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叶剑英找杨勇,希望他到广州任职,杨勇拒绝:不想占别人位置

江南明月照历史 2025-04-03 17:51:33

1977年,负责军委日常管理的叶剑英找来了以前的志愿军司令杨勇,跟他说:原来在广州军区当政委的韦国清要调到北京工作,想让杨勇来挑广州军区政委这个担子。

叶剑英压根儿没想到,杨勇会一口回绝,他说道:“我打算去福州军区。”

汪东兴也来问杨勇的想法,杨勇还是一口咬定想去福州军区,并表示:

因为福州军区司令的位子还空着,我不想抢别人的饭碗,也不想去总部抢别人的位置。

原福州军区的司令员皮定均去世了,这个位置就空了出来。虽然杨勇很有决心,但最后他还是没当上,福州军区司令员选了别人。

他既没能成为福州军区的司令员,也没当上广州军区的政委,这位多年来在战场上驰骋、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开国上将,接下来会去哪里呢?

【杨勇回国】

1953年7月27日,打了两年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终于结束了。

朝鲜战争停火后,中国志愿军没急着回国,还是保持着高度戒备,他们留在朝鲜,帮朝鲜老百姓做了许多战后重建和恢复的工作。

10月25号是志愿军到国外打仗满八年的日子,我想提议,最后一批战士能不能晚几个月回去。这样,他们就能再多帮朝鲜建设几个月了。

1958年底前,志愿军分批离开了朝鲜,3月份头一批走了6个师,总共8万人;7月份第二批又是6个师,也是8万人;到了9月份,最后一批包括志愿军总部、3个师还有一些后勤部队,加起来7万人。

志愿军司令员杨勇是最后撤走的。在10月24日离开朝鲜前,平壤各界在国立艺术剧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聚会。金日成、杨勇和王平一起走上了主席台,会场里响起了两国的国歌,大家齐声欢呼,掌声一直不断。

10月25号那天,朝鲜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金日成他们都来到了车站广场,用非常庄重又热情的方式给志愿军送行。在战场上威风凛凛的杨勇将军这时候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他满怀感情地说:

大家哼着“雄壮威武,斗志昂扬,我们跨过鸭绿江”的曲子,一张张脸上挂着泪水,满是不舍。志愿军就这样踏上了归国的路,他们经过安东、沈阳、锦州等地,每到一处,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总理,真心感谢您!也谢谢咱们祖国人民的热情款待。”杨勇说。

周总理笑着对杨勇说:“平壤那边组织了20万人来欢送,咱们这边迎接的人数也不能少于20万。”接着,由杨勇带队的志愿军代表团坐着车从前门火车站出发,一路开到北京饭店。他们经过的地方,北京市民都拿着鲜花挥手致意,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热情的笑容。

志愿军代表团大约有六七百人,周总理一个一个地和大家碰杯喝酒,到底喝了多少杯也数不清。到了晚上大约八点半,毛主席白天休息后刚醒来,这时,志愿军文工团的成员们走进了中南海的小客厅,他们热情地握住毛主席的手,每个人都很高兴,还为毛主席献上了几个小表演。

杨勇在第二天下午见到了毛主席。10月29日下午,毛主席和周总理在中南海怀仁堂的一个会议室里会见了志愿军代表,身为司令员的杨勇,把大家一个个介绍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听完,看了看在座的每一个人,接着问:“怎么人数这么少?都有哪些人要参加呢?”

“除了中将及以上级别的,其他人都待在室外。”杨勇答道。

地方不大,人又多,所以能挤进会议室亲眼见毛主席的人挺少的。毛主席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马上就说:“让少将们都进来吧。”

这些少将们此刻都聚在广场上,满心欢喜地等着拍照。一听到毛主席叫他们进去的好消息,他们就像一阵风似地跑了进来。毛主席接着问杨勇:“是不是全都回来啦?”

杨勇讲道:“咱们的志愿军战士们全都安全回到祖国了。”

“行,回来真好,真心欢迎你们啊!”毛主席笑着迎接道。他让杨勇和王平坐在身旁,跟他们聊起志愿军立下的赫赫战功。听完王平讲述朝鲜人民欢送志愿军的热闹场面,毛主席深情地嘱咐:“志愿军得保持谦逊,不能骄傲急躁,要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

了不起的志愿军战士们,有的在异国永远安息,有的历经艰辛终于和家人重逢,回到了日盼夜想的亲人怀抱,还有的因为害怕冬天刺骨的寒冷和饥饿,选择去了南方城市定居。他们终于摆脱了战争的折磨,过上了平安稳定的日子。

【杨勇的任命】

回国后,杨勇当上了北京军区的司令员,周总理特地来找他,跟他说:“杨勇啊,现在派你去毛主席身边工作,你得把志愿军那些好习惯带回来,把北京军区搞得棒棒的。”

杨勇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许多年,为了北京军区的建设,他倾尽心力,忙个不停。在北京军区度过的十多年里,他与北京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2年,杨勇再次担任上了沈阳军区的副司令。

1973年5月份,杨勇到北京去参加会议,周总理特地找了他,跟他说:“中央有个新安排,打算让你去新疆当军区司令员,你觉得咋样,身体能撑得住不?”

