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时间最长的时期,为什么没有人能够一统天下呢?

江南明月照历史 2025-02-26 17:51:28

从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天下开始,到公元291年西晋爆发八王之乱,西晋仅仅度过了11年的太平日子。八王之乱结束以后,接着又是五胡乱华。

公元316年,西晋灭亡,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到了公元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于建康称帝,东晋建立。自此,历史进入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

从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这段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因为南北两势长时间对立,所以称南北朝。

如果从八王之乱算起,超级大动荡的时期持续了298年,如果加上三国时期则是更加的漫长369年。这段历史是从秦朝统一六国开始,分裂时间最长、动荡最严重、最黑暗的时期。有多乱就不说了,今天就来聊聊,为什么期间没有人能够一统天下呢?

一、天下一统的过程就是民族矛盾化解的过程

先说北方,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成汉、 前赵 、 后赵 、前凉、 北凉 、 西凉 、 后凉 、南凉、 前燕 、 后燕 、南燕、 北燕 、 夏 、 前秦 、 西秦 、 后秦 )占据北方首先面对的就是民族之间的矛盾,北方大地硝烟弥漫,不同民族、不同政权之间相互攻伐,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社会秩序彻底崩塌。包括后续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北周宇文泰的改革都是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之间大作文章。

而南方的东晋,虽说是西晋的延续,却也只是偏安一隅。皇权微弱,世家大族掌控着朝政,内部斗争不断。“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等大族权势滔天,皇帝反倒成了他们的傀儡。北伐大业多次因内部的掣肘而功败垂成,南方百姓虽暂避战乱,日子也过得并不安稳。

可以说,两晋南北朝时期就是一部各民族的斗争史、融合史、汉化史、凝聚史。“胡化”、“汉化”成为影响北朝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基于原生族群的认同是五胡政权建立的基础,另一方面,华夏制度文明及多元族群社会的支撑又是强化皇权统治的重要因素,如何在二者间寻求平衡成为北方各政权盛衰递嬗的根本原因,并最终重塑华夏政治文明主体地位。

经过不断实践,无论是胡汉分治还是北魏孝文帝改革,还是北周六镇的全盘汉化,一统的北朝基本完成民族融合,民族矛盾解除,天下一统。正是在族群关系激荡、认同嬗变,各族政权反复更迭、整合的过程中,中国北方地区不断融合、凝聚。

二、天下一统的过程就是强化自身优势的过程

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胜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静下心来,不断强化自身的优势,尽量减少自身所犯的错误,放大和抓住敌人的错误和时机,才能逐渐立于不败之地,在竞争中逐渐胜出。

北方从五胡十六国的混乱逐渐走向了统一的北朝,南方也从东晋走向了宋、齐、梁、陈的南朝。大家都稳住了自己的基本盘,进入了耐力比拼赛。

这个时候的北朝,少数民族与汉族已经磨合多年,已经具备了汉化改革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开始全面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到北周的宇文泰改革如出一辙,都是在整治吏治,给予百姓土地,降低赋税,消除豪门贵族的经济特权,取消门荫制度,限制门阀兼并土地,从而缓解阶级矛盾。更是从文化上全盘汉化,禁止鲜卑服饰,鲜卑语,鲜卑名字,促进北方与整个汉族的融合。

一步步的在试错,最终完成了北方的全面汉化和经济改革,国家变得富强有底气。同时放大自己的武力优势,统一天下。

而此时的南朝,宋齐梁陈的帝王均为寒门出生,为了巩固机要大位,开始打压地方贵族,内夺其权,同时任用庶人作为典签架空各州郡的王侯权力,进一步加强皇权,削弱士族门阀,庶族登上了历史舞台。

可以说,南朝的历史就是寒门与士族的斗争史,虽然寒门出身的皇族握有军队,但门阀士族依然是握有经济、政治权益的旧贵族,虽然在南朝时没有了军权优势,但他们手中掌握的财富仍然有颠覆政权的可能,南朝的皇帝也试图想着扶持庶族来限制士族力量,从而稳固统治,但是从结果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反而还加速了该王朝的快速解体灭亡。

寒门由于缺乏底蕴和支撑,政权不稳,加上士族门阀推波助澜,不断发生武将拥兵自重、篡权自立的事情,每个王朝都很短命。用一句话来总结南朝就是“没有最乱,只有更乱”,当北方在积极进行汉化和经济改革的时候,南方却在止步不前。

公元589年,北方统一稳定、完成全面汉化和改革、人口大幅增长、有强大的骑兵优势,又占据长江上游顺流而下,隋文帝兵分三路南下,灭亡南陈,彻底结束了南北朝。

0 阅读: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