,全斌担任“西川行营前军都部署”,即前线各路部队的总指挥,率领禁军步骑二万、各州兵万人,由凤州路出征。

出发前,宋太祖召见全斌,展开川峡地区地图,向全斌指示了作战方略。

十二月,全斌率军攻取后蜀乾渠渡(在今陕西略阳县北)和万仞、燕子二砦(在今陕西略阳县北),顺势攻下兴州(治略阳,今陕西略阳),后蜀兴州刺史蓝思绾退保西县(今陕西勉县)。

宋军于此打败后蜀军七千人,缴获军粮四十余万斛(一斛五斗),进而攻取在今陕西勉县北部、西北的后蜀石圌、鱼关、白水等二十余座堡砦,直趋嘉川(今四川旺苍嘉川镇),先锋史延德进军三泉(今四川绵阳梓潼县三泉乡),打败后蜀军数万,生擒后蜀招讨使韩保正、副使李进,缴获粮食三十余万斛。

接着,全斌部将崔彦进、康延泽等追击后蜀军过三泉,直至嘉陵江边,杀、俘大批后蜀军。

宋军连胜,进军迅速,后蜀军拆断栈道,退保葭萌(今剑阁东北),宋军一时不能前进,全斌计划从嘉川东南的“罗川路”进军,康延泽私下对崔彦进说:“罗川路既险又窄,部队难以齐头并进,不如分出部分兵力修复栈道,与主力到‘深渡’会合。”

崔彦进觉得有理,报告了全斌,全斌采纳,命令崔彦进、康延泽率部修复栈道,自己则率主力从罗川路进击。

崔、康部用几天时间完成任务,沿栈道进击后蜀金山砦,击破其小漫天砦(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北三十五里小漫天岭),全斌则由罗川路急行军进至“深渡”(小漫天寨南嘉陵江渡口),成功与崔、康部会合。

后蜀军在嘉陵江对岸列阵以待,崔彦进派部下张万友等夺取了后蜀军把守的桥梁,时至傍晚,后蜀军退保大漫天砦。

第二天拂晓,彦进、延泽、万友分三路向后蜀军发起攻击,后蜀军尽出全部精锐迎战,彦进等大败后蜀军,乘胜攻取大漫天砦,后蜀将领王审超、监军崇渥逃走,后又与三泉驻军监军刘延祚、大将王昭远、赵崇韬率兵来战,却三战三败,彦进等追击敌军到利州(治今四川广元)北部。

王昭远逃跑,渡过桔柏江(嘉陵江流经葭萌附近,又名桔柏江)),烧毁江面浮桥,退守剑门(在今四川剑阁)。

彦进等攻克利州,缴获军粮八十万斛。

全斌率军自利州向剑门进军,中途驻扎在益光(今广元西南昭化镇),全斌召集诸将开会,提出:“剑门天险,古称‘一夫荷戈,万夫莫前’,各位都说说进取之策。”

随军出征的宫中侍卫军官“军头”向韬说:“投降我们的后蜀士兵牟进说:‘后蜀在嘉陵江西岸建有堡寨,对岸有渡口,从益光那儿嘉陵江的东边,翻越几座大山,有一条叫‘来苏’的小道,通往这个渡口,从渡口到达剑门关南二十里的清强店(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五十里剑门镇之青树子),就汇入大路,可以进兵攻打剑门,这样剑门也就不足以成为后蜀的凭恃了。’”

全斌等听后,当即就想命令部队脱掉铠甲,轻装走“来苏”小路进军。但康延泽说:“来苏小径,不须主帅亲自去走。且后蜀屡败,合兵退守剑门,若各位大将协力从正面进攻,而派一名偏将从来苏绕道,抵达清强店,向北攻击剑门关,与主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就足以打败剑门关之敌。”

全斌采纳康延泽的意见,命令史延德率领小股部队走来苏小道,在江面架设浮桥过江。桥成,西岸的后蜀军弃砦而逃。

据守剑门的王昭远得知史延德率军自来苏小道进至清强店,立即率兵撤退,在剑门东南的汉源坡列阵迎敌,而只留下偏将把守剑门。

全斌等见势迅即出击,很快攻破剑门关,王昭远、赵崇韬败逃。

全斌派出轻骑兵搜捕王昭远、赵崇韬,将二人抓获,押送京城汴梁,同时继续进军,攻克剑州,杀死一万多名后蜀军。

三年(《宋史·王全斌传》记作四年,误)正月十三日,宋军进驻魏城(今四川绵阳游仙区魏城镇),后蜀皇帝孟昶派使者带着降表来到全斌营地,宣布归降宋朝,全斌等进入成都。

宋灭后蜀进军路线图

十多天后,刘廷让率领的宋军东路军从三峡西进到达成都。孟昶送给廷让等东路军将领的礼物及给部队的慰问品与全斌等及其所部相同,而朝廷得报后蜀投降,给予东西两路部队的奖赏也没有差别,西路部队不服气,一些不甘“失国”的后蜀人趁机从中挑拨,全斌、廷让之间产生了深刻矛盾。

