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从需求的角度讲火箭炮、坦克、大炮、防空导弹是苏俄最强武器,是美西方最弱武器,但即便美西方的最弱也要比苏俄的最强厉害很大一截。
这篇具体讲一下苏俄和美西方的火箭炮。
从二战的喀秋莎到俄乌战争之前的冰雹、龙卷风,苏俄火箭炮的名气、热度,世界第一。因为苏俄对火箭炮的需求非常大、非常青睐火箭炮,投入研发、装备的力度很大,自然很强。
但二战时期的火箭炮并不是喀秋莎独一份。德国、美国、英国都有自己的火箭炮。技术水平只比苏联高,不比苏联低。研制时间只比苏联早,不比苏联晚。
只不过整体上他们主要依仗用飞机扔炸弹,在陆军层面也更青睐身管火炮,不喜欢火箭炮,因为身管火炮的精度比火箭炮高。对火箭炮的需求低,不重视,研发的力度小,装备的数量少,只是当个小点缀,所以名气一般。
之后的80多年到现在一直是这种局面。
是因为有比火箭炮更好用的武器,才导致美西方的火箭炮名气一般。不是因为火箭炮的技术有多高难,做不出来、做不好。
苏俄火箭炮的名气大不是因为真有多强,是因为别人不稀罕。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陆军研制了M270履带式火箭炮。上一篇讲的,美国陆军地位最低。这篇讲的,陆军内部,身管火炮的地位要高于火箭炮。放进整个美军体系,M270只是个小玩具。在陆军内部,M270只是个小点缀。
美国陆军打仗主要靠呼叫飞机过来扔炸弹,榴弹炮、迫击炮排在第二位,M270火箭炮排在最末。
而苏俄历来陆军是老大,火箭炮是陆军里的主力,陆军打仗主要靠火箭炮支援,几十年来一直重点照顾。
但美国40多年前研制的M270,美军的小玩具,对现在俄罗斯的火箭炮,俄军的顶梁柱,依旧是碾压性优势。
40多年前研制M270的时候,美国已经提出模块化的概念。
俄罗斯陆军现役两款火箭炮,122mm口径的冰雹,300mm口径的龙卷风。还有一款伊斯坎德尔短程弹道导弹。而这三款武器的活,M270自己一个就全干了。

M270是在履带底盘上装一个发射箱。发射箱分两格,也就是两个发射单元。每个发射单元可以装1枚陆军战术导弹,跟伊斯坎德尔是同级别武器,射程、威力都差不多。
之前美国已经给乌克兰一定数量的陆军战术导弹,在战场上取得不错的战果,只不过是用海马斯发射的。
海马斯是卡车底盘搭载半个M270的发射箱,只有一个发射单元。跟M270是使用的弹药是一样的,只不过弹药量只有一半。M270能装两枚导弹,海马斯装一枚。

伊斯坎德尔也是一车两弹,跟M270都一样。
M270最常用的是270mm口径火箭弹,对标龙卷风。
但M270没有炮管。炮管兼职储存箱,出厂跟火箭弹打包在一起,6枚火箭弹+6根炮管(储存箱)为一个模块,平时跟发射车分开,打仗的时候临时装上去。
M270发射车自带小吊车,三两个人,吊装两次,装上两个弹药模块,12枚火箭弹就装好了。
同样这点活,龙卷风火箭炮要费上牛劲。

龙卷风没有模块化设计,炮管和发射车是一体的。火箭弹装在单独的储存箱里。发射前得先拆箱,再一枚一枚的把12枚火箭弹塞进炮管。
龙卷风使用的是远程火箭弹,非常大、非常重。火箭弹和炮管结合的很紧密,往里面塞的时候也很吃力。龙卷风想把12枚弹装满得半天的时间。
龙卷风打一轮火箭弹,M270能打4轮。从火力投送角度讲,1门M270可以当4门龙卷风用。
因为美军不倚重火箭炮,所以M270、海马斯通常只用270mm口径火箭弹,罕见122mm口径火箭弹。但它俩有发射122mm口径火箭的能力,最初也是这么设计的。
完全可以把20枚122mm口径火箭弹+20根发射管(储存箱)打包成一个单元。M270吊装两次,40枚火箭弹装完。海马斯吊装一次,20枚火箭弹装完。

