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讲了俄罗斯火箭炮跟美西方火箭炮的差距,这里穿插一篇国产火箭炮。
跟俄罗斯一样,中国也是传统大陆国家,陆军是老大哥,对火箭炮的需求很大,也很青睐火箭炮,所以非常重视火箭炮,投入的力度很大。只不过同样的投入大力度很大,中国跟俄罗斯完全不是一回事。

03式火箭炮
体积庞大,造型威武,在军迷圈名气很大,在部队的地位也很重要。是远火、远火营/旅、远程火箭炮的标志。但看过上篇文章的网友应该能看出来,03依然是传统俄式火箭炮:炮管跟卡车一体,得一根根往里塞火箭弹。

89式火箭炮
非常漂亮,已经考虑自动装填,但依旧没能彻底摆脱俄式路线。
近20年局面完全不同了。

191箱式火箭炮
其实就是上篇讲的M270、海马斯模块化火箭炮:炮管兼职储存箱,出厂跟炮弹打包在一起,4枚火箭弹+4根炮管(储存箱)为一个单元。
火箭弹跟炮管是单独一家,不装弹的话,底盘只是一辆卡车,连炮管都没有。
这种300mm口径远程火箭弹,4枚一组外加炮管、发射箱,只能用吊车装填。吊一次,一个单元、4枚火箭弹装完。装满全部8枚火箭弹只需吊两次。

俄罗斯最先进的龙卷风火箭炮
还得靠人力一根根的往炮管里塞火箭弹,非常慢。
装的快,打的也快。装的慢,打的也慢。龙卷风打1轮,12枚弹。191能打4轮,32门枚弹。1套191相当于4套龙卷风。
装的快,跑的也快。装的慢,跑的也慢。
191快速吊装两次,装满弹打出去立即转移。暴露机率小,生存机率大。龙卷风停在原地把12枚弹装满需要几个小时,在现代战场属于作死。暴露机率大,生存机率小。

122mm口径11式火箭炮
也是厢式、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20枚火箭弹+炮管、发射箱。吊装两次,40枚火箭弹装填完毕。

俄罗斯相对应的是冰雹火箭炮
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依旧是人力一根根的往炮管里塞火箭弹,装满40枚又是几个小时。不光是装填,每枚火箭弹都是独立包装,得先一枚枚的拆箱,非常繁琐、非常慢。
11式没有这些步骤。
跟上面道理一样,等冰雹把40枚火箭弹填满,瞄准,打出去,11式已经打了4轮160枚火箭弹,一套顶四套。或者11式一轮打完转移阵地,冰雹还在那装弹呢,还得再装俩小时,被歼灭的风险指数级增长。
冰雹的底盘是普通卡车,面对子弹、炮弹破片的打击,防护力跟民用车没有区别。俄乌战场经常看见俄罗斯火箭炮被子母弹打的千疮百孔。
11式的底盘有一定的防护,跟海马斯是一个思路。

11式还有履带版
越野能力、防护力是冰雹不能比的。
而且厢式火箭炮已经被玩出花。

猛士都搭载一个模块,20发122mm口径火箭弹,外加炮管、箱。
目标小,跑的快还灵活,打的快、撤的快,放到俄乌战场上打游击得相当好用。比起来,朝鲜的谷山大炮只是一坨。
对于战争、军队而言,这种小车非常、非常便宜,100辆也不值几个钱。100万美元1辆,100辆不过1亿美元,1架战斗机的钱。各国援助乌克兰都是几十、几百、上千亿美元。100辆猛士火箭炮,1亿美元,几乎等于不要钱。
但不论乌克兰还是俄罗斯,给谁100辆,谁都能迅速扭转战局。
当然,算上炮弹还是很贵的。
俄罗斯现役两款火箭炮,龙卷风和冰雹,都是老式设计,卡车底盘。
中国现役四款新一代火箭炮,191式、履带和轮式11式和猛士版。都是厢式、模块化设计。还有老款的03式、89式。
细说,03虽然走的是龙卷风的路线,依然要比龙卷风强一些。89式,履带式火箭炮,自动装填,比冰雹要强很大一截。中国的老式火箭炮已经比俄罗斯强。
掏出新一代火箭炮,俄罗斯给中国提鞋都不配。
新一代火箭炮走的是美国M270、海马斯的模块化路线。但中国的火箭炮跟美国的火箭炮还是有很大不同。
M270、海马斯第一个特点是模块化,第二个特点是自带吊车,可以自己装弹。很有意思,解放军严重看不上吊车,上述新一代火箭炮全不带吊车。
吊车,不是高科技。

中国有自带吊车,自动装弹的模块化火箭炮:SR5。
SR5有两个发射模块,M270也是两个发射模块。

但SR5是轮式,M270是履带式。

海马斯是轮式,又只有一个发射模块。
SR5两个发射模块,可以装两枚射程300、500公里的战术导弹/远程火箭弹。每个模块都能装4枚300mm口径火箭弹或者6枚227mm口径火箭弹、40枚122mm口径火箭弹。两个模块,总装弹量再翻一倍。
SR5的底盘跟海马斯是一个级别,都是轮式,但装弹是海马斯的两倍。装弹量跟更重底盘的履带式M270是一个级别。
SR5还配备了巡飞弹。
SR5的理念跟美式火箭炮高度一致,看数值也很亮眼。但它是外贸产品,解放军没采纳(目前)。
不用自带吊车的火箭炮,不是做不出来也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一种选择。
复杂,是武器的原罪。武器要尽量追求简洁。越简洁,发生故障的概率越低就越可靠,而可靠是部队的刚需。
191、11、猛士这些不带吊车的火箭炮,造型非常简洁,更可靠。简洁也更轻便,可以更快的投送、部署。战场机动性更好,更快更灵活,也更隐蔽。但对后勤的依赖也更大,必须有装填车跟着。靠装填车的吊车重新装弹。火箭弹打完,如果没有装填车会很麻烦。
M270、海马斯自带吊车,对后勤依赖小,自己能重新装弹。代价是更复杂、更庞大,故障率增加。吊车一旦出现故障,还没有装填车跟着,也很麻烦。
这就不细说了,中美两国的专家、部队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总之,带不带吊车,各有利弊,只看怎么选。
从理念上讲,中美火箭炮也有着巨大不同,争取下篇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