全斌等出征时,朝廷本就下令,每当决定大计,必须诸将一同商议,集体决策,至此,则即使是小事,也不能议决。

稍后,朝廷派副宰相吕余庆到四川做地方官,实施宋朝对四川的统治,同时下诏,征发原后蜀军队到京城汴梁,给每名士兵发放十贯铜钱,一时不能出发的,加发两月生活费,这一待遇高于宋军,宋军将士产生不满情绪。

更为严重的是,全斌做为宋军主帅,也不能理解朝廷优待原后蜀军的意图,为安抚宋军,竟克扣原后蜀军钱粮,转发给宋军将士;有人告发全斌部下宋军恃功骄恣,违法违纪,吕余庆提出亲自处理,全斌抵触。

为摆脱“困境”,全斌上书宋太祖,请求攻取据有今云南地区的大理国,遭到否决。

全斌大为消极,产生了告老返乡的想法,与部将崔彦进、王仁赡等日夜宴饮,借酒消愁。

全斌等的不作为、乱作为,引发了极大祸事,使刚刚平定的四川重新陷入更为严重的战乱。

全斌等对原后蜀军的做法,引起了原后蜀军的怨恨、愤怒,后蜀军人心思乱。

而在宋军东、西两路军中,有宋太祖身边的“随军使臣”近百人,原后蜀军出川,本应由他们监送,但全斌、崔彦进及王仁赡等人却讨好、照顾他们,没有让他们率后蜀军出川,只派了各州地方部队的低级军官“牙校”监送。

原后蜀军失了统驭、监管,当从成都到达绵州(今四川绵阳),果然反叛,并劫持绵州所辖各县一同起兵,聚众达十余万人,自号“兴国军”。

原后蜀文州刺史全师雄曾在军中为将,有威望,对士兵也有恩惠,很受士兵畏服,反叛的后蜀军中有他的族人,师雄怕被族人、叛军胁迫,带着家人藏匿在江边百姓家中,但几天后,还是被叛军找到,被逼做了叛军首领。

全斌得知全师雄做了叛军首领,派西路军监军“都监”米光绪去招抚他,谁知米光绪竟杀害了全师雄全族,还霸占了全师雄的爱女和所有家产。

全师雄闻听之后,再无归顺宋朝之心,率众急攻绵州,在被宋朝横海军指挥使刘福、龙捷军指挥使田绍斌打败后,转而进攻彭州,赶走彭州刺史王继涛,杀死都监李德荣,占据其城。叛军势力大涨,成都府所辖十县纷纷起兵响应,全师雄大受鼓舞,自号“兴蜀大王”,开幕府,置僚属,任命节度使二十余名,命令这些人分别占据灌口(治今四川都江堰市灌口镇)、导江(治今四川都江堰市导江铺)、郫(治今四川成都市郫都区)、新繁(治今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青城(治今都江堰市青城山镇)等县。

全斌派崔彦进与张万友、高彦晖、田钦祚出兵征讨全师雄,却被全师雄所败,高彦晖战死,田钦祚只身逃脱。

全师雄连连得胜,投奔他的人众更多,气势更盛。全斌又派张廷翰、张煦出征,再次失利,张廷翰、张煦退入成都。

全师雄乘胜分兵绵、汉之间,截断栈道,沿江设置堡砦,声言欲攻打成都。从此,邛、蜀、眉、雅、东川、果、遂、渝、合、资、简、昌、普、嘉、戎、荣、陵等十七州,全都响应全师雄,成都和宋朝内地之间长达一个多月不通音讯,全斌等人非常害怕。

更为严重的是,当时成都城中还有二万名原后蜀军,全斌担心其与城外乱军里应外合,经与诸将商议,把他们诱骗到内外城之间的营寨,全部杀死。

不久,东路军统帅刘廷让与曹彬在新繁击败全师雄,俘虏乱军一万余人。全师雄退保郫县,全斌与王仁赡再次将其击败,全师雄退守灌口砦。

乱军气势受挫,各自分散占据州县城,其中原陵州驻军指挥使元裕,被全师雄任命为陵州刺史,拥有乱军一万余人,被田仁赡生擒,王仁赡将其押送成都,寸斩于闹市。

然而,全师雄虽败,四川局势仍极混乱。不久,禁军“虎捷军”指挥使吕翰因主将无礼,杀嘉州(治今四川乐山)知州、“客省使”武怀节、战船都监刘汉卿,与全师雄党羽刘泽合流,两军合并后众达五万人,二人赶走普州(治今今四川安岳县北铁门山)刺史刘楚信,杀死通判刘沂及虎捷军指挥使冯绍;果州(治今四川南充)驻军指挥使宋德威杀知州、“八作使”王永昌及通判刘涣、都监郑光弼;遂州(治今四川遂宁)驻军“牙校”王可璙率州民为乱。

