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与上海比,差距仍在服务业

安安小小姐姐说啊 2025-02-01 03:08:08

曾经的北上广深,如今只有北上深的发展潜力依旧巨大。

北京、上海之所以能够维持高的增长速度,与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深圳的增速,更多来自以电子产业为核心的制造业。

但如果你对国民经济分类有所了解,又对电子产业有所了解的话,你会发现,电子产业,其实是计算机通信制造业与信息软件服务业的结合。

于很多企业而言,既可以组装完整的电路,也可以开发服务于电路的软件。在以单片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中,两者通常是捆绑销售的。

在整个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附加值是很高的,很多时候仅次于金融业。

电子产业的这种特性,在统计时,很难将软件从硬件是剥离开来。在统计意义上,是二产还是三产,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扣除这种情况,深圳与上海的差异,具体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我们整理了1979年以来的两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全国同期同类型产业的比重情况,观察两者的发展趋势。

整体来说,上海第二产业增加值,曾占全国的10%以上,但近些年下降到仅剩下2.5%的比重,甚至自2021年起,开始低于深圳。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过去三十多年,上海占全国的比重,维持在5%到6%的比重。

最近十年,在5%左右徘徊。但随着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核查之后,上海服务业占全国同期的比重,又上升到5.5%左右。

在过去长达20的时间内,深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全国的比重,始终稳定在2.5%到3%的范围内。哪怕经过了第五次经济普查的调整,也没有大的变化。

所以,深圳与上海的差异,其实是在服务业。哪怕上海所占比重持续十多年没增长,深圳也没追赶上来。

从历史的趋势看,未来,深圳追赶上海的可能性仍然不高。

结合两地的情况,用一句话总结为:上海有所下滑,深圳则维持了全国同等的发展速度。

当然,如果不考虑历史发展情况,第二产业里,深圳的电子信息、通信设备、生物医药还是不错的,上海的汽车、钢铁、石化、机械也是不错的。

第三产业里,深圳的金融、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上海的金融、贸易、航运、信息服务等传统服务业也是比较稳定的。

2024年,深圳的二三产并重,上海服务业占主导地位,制造业仍有一席之地。

0 阅读:1

安安小小姐姐说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