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9年10月1号那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蒋介石一看形势不妙,赶紧琢磨起逃跑的法子。他列了个要带走的人的名单,里头不光有高官,还有三位女士的名字。搞定这些后,蒋介石带上好多黄金,还有家里人,一溜烟逃到了台湾。
这三位女士到底是谁呢?她们最后都怎么样了?
【张灵甫遗孀王玉龄】
张灵甫是国民党里的一个高级军官,1946年,他当上了74师的师长。到了1947年,他在孟良崮向华野部队发起了攻击,而华东野战军的头儿陈毅则带着队伍迎战。经过一番激战,74师被彻底打败,全军覆没,张灵甫也在战斗中丢了性命。
张灵甫在碰到王玉龄之前,其实已经娶过一个老婆,叫吴海兰,他们两口子原本过得挺和睦的。但后来张灵甫在外面打仗,听了战友的一些风言风语,误以为吴海兰对他不忠,一冲动之下就把老婆给杀了。这事儿后来让吴海兰的哥哥吴正有知道了,他为了给自己的妹妹出口气,直接就把张灵甫告到了妇女协会那里。
蒋介石听说这事后,本想护着张灵甫,毕竟他是自己的黄埔学生。但妇女协会那边逼得紧,没办法,蒋介石只好把张灵甫交给了南京军事法庭。最后,张灵甫被判了十年牢。
张灵甫出狱后,单身日子过了挺久。有次在聚会上,他无意间听到说长沙湘中女校有个校花,长得跟仙女似的,还特别有才华,啥都会。张灵甫一听就被这个神奇姑娘给吸引住了,开始到处找人问王玉龄的消息。
王玉龄出身于一个非常有名的大家族,尽管后来战争让家族逐渐没落,但在当地依然是个响当当的大户人家。她出生那会儿,战争还没波及到家乡,所以她小时候的日子过得还算自在。可没想到,王玉龄刚长成少女,她爸就早早地走了,家里的店铺也因此没人照应了。
王玉龄长大后,进了湘中女子学校念书,还学会了怎么经营店铺。她长得漂亮,特别受同学们的喜欢,就连在战场上威名远扬的张灵甫,都忍不住想打听打听她的事儿。
有次巧合,张灵甫知道手下人的家属和王玉龄挺熟,就托他们家属把王玉龄请到理发店去做发型。王玉龄在前面坐着弄头发,张灵甫呢,就在后面通过镜子偷偷看她。这一看,就看进了心里,张灵甫立马对王玉龄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没过多久,张灵甫就郑重地向王玉龄求了婚。他们的婚礼选在了上海金门和饭店,婚后两人定居在南京。张灵甫对王玉龄疼爱有加,一有空就往家里跑,陪着妻子。这小两口的日子过得美滋滋的,第二年,王玉龄就怀上了孩子。
1947年那会儿,张灵甫接到任务,得赶紧带着部队去孟良崮。王玉龄特别心疼老公,细心地帮他打包好东西,然后眼巴巴地看着他离开。过了好几个月,张灵甫在前线抽空写了封信回家报平安。王玉龄实在是想他想得不行,就决定去前线看他。可谁能想到,那次见面,竟然是她和张灵甫见的最后一面。
王玉龄到家没多久,就迎来了一个男娃的诞生。可那会儿,张灵甫还在前线,正经历枪林弹雨。不幸的是,他被一颗飞来的子弹打中,直挺挺地倒在了冰冷的地面上。王玉龄一个月后才知道这晴天霹雳的消息。那时候,她正满心期待着要给丈夫打个电话,分享这份喜悦,结果却听到丈夫已经牺牲的噩耗。
那会儿,王玉龄心里头难受极了,差点就撑不住了,心里想着要不就跟丈夫一起走了。可怀里的小家伙一哭,又把她从绝望的边缘给拽了回来。经历了这么大的打击,王玉龄为了孩子,硬是挺过了好一段不容易的日子。那时候,她才不过19岁啊。
家里上有老母亲要照顾,下有孩子哭着要吃的,王玉龄这位大家闺秀过得有多不容易,可想而知。就在大陆快要解放那会儿,国民党根据撤退名单找到了王玉龄。她含着泪告别了大陆,牵着幼小的孩子,扶着年迈的老妈,一起坐上了去台湾的船。
到了台湾,王玉龄的日子其实并没改善多少。国民党老是打着张灵甫的旗号办追悼会,这让王玉龄心里那本就没愈合的伤,又疼了几分。
