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邓宝珊从甘肃寄给毛泽东一包粉末,毛泽东捧着粉末红了眼眶

江南明月照历史 2025-04-03 17:56:06

在1949年之前,邓宝珊长期担任国民党的高官,他领兵的地方主要在甘肃还有陕西的榆林那边。到了1942年,邓宝珊从重庆往榆林走,路上经过延安时,被共产党留了下来,一留就是十多天。

抗战那会儿,邓宝珊经常经过延安。

抗战那会儿,邓宝珊是国民党第21军的军长,他的部队驻扎在榆林。说到西北的战事,大都是胡宗南在管。邓宝珊每次去参加胡宗南组织的军政大会,都得开车经过延安。

国共联手抗日那会儿,榆林和延安之间路路畅通,没有设啥关卡路障,车子人员来来往往也不查,邓宝珊出门挺顺畅的。虽说国共一起抗日,但彼此间也没那么亲近,所以邓宝珊路过时,一般也不会特意去跟共产党那边说一声。

1939年4月份,邓宝珊又一次经过了延安。没过多久,他就收到了中共领导发来的一封电报,电报里写着:邓总司令路过延安,我们没能提前知道,也没来得及好好招待,请您多多包涵!

金城邀请邓宝珊一行人先去陕甘宁边区的招待所歇歇脚,但邓宝珊的副官于俊渡客气地回绝了,说他们打算第二天一早就出发,不想给中共的领导们添麻烦。金城瞅瞅天色已晚,就没再多说啥,让他们休息了。

其实,邓宝珊的女儿邓友梅那会儿正在陕北公学上学呢,她早就在学校里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不过,邓友梅一听说她爸来了,心里有点忐忑,怕自己擅自做决定会被老爸责怪,所以有点儿不敢去见邓宝珊。

在同学的再三劝说下,邓友梅终于壮起胆子去见父亲邓宝珊。让她意外的是,邓宝珊非但没怪她,还贴心地问起了她的学习和生活,一个劲儿地让她加油学习。另一边,杨虎城的儿子杨拯民也在抗大(就是中国人民抗日政治大学)深造,他按照辈分礼节来探望邓宝珊。邓宝珊见到这位老朋友的儿子,也是关怀备至。

1943年6月份,蒋介石给邓宝珊发了封电报,让他绕个远路,经过宁夏去重庆参加会议。邓宝珊瞅了一眼电报,笑嘻嘻地说:“你没说咋走就算了,既然说了,我偏偏就要经过延安那边去。”蒋介石心里头可不乐意自己的手下跟共产党走得太近,毕竟他从来没把共产党当自己一伙的,只觉得他们是隐患和对手。

不过,国民党里头的许多将领并不这么想,比如邓宝珊他们,心里都是装着国家的,一门心思就盼着抗战能打赢,国家能安安稳稳。邓宝珊没照着蒋介石的命令绕去宁夏,而是干脆骑上马,直奔延安而去。

看望完老朋友后,邓宝珊又动身前往重庆。一到重庆,他的心情就不怎么美丽了。国民党里面斗来斗去,政治氛围糟糕得很,加上重庆那闷热的天气,邓宝珊觉得真是难受极了。

邓宝珊为了找一条新的建国道路,在重庆一直待到9月份,想等国民党的十一中全会结束后再回榆林军中。那时候,他心里头已经隐隐觉得国共之间可能要打内战,这让他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实在是不想在自家的地界上跟自己的兄弟姐妹动武。

走之前,蒋介石叫来了邓宝珊,直接问道:“你有啥要求?”蒋介石也许不明白,邓宝珊心里头盼的就是和平、安稳,还有希望。邓宝珊还是不死心,跟蒋介石说:“我啊,宁愿把您捧成像华盛顿那样的人,也不想让您变成拿破仑那样。”

这话真是挺冲的,蒋介石听了特别不爽,干脆就不搭理邓宝珊了。从蒋介石办公室出来后,检察院院长于右任埋怨邓宝珊:“你这话也太冒失了吧!”邓宝珊却回应道:“国家都快保不住了,要那些虚名有啥用?”

