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5岁开始,我们中的大多数,会独立生活、自主做出人生的选择,包括工作、买车、买房、结婚、生子等一系列人生大事。
但这种美好的选择,通常在35岁左右开始失去对自己的吸引力。到45岁,这种现状更为窘迫:上有老、下有小、工作有重担、生活很压抑。
跟我们漫长人生的其他年龄段相比,这短短的20年,通常是最精彩、也是最能创造奇迹的年龄段。
如果你对成功人士的年龄段做一个对比,你很可能会发现:很大一部分成功人士,其成功的年龄,会落在这一区间。
这一年龄区间很重要,以至于如果一个区域这一年龄段的人口比重极高,意味着这座城市拥有极强的创造力。
如果年龄段比重较高,再叠加人口规模、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等因素,这意味着这个区域拥有极佳的未来。
我们按照这个思路,从人口普查数据中,获得了各地常住人口及这一年龄段的人口数据,通过计算就能得到25岁-45岁人口比重(人口普查以5年为一段,故实际数据为25岁-44岁)。

2020年10月31日时,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区的25岁-44岁人口比重,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比重在40%以上,共有6座城市,分别是深圳48.8%、东莞46.9%、三沙44.5%、中山41.5%、厦门40.3%和佛山40.3%。
除了三沙的特殊情况,以及厦门外,其余均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尤其是厦门,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强的。
二,比重在30%以上,共有91座城市。
全国主要城市大多分布在这一区间,广州39.4%、北京37.2%、上海36.6%、杭州35.6%、武汉33.9%、郑州和合肥32.6%。
跟珠三角城市相比,长三角或其他省会城市对年轻人口的吸引力还是弱一点的。当然,也与历史因素有关,珠三角城市真正落户的比例(自有住房比重明显低于其他区域)并不算高。
三,其余240座城市的25岁-44岁人口比重在30%以下,其中67座城市低于四分之一。
最低的仅有20%,分别是河南信阳的20.6%和四川资阳的20.1%,这与年轻人口流出到其他省份有很大关系。
从分布看,25岁-44岁人口比重最低的城市,大多分布在河南、四川两省,原因与前述相同,都是年轻人外出打工的结果。
当然,这些数据发生在2020年度,到2024年,随着更多的城市加入人口净流出的圈子,大多地方的25岁-44岁的比重,很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而人口平均年龄更年龄的城市,这一年龄段的比重也有可能上升,因为年龄大的劳动者,如果无法在这些城市立足,离开并回到家乡,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