王玉龄本是张灵甫的妻子,按理说,她该能拿到国民党的抚恤金。但国民党一门心思全在台湾立足,根本顾不上这个苦命的家。王玉龄跑了好几趟去领抚恤金,却都吃了闭门羹。这事儿让她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自尊心大受打击。一气之下,她决定再也不去碰了,靠自己打工赚钱来养活一家子。
王玉龄是个挺有拼劲儿的现代女性,她不向命运低头,自己赚钱养家,就凭打些零工那点小钱,也能把家里弄得井井有条。但这种日子没过多久,台湾经济就不行了,大家收入都少了。王玉龄一看这样下去家里只会越来越穷,就琢磨着得出去留学提升自己。
有了朋友的鼎力相助,王玉龄顺利搞定了出国需要的各种手续,然后她鼓起勇气,大胆地踏出了国门的第一步。
1953年,王玉龄成功考入了美国纽约大学的财会专业。她特别要强,一边打工一边上学,硬是在陌生的美国为自己打拼出了一片小天地。她那惊人的适应能力,让她很快就找到了在美国的生活目标。
王玉龄曾经干过不少活儿,她当过贸易公司的中文秘书,也在餐厅里端过盘子,后来在罗斯福医院管过账。没多久,她还被纽约一家超有名的酒店给相中了。转眼一年过去,王玉龄又跳槽到了美国航空公司,这一干就是21年,直到退休。在这段时间里,她还特地把在台湾的老妈和儿子都接到了美国,一家人在那边生活。
2005年,王玉龄接到了粟裕侄子的邀请,去了孟良崮,想看看丈夫牺牲的地方。她在墙上挂了个花环,还开玩笑似的说:“也给我留个地儿呗!”
2021年,94岁的王玉龄女士在上海家中平静地走了。她是个自力更生的女性,可以说是新时代的榜样。王玉龄深爱着她的丈夫,但她心里清楚,丈夫的离去是没办法改变的。之后,她用自己的余生致力于让丈夫的精神与人民相连。
【国民党将领黄维之妻蔡若曙】
说起王玉龄,她是平静地走了。可蔡若曙这一辈子,那真是波折不断。她出生在大户人家,长得漂亮,又有教养,追求她的人络绎不绝。但她心里头就认准自由恋爱这一套,对黄维那是特别上心。俩人结婚后,感情好得不得了,蔡若曙还给黄维生了俩娃。
本来一家子过得挺美满,结果被蒋介石的一个决定给搅和了。1948年夏天,黄维带着老婆和两个娃上庐山去凉快凉快,结果半路上蒋介石来了一道急令,让他火速下山回武汉,去当国民党12兵团的司令,得上战场。蔡若曙心里头一百个不愿意,可也没辙,挺着个大肚子,都9个月了,只能在家干着急,盼着老公早点回来。
国民党败势明显,就像山崩一样挡不住,蔡若曙在1948年底,身体不舒服还带着孩子去了台湾。但黄维的死让她特别伤心,蔡若曙晚上根本睡不着,精神也变得很差。到了台湾后,蔡若曙心里总是不踏实,老觉得丈夫其实还活着,没离开这个世界。
到台湾没几个月,蔡若曙就悄悄溜回大陆,四处打听丈夫的下落。经过她不停地寻找,好不容易得知丈夫竟然还活着,被关在北京德胜门外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蔡若曙心里顿时燃起了希望,觉得只要人还活着,总有一天能团圆。带着这点滴的希望,她又回到了台湾。
不过呢,黄维从被抓的那天起就显得特别倔,一点也不配合。像杜聿明、邱清泉他们被困在陈官庄那会儿,中原野战军联络部的部长杨松青试着去劝降,八十五军的参谋长陈振威都写好劝降信了,每个人都乖乖签了字,唯独黄维,硬是不肯签。
被抓后,有记者问黄维,为啥他不选择投降。黄维一听,立马拍了下桌子,大声喊道:“只有战死的英雄,哪有窝囊活着的将军,我为啥要投降?”其实黄维没料到,他的家里人正盼着他早点回去团圆呢。就因为他这股倔强劲儿,不肯配合,害得他的老婆孩子吃了不少苦头。