王仁赡等到嘉州征讨吕翰,吕翰败走雅州(治今四川雅安)。

而恰在此时,全师雄病死于金堂,乱军推举谢行本为主帅,罗七君为“佐国令公”,与乱军将领宋德威、唐陶鳖占据铜山,继续抵抗,但很快被康延泽击破,王仁赡又在雅州打败吕翰,吕翰逃往黎州,途中被部下杀死,弃尸水中。

经此连败,后又经丁德裕等分派兵将到各地招安、抚慰,叛乱逐渐平息。

四川全师雄之乱

全斌入蜀征战,适值深冬,宋太祖很是忧念。京城下了大雪,太祖在讲武殿拉起毛毡帘幕遮风,穿戴紫貂皮大衣、帽子办公,忽然想到全斌等征战艰苦,对身边人说:“我穿着这样的衣服还觉得冷,西征将士踏霜冒雪,何以取暖!”当即脱下皮衣皮帽,派宫中宦官骑快马、走驿道赶往四川,赐予全斌,并对其余将领说,因皮衣皮帽各只有一件,不能赐予别的将领,向他们表示歉意。全斌拜接衣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对于全斌在四川所犯错误,太祖也特予宽宥。

有人告发全斌及崔彦进在攻灭后蜀的时候强夺民女、财产等事,朝廷将全斌与诸将同时召还审问。但宋太祖认为,全斌等刚刚立下大功,虽然犯法,也不愿他们被狱吏折辱,改令中书省官员问案,全斌等人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

宋太祖下诏:“王全斌、王仁赡、崔彦进等被坚执锐,出征后蜀,后蜀畏威投降,我曾以快马送去诏书,宣布优待四川官民,也要求全斌等务必抚慰官民,不得惊扰,保证全川稳定,但全斌等却违背约束,违抗诏命,不经请示杀害降兵,擅开钱库,豪夺妇女,广纳货财,引发万民怨嗟,群盗充斥,导致朝廷不得不再次调发军队,征讨多时,才得平宁。等到受命回师,还想隐瞒错误,直至含冤告状的人每天拥挤在朝堂门口,告发其隐没金银、犀玉、钱帛十六万七百余贯,又擅自打开国库‘丰德库’,致使国家损失铜钱二十八万一千余贯。请御史台在朝堂召集文武百官,议定全斌等的罪名、刑罚。”

百官遵旨定议:全斌等罪当腰斩,请太祖下旨,将全斌等依法处决。

宋太祖下诏:“念及全斌等征战艰苦,功劳巨大,给与特别宽贷,只撤销他们执掌皇帝象征的‘使节’的权力,仍保留做一方封疆大吏的荣誉。全斌降职为崇义军(治随州,今湖北随县)节度观察留后,崔彦进降为昭化军(治金州,今陕西安康汉滨区)节度观察留后,把随州建置为崇义军、金州建置为昭化军,二人分别到两地任职,王仁赡降任右卫大将军。我非无恩,尔等应当自省。”

开宝末年(976),宋太祖到洛阳祭天,特意召见已到洛阳居住的全斌,命他陪同举行仪式,祭天结束,又任命他为武宁军(治徐州,今江苏徐州)节度使,对他说:“朕因江南未平,担心征南诸将不尊纪律,所以刻意压制你几年,用你的受处分为朕严肃军法。现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已经攻取,南唐已平,所以把节度使的权利、荣誉还给你。”同时赐予全斌银器万两、帛万匹、铜钱一万贯。

但这年全斌已经六十九岁,到武宁军任职几个月就去世了。朝廷赠予他“中书令”荣誉职衔。

本传最后记,全斌轻财重士,不求声誉,宽厚容众,属下将士都愿意为他效力;征伐后蜀归来,受贬在山区小地方生活十多年,怡然自得,有见识的人对此颇为称道。

但《宋史》撰者在《传》后之“论”说:全斌贪财杀降,招致叛乱,宋太祖治了他的罪,却还是宽恕了他,说明宋太祖深通驾驭功臣的道理。

我则觉得,观鉴全斌一生事迹可知,其人是一名好的战将,但不是帅才,他在四川不作为、乱作为,引发严重叛乱,给国家、军队、民众都造成了无可计量的损失;宋太祖用全斌为征伐后蜀的统帅,是看错了人,在全斌犯下如此严重的错误后只是给他撤职、降职处分,未免失之过宽。

宋太祖赵匡胤

0 阅读:4

文石斋主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