邓宝珊在回榆林的途中,心情挺低落的,甚至动了想退休的念头。路过西安和咸阳时,他碰到了胡宗南,就把自己的想法跟胡宗南说了。胡宗南一听,觉得榆林那边局势挺乱的,这种节骨眼上换领导可不行。于是,他使劲劝邓宝珊留下,还明确拒绝了邓宝珊想退休的请求。

邓宝珊回到榆林后,收到了好多国民党同事发来的问候,都说些“恭喜你脱险啦”、“你没事吧”这样的话。邓宝珊看着这一堆堆的电报,心里头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在解放战争那会儿,邓宝珊真是进退两难,但最后他还是跟解放军交上了火。

抗战一结束,国民党和共产党就开打了,这让邓宝珊特别头疼。他满心都是爱国情,觉得国家刚打完仗,得赶紧恢复元气,不能再折腾内战了。可他又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因为跟两边关系都挺铁的。

邓宝珊为了避免被扯进内战,一直跟蒋介石说自己“身体不舒服”,并且借着去重庆开会的机会,就没再回榆林。战事越来越紧张,胡宗南不停地发电报催邓宝珊赶紧回榆林带兵,邓宝珊没办法,只好动身回去了。

胡宗南开始怀疑邓宝珊,并在他的队伍里偷偷安排了好多特务。邓宝珊也感觉出了不对劲,可他的一举一动都被盯着,想要再影响大局就很难了。

7月份,共产党那边收到消息,说胡宗南开始盯着榆林那些不是他自己人的部队了。这下子,解放军不能再等了,得赶紧对榆林动手。在这之前,邓宝珊悄悄让秘书去找彭德怀聊聊,看能不能想办法让局势别太紧张。

可邓宝珊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队伍竟然真跟解放军动起手来了。最让他痛心的是,明明自己已经让人撤了,可胡宗南却在那捣乱,愣是把撤退给拖住了。结果,三岔湾那儿的部队和解放军打上了,损失惨重啊。

这场仗打得稀里糊涂,赔进去的全都是自己亲手培养的、参加过抗战的老甘肃兵。邓宝珊心里头那个难受啊,怎么也想不通为啥会开打。可他现在被特务盯得死死的,压根没法跟解放军那边通气,心里头别提多煎熬了。

可没过多久,也就几个月的时间吧,两边又在榆林杠上了。邓宝珊那会儿正巧在包头出差,一听这事儿,火急火燎地从包头跑回榆林,结果一到那儿,仗都打完了,解放军也已经撤走了。

邓宝珊可不是头一回到延安做客了,他女儿还在延安念书呢。就连他的老部下生病了,邓宝珊也是毫不犹豫地把人送到延安去医治休养。

1948年那会儿,国民党军队是一路溃败,胡宗南压根儿顾不上邓宝珊那边的事儿了。邓宝珊瞅准时机,又跟共产党搭上了线。等到解放军攻打包头的时候,他直接下令,别让手下跟解放军开火。结果,包头就这么平平稳稳地解放了。

忙完包头那边的事儿,邓宝珊在收音机里听到北平和天津被解放军围起来的消息。他觉得这事儿自己能帮上忙,就赶紧联系了傅作义,商量起北平谈判的事情。到了12月28号晚上,邓宝珊、傅作义他们几个人聊了好久,最后决定一起努力,争取和平解放北平。

北平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都,要是打起仗来,那损失可大了去了。傅作义一开始心里还犯嘀咕,多亏了邓宝珊耐心地给他剖析了一番局势,这才让傅作义拿定了主意,决定和解放军坐下来谈谈。

邓宝珊乐呵呵地打趣道:“这回给北平和平解放搭了把手,就算是回自家门的一份小礼物啦。”

邓宝珊还是一头雾水:“这请人的方式也太奇怪了吧?说打就打,我可不能莫名其妙就成了投降的将军啊。”

邓宝珊和中共的关系,挺难说清的。不过,多亏了中共的毛主席、周总理他们,邓宝珊最后还是走上了正道。1968年,邓宝珊在北京去世,被安葬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