“我听从中央的安排,身体挺好的。”杨勇想了想回答道,他还跟周总理说,自己年纪不小了,并且好多年没做地方工作了,希望能有别的同志帮忙一起干。

不过现在组织还没挑到合适的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让有威望又经验丰富的杨勇来负责组织建设工作。听完周总理的话,杨勇毅然决然地说:我会拼尽全力去干好这份工作,绝不让中央失望。

1973年6月,杨勇连家都没回,直接给在沈阳的妻子打了个电话,告诉她工作有了变动,接着就匆忙去了新疆。

杨勇在当地可是没少下功夫,他心里琢磨着,中央这么看重自己,绝对不能对不起组织的信任,得多给老百姓办好事。抱着这样的念头,杨勇带着干部们一起,扎扎实实为群众解决问题。凡是跟杨勇打过交道的人,几乎没有不佩服他的,大家都把他当作尊敬的长辈、贴心的朋友。

1977年的时候,负责军委日常事务的叶剑英找来了杨勇,说之前当广州军区政委的韦国清要接受新任务,马上要去北京当总政部主任了。这样一来,广州军区那边就需要有人和司令员许世友一起管好工作。

叶剑英盼着杨勇能来接下这个重要任务。

杨勇是个靠谱的老将军,这么多年来,他当过北京军区的司令员,也做过沈阳军区的副司令员,可以说全国各地都走遍了,就是华南地区还没去过。考虑到广州这个地方特别重要,叶剑英觉得得派个本事大的将军去。在他看来,杨勇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叶剑英跟杨勇说起这事儿时,杨勇说,他对华南那边的情况不了解,也没在那儿工作过,担心以后工作不好做。

他跟叶剑英说:“我打算去福州军区。”

这时候,福州军区的司令员位置正空着呢。到了1969年,开国中将皮定均被选为了福州军区的司令员,他上任后全心全意地工作,非常尽心尽力。

1976年,已经62岁的皮定均将军在福建负责军事演习的指挥工作。他从漳州乘坐直升机,前往东山岛去看三军演习的情况。但不幸的是,直升机在漳浦县的灶山上撞毁了,皮定均将军因此牺牲。

皮定均去世后,战友们都非常伤心,罗瑞卿难过地说:“他走了,这损失太重大了。”徐向前、李先念、张爱萍这些老朋友也都非常想念他。毛主席当时已经83岁高龄,行动不便,没能参加皮定均的葬礼,但还是心里挂念着他,特意送来了花圈。

皮定均走了,这让好多战友心里都难受得很,他当了七年福州军区司令员的位子,也就这么空出来了。

就是说,杨勇跟叶剑英提起了那个职位的事儿。

叶剑英没有马上回答杨勇,因为组织上的每个决定都得好好琢磨琢磨。汪东兴在跟叶剑英表明心意后,也问了问杨勇的看法。

汪东兴问道:“那你想去哪个地方呢?”

“还是去福州军区吧。”杨勇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没变。

汪东兴问道:“你为啥想去福州军区呢?”

杨勇说:“福州军区司令员的位置还空着呢,我不想抢别人的饭碗,也不想去总部挤占别人的位置。”

但最后,杨勇既没能当上广州军区的政委,也没能当上他心心念念的福州军区司令员。1977年8月,中共中央发了个通知说:

杨勇是中央军委的委员,并且参加常委的会议。

9月份,根据邓小平的提议,杨勇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副总参谋长,并担任总参党委的第三把手。他协助邓小平,后者同时兼任总参谋长和总参党委的第一书记,一起负责总参的日常工作。

杨成武之前是第一副总参谋长,负责总参谋部的日常事务。到了1977年9月,他接过了福州军区司令员的担子,开始管理福建方面的工作。

【杨勇在总参】

作为中央军委的助手和军队的总指挥部门负责人,杨勇心里明白,自己担子不轻。既然坐在这个位置上,就得好好干。在总参谋部的时候,杨勇主动推动各项工作,那时候邓小平有很多要务在身,所以总参的日常大小事务,几乎都是杨勇在打理。