黄维、杜聿明还有宋希濂他们,都被关进了功德林战俘管理所。黄维呢,他心里头就憋着股劲儿,觉得要么干出点名堂,要么就算了,而且他还老觉得,忠臣不侍二主。所以,他总是跟管理人员对着干,隔三差五就整出点事儿来,对自己的过错也是打死不认账,更别提忏悔了。就因为这种不合作的态度,他错过了第一次被释放的机会。
蔡若曙见他始终不配合,便带着三个孩子离开了台湾。他们在香港逗留了一阵子,最后选择回到上海安家。一个妈妈带着三个娃,日子过得挺不容易的。要知道,蔡若曙以前可是大户人家的千金,但她硬是挺过来了,学会了怎么撑起这个家。
蔡若曙字写得特别漂亮,所以她常到街道和居委会帮忙,写写黑板报,做做登记抄写的活儿。她还特别上进,自己考上了图书馆的工作。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有时候生活也会给她点惊喜,比如大女儿特别争气,考上了复旦大学。
蔡若曙身为战犯家属,却意外地没受到大家的指责,也没人给他们添堵,正因如此,蔡若曙的生活还算过得去。
1956年的时候,蔡若曙带着大女儿一块儿去了监狱,想去看看丈夫。为了让丈夫能好好改过自新,她还特意带上了还没见过面的小女儿的照片。可不管蔡若曙怎么耐心劝导,黄维就是不买账,坚决地回绝了她。
蔡若曙心里头那叫一个难过,可她也只能干等着。直到有一天,北京那边给蔡若曙一家来了信儿,说让他们好好听广播,黄维说不定能放出来。蔡若曙和孩子们一听,别提多兴奋了。可等到真听了广播,左等右等,愣是没听到黄维的名字。
1959年那会儿,最高法院公布了头一批被特赦的战犯名字。和黄维一块儿被关的那些高级将领,大多都重获自由了,可偏偏就没黄维的身影。这一下子,蔡若曙心里头的盼头就像被风吹散的云,没了。她觉得天塌了下来,心里头空落落的,于是就揣着一瓶安眠药,走到了图书馆,打算就这么走了算了。
幸好有同事来借书,及时发现并救了她一命,把她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从那以后,蔡若曙的精神状态一直很差,晚上老是睡不着,她觉得那次特赦已经是万幸了,压根儿没想过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的机会。可那时候,黄维在监狱里头正一门心思琢磨他的永动机呢,对外面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浑然不觉。
蔡若曙的精神状况一直不稳定,她心心念念就盼着丈夫能早点出狱。到了1975年,黄维总算是作为最后一批被特别释放的战犯回了家,那时候他已经71岁了,和妻儿整整分开了27年。
黄维从牢里出来后,上面安排他在北京当全国政协的文史专员,待遇跟政治委员一样,每个月能领200块工资。不过,虽然他出狱了,可一直盼着他回家的老婆却没那么高兴。有天,黄维午觉睡醒,发现老婆竟然不在家了。
一打听,才知道妻子蔡若曙竟然跳了护城河,用这种特别悲惨的方式离开了我们。
【胡宗南的夫人叶霞翟】
胡宗南和叶霞翟的缘分,得从一次起义时的偶遇说起。叶霞翟是浙江松阳人,她老爸可是个学问人,毕业于日本的早稻田大学,还当过浙江省立第十一中学的校长呢,连陈诚都是他的学生。
叶霞翟初见胡宗南是在一张照片上,那时候她才16岁。在杭州国民新闻社,她走进社长胡国振的办公室,一眼就看到了墙上挂着的一个帅气军人照片。那人穿着军装,威风凛凛,叶霞翟看得入了迷。从那一刻起,她就暗暗想着,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见见照片上的这位英气逼人的年轻人。
叶霞翟虽然出生在师范家庭,还做过小学老师,但她心里可不只想一辈子老老实实教书。后来,她下定了决心,转而去考了浙江省警官学校。一毕业,叶霞翟就直接进了特务处,还拜了戴笠当师傅。
有回碰巧,叶霞翟在戴笠的办公室撞见了多年前照片里见过的那个男人,他正是胡宗南。平时大大方方的叶霞翟,突然变得不好意思了,脸上泛红,心跳也加速起来。
