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人口流动概况:中部六省,80%的区县人口外流

安安小小姐姐说啊 2025-04-14 12:54:32

人口,是构成一个国家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在历史上的某段时间内,一部分国家认为人口是一种负担,必须加以控制,以适应资源的配置需求。

这种现象,在我国,有一个网友们熟悉的说法,叫土地承载力,又叫人口承载力。

但如果你阅读过作者基于面积和常住人口得到的各地人口密度数据,你会发现这种承载力,在各地存在非常巨大的差异。

在另外一些国家,人口被定义为一个国家最为宝贵的资源,这种资源应该越多越好。

人口在国家间流动的概率,通常是很小的,但在一个国家内部,人口流动量是很大的(特定时期的流动量也很小)。

如何准确计量一个区域的人口,这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

在我国,目前有三种方法来计量人口: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和实际管理人口(以手机信号为计算基准)。

常住人口是当前使用最多的指标。

但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和人口流入区域的限制,常住人口在反映人口状态时反而不如户籍人口,这种状态表现为:在常住地当牛做马,在户籍地成家立业。

所以,结合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我们更能准确描述人口的变化情况。

我们收集了2020年时全国2800多个区域的户籍人口,以及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得到各地人口流入与流出的情况。

注:人口净流入地区也会有人口流出现象,但比例较低,不具有普遍性。

从图表中,你可以观察到:在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四大区域,人口流出或流入的分布,存在很明显的差异。

东部地区,大约40%的区县人口是净流入的,西部、东北这一指标分别为27%和33%,而中部六省(山西、河南、江西、安徽、湖北和湖南)仅为20%。

这意味着,中部六省80%的区县,人口是净流出的。

按说,中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并不算差,为何人口还会外流呢?

作者认为,这与一项由官方制订的标准有关:法定最低工资标准。

从过往的数据看,中部地区的法定最低工资标准,要明显低于邻近的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

在家乡上班,法定工资标准1700(此处应该报一下广西、湖南和江西的大名)左右,去几百公里之外可以拿到2000以上。精明的老百姓,自然会用脚做出自己的选择。

随着全国产业的升级,珠三角、长三角的大量企业,会外溢到劳动力更便宜的中部地区,这原本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但哪怕在劳动密集型企业里,劳动力成本也不是最大的变数,红黑蓝不能用这类因素,才是更高的成本。

这种现象,在民间有一个很好听的词,但作者需要避讳之,不宜写出来。

0 阅读:4

安安小小姐姐说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