1978年,杨勇带着团队去了南斯拉夫。因为他当时是副总参谋长,南斯拉夫的总统铁托觉得级别对不上,就没亲自见他,只是让南斯拉夫的人民军总参谋部的人负责接待了。

9月份,南斯拉夫军队里的头儿,上将斯塔查·波托查尔(咱就叫他“斯塔查”吧)带着团队来我们这儿做客,邓小平老爷子亲自出面见了他们,杨勇呢,就负责平时招待他们的事儿。

在访问期间,斯塔查深入了解了杨勇的工作情况后,诚恳地向他致歉说:“现在我清楚了你在中国军队里的地位,我之前接待你的礼数不够周到啊。”

杨勇对此只是笑了笑没当回事,但从这事儿不难看出,杨勇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第二年,也就是1979年的时候,已经75岁的邓小平老人决定放下手里的重担,不再担任总参谋长的职位了。

问了几个老同志的看法后,邓小平心里有了个打算,想让杨勇来接他的班,当总参谋长,继续为国家出力。为了这事儿,他还特地去找了总后勤部部长张震,交代他要好好帮忙,协助杨勇把工作干好。

但这个关键的职位肯定得得到各方的点头,选择总参谋长这事儿得好好琢磨琢磨。

那时候,叶剑英正在广州休假,耿飚和韦国清特意坐飞机赶到广州,去见叶剑英并征求他的看法。他们在广州呆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然后才返回北京,把情况跟邓小平说了。

接着,邓小平急忙去到徐向前和聂荣臻的住处,加上叶剑英的看法,大家一起商量了好几次,最后决定让经验丰富的老将杨得志来当新的总参谋长。

杨得志和杨勇是老相识了,他俩还有杨成武,大伙都叫他们“三杨开泰”。这三位都曾在朝鲜战场上大展身手,杨勇还多次给杨得志当过副手呢。现在他俩又碰面了,听说杨得志要来总参,杨勇别提多高兴了。

他是我军里出了名的勇士,打过很多仗,经验丰富,真不是浪得虚名。现在杨得志同志来管总参的工作了,我们相信总参会焕然一新。

杨勇帮杨得志一起把各项工作都搞起来,为了让杨得志更清楚地掌握部队的状况,尽管年岁已大身体也不好,但杨勇还是多次带病陪他外出考察,并详细地向杨得志讲解各方面的情况。

他们一块儿到西沙群岛去考察,杨得志和杨勇一到,战士们就热情地招呼他们,特别开心。在要走的时候,战士们对他们说:“盼望首长以后还能来!”

“我肯定还会再来见大家的。”杨勇笑着讲。

他压根儿没想过,这个承诺再也兑现不了了。杨得志在总参还没干满三年,杨勇的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总觉得不对劲儿的他去医院一查,结果是肺癌。

尽管医生们很用心地给杨勇治病,他的身体也有了好转,可这只是暂时的,病根还没去掉,他还是被病痛折磨着。杨得志劝他先放下一切,安心休养一年,但杨勇果断地拒绝了杨得志的好意。

他讲道:“咱们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徒,也是革命路上的幸运儿,只要活着,就得使劲往前冲。”尽管身体不舒服,他还是坚持参加会议,负责总参的日常工作。

直到身体实在撑不住了,杨勇才又一次住进了医院。杨得志好几次到医院去看他,杨勇还一直念叨着别影响了总参的工作:“我这身子骨啥情况,自己心里有数。你事情那么多,就别再为我分心了。”

当病情重到连说话都费劲时,杨勇躺在病床上,有气无力地对杨得志说:“你跟医生说,别再给我开药了,没啥用,这样只是白花钱,别再浪费国家和老百姓的钱了。”

瞧着躺在病床上的老伙计,老帮手,杨得志心里五味杂陈。

1983年1月5号下午,杨勇病情严重到不行,整个人都没知觉了,连人都认不出来。杨得志一听到消息,立马就往医院赶。到了医院,医生护士们正忙着抢救呢。杨得志走的时候,杨勇的情况还是很危急,他心里一直惦记着杨勇,可还是得先去忙总参的工作。

那天晚上,杨得志翻来覆去,好长时间都没睡着。

第二天早上,秘书急急忙忙跑到杨得志的房门口敲门,他满心希望带来的是杨勇病情好转的消息,结果却是个坏消息。杨得志赶紧跑到医院,但杨勇已经再也睁不开眼睛了。

想到杨勇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和人民,杨得志心里难过极了,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他怀着沉痛的心情,与这位多年并肩作战的“老战友”做了告别。

杨勇离开后,杨得志全身心扑在总参的工作上,使出浑身解数推动总参建设,一直到1994年他因为生病而去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