戴笠特别会琢磨人的心思,一看叶霞翟那样儿,他心里就明白了,叶霞翟对胡宗南有意思。戴笠眼珠子咕噜一转,立马就想办法把他俩给凑一块儿了。
胡宗南对叶霞翟特别有好感,两人一见面就心生情愫,常一块儿出去玩,短短三个月就决定订婚了。不过,戴笠为了让胡宗南更有光彩,安排叶霞翟去美国深造,就是想帮她摆脱“女特务”的标签。
1939年,叶霞翟在即将启程去美国留学前,跟胡宗南做了最后的道别,两人都向对方承诺会坚守这份爱情。到了美国后,叶霞翟在华盛顿大学上学,心里特别想念胡宗南。让她心里难受的是,整整三个月都没收到胡宗南的一封信。
过了整整三个月,叶霞翟突然收到了国内寄来的八封信,这才让她心里的那份孤单慢慢散去。这些信里都是满满的关怀,其中三封还是胡宗南写给她的。说到胡宗南,叶霞翟可是满意得很,她老在大家面前提起自己的未婚夫,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胡宗南这个名字。
珍珠港事件后,胡宗南好一阵子没跟叶霞翟联系了。叶霞翟心里头虽然有点失落,但也挺能体谅胡宗南的。于是,她就加入了基督教,常在教堂里祷告,希望她和胡宗南的感情能一直这么好,不变心。
另一边,胡宗南正奋力抵抗日寇。他带着队伍守在关中,不让日军往西边推进。后来,胡宗南还搞了个黄埔军校的第七分校,自己当上了主任,招收了一大批有才华的年轻人。他整天忙得团团转,连给未婚妻写信的时间都挤不出来。
叶霞翟连续两年都没收到胡宗南的回信,心里头急得不行。她二话不说,打包好行李就急着往国内赶。到了1944年,两人在重庆终于见上了面,这可是他们分别五年后的首次重逢。胡宗南为了表达高兴的心情,特意给叶霞翟写了首诗:八年时光过得苦,美好年华都孤独。还好遇见远方的你,再见时你仍未嫁。
以前啊,胡宗南一直不结婚生子,这让好多人都瞎琢磨。就连宋美龄都想把孔二小姐介绍给他,可胡宗南愣是没答应。叶霞翟在美国听到这事儿,别提多高兴了,到处跟人显摆自己的未婚夫。可抗战一结束,胡宗南还是没啥要成家的苗头,这让已经三十多岁的叶霞翟心里头开始犯嘀咕了。
到了1947年那会儿,胡宗南突然给叶霞翟发了封急电,催她赶紧飞西安。叶霞翟接到电报后,火急火燎地就赶了过去,到了才知道,胡宗南这是要兑现承诺,娶她进门呢。没多久,也就一年后吧,他们的儿子胡为真就来到了这个世界。
到了1948年那会儿,国民党败得越来越明显了,叶霞翟就带着儿子去了台湾。没过多久,她就听说了胡宗南打仗打输了的事儿。胡宗南还给她写信,说了自己的烦心事,叶霞翟就好好劝了劝他。后来,蒋介石最后一次抵抗也没成功,胡宗南也跟着败退到了台湾。
本以为能消停几天,结果台湾当局又跳出来指责胡宗南。这期间,蒋介石一句好话都没帮胡宗南说过,这让胡宗南心里头拔凉拔凉的。
胡宗南晚年过得挺不如意,但有叶霞翟在身边,日子也没那么难过。1962年,胡宗南走了,叶霞翟感觉天都塌了。在胡宗南入土为安之前,她每天都趴在棺材上,哭得停不下来,泪水止不住地流。
丈夫离世后,叶霞翟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中,她用文字描绘丈夫的一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丈夫深深的爱。19年后,胡宗南走了19个年头时,叶霞翟也追随他而去,离世时68岁。
三位女士,三种迥异的命运。王玉龄,她终于放下了过去,回到了大陆,晚年过得平静又安详,最终安详离世。蔡若曙呢,她一直盼望着能与亲人团聚,但遗憾的是,她最终带着满满的失望离开了这个世界。叶霞翟,她始终跟随着丈夫的脚步,那份痴情,一直到生命的尽头都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