而俄罗斯的冰雹火箭炮是40管。一枚一枚的人工装满,想想都头大。一套M270也要顶N套冰雹。
M270采用模块化设计,一个平台能干三个活。俄罗斯没有采用模块化设计,只能是伊斯坎德尔、龙卷风、冰雹三套武器,三套生产线、三套底盘、三套人马、三套补给、三套维护、三套训练。成本高,杂乱。
设计不同,作战模式也不一样。
M270、海马斯是后勤部队把火箭弹+炮管扔到各个阵地就撤了。发射车再单独过来,用吊车装填,打完收工,去下一个阵地。
M270、海马斯是把炮管跟发射车拆成两部分。
所以美国人的话有很大的水分。海马斯单车,连炮管都没有,没有炮弹,只是一种卡车,根本不值几个钱。号称几百万美元,里面大部分是利润。
俄罗斯宣称摧毁多少海马斯发射车也没什么意义,损失非常有限。

摧毁弹药据点,只炸毁几根炮管、几发火箭弹,损失也很小。把发射车和炮管、弹药拆开,也是分散风险、分散损失。刚好摧毁装填完毕的海马斯,概率很小。即便真这样,后勤人员也早跑了,不至于全灭。
俄罗斯是后勤人员,火箭炮车组,火箭炮(发射车+炮管)、弹药全堆在一起,目标大,速度慢,容易暴露,容易遭到打击,容易被全歼。
这仅仅是模块化设计一项带来的差距。而模块化设计不是科技水平的问题,是智商、思路的问题。美国40多年前想出来的招,俄罗斯现在也学不来。
俄罗斯的电子设备远远落后于美西方、中国。武器的精度很差,尤其火箭弹。
简单讲,M270摧毁一个目标需要两发火箭弹,龙卷风需要10枚。从精度角度讲,一套M270顶5套龙卷风。算上前面从射速角度讲,一套M270顶四套龙卷风,全算下来,一套M270顶20套龙卷风。
海马斯属于一半的M270,也顶10套龙卷风。
美国援助乌克兰的海马斯数量并不多,远远不能跟俄罗斯的火箭炮比。但海马斯取得的战绩非常亮眼,俄罗斯的火箭炮却默默无闻。原因正在这里。
表面看海马斯数量少,实际上一套顶10套龙卷风,取得的战绩要大得多,自然名气大。
从经济角度讲,都用非制导弹药,即便M270的火箭弹成本是龙卷风的两倍,但M270精度更高,两枚摧毁一个目标。龙卷风精度差,10枚摧毁一个目标。全算下来,龙卷风的成本反倒是M270的2.5倍。
加上前面讲的,M270能干三个活,全算下来,M270实际上比龙卷风要便宜得多。
先进的武器都是表面看着贵,会算账的话,其实都是更便宜。肯定是落后的武器成本更高。
M270、海马斯是美西方阵营的主力火箭炮,有些是M270的变种。
简单总结一下,俄罗斯需求最大、最重视,大力研制的火箭炮,跟先进国家需求小,不怎么重视,随便研制的火箭炮相比,差距那是相当的大。
当然,也有不少人能一本正经的分析出龙卷风比M270、海马斯都厉害。他们跟分析出苏35比F22还厉害,图160比B2还厉害,莫斯科号比055大驱、航母都厉害的是同一群。
什么样的武器也需要人操作,你就算是烧火棍只要人会操作同样是致命武器
打过用过才知道是不是希罕,能在前线有名堂总比吹逼逼牛
拿新武器跟别人苏联吋代比也好意思,还敢发贴,
两者的用法,设计思路不一样!龙卷风是苏联时期配属集团军,应对大规模地面战人海战术的!美国的海马斯,在美国陆军属于小弟,是对付游击队的!说明西方的武器设计思路清晰,技术应用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