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怎样越活越明白?|聊书《原则》

大安于隅 2023-09-25 12:38:34

—— 大安聊书系列 ——

想聊一本书,又不止于想聊这本书

【书名】

《原则》

【推荐阅读人群】

对自建生活管理系统感兴趣的朋友

【类别】

社科 工具书

《原则》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桥水投资公司创始人达利欧。我是在读孟岩《投资第一课》时被安利到的。

作为投资小白,读到孟大的投资系统论时,有种被点醒的感觉,其大意是说最好能建立起自己的投资观念、方式、渠道、风险管理等涵盖在内的投资系统,让渺小个体能最大程度在市场中觅得安全。这个理念,甚得我心啊!

所以,打开《原则》的初衷是为了取经建系统来着,但读着读着,发现这本书重点不在投资,而是呈现了一套囊括生活和工作的人生哲学。它来自达利欧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很具象,很实用,还很系统,果然是搞经济的人写的书。

本书前面部分是达利欧的人生故事时间,他叙述了自己白手起家桥水,经历过低谷和高潮的事业生涯;后面分生活和工作两部分,细致罗列了他人生几十载结晶出的处事原则。

原则确实足够干货,而且每一条都有相应阐释,但没有前面看故事的爽感。毕竟这是别人的生活经验,读起来还是有点隔阂甚或教条感。于我而言,本书最精华的部分在于达利欧这套哲学的底层逻辑,一句话概括便是:

✨在和现实系统的互动中,去建立起自身的原则系统,并不断践行、测试和迭代,以实现和现实系统的有益互动,走向进化。

首先,什么是原则?

原则是我们对过往经验的反复提炼,而且是有意识的提炼。它让我们在未来遇到类似场景时,能更明确快速地找到应对方式,而不至于总是蒙圈或迷茫。

人生当中,我们可以建立各种原则系统,比如人际关系原则、财务管理原则、情绪调节原则等。如果我们的生活是肉身,那么达利欧笔下的原则便是支撑起生活的骨架,让它稳定、受控地走向目标的骨架。

如何建立原则?

达利欧在书的后半部罗列了自己的一厚叠原则。咱们可以参照搬运,但重点还是要在参考基础上去建立和自己真正适配的原则,也就是说,从自己的生活里去收割原则。

哪里收割呢?

——在痛苦里

痛苦、挫折、遇到问题时,都是最好的收割时机。

我全书搜索了下“痛苦”二字,它几乎贯穿了整本书。如其所说,达利欧是个痛苦爱好者。

“我不会感觉沮丧或透不过气,而是把痛苦视为大自然的提醒,告诉我有一些重要的东西需要我去学习。体验痛苦,然后探索大自然希望通过痛苦给我什么教益,开始成为我的一项游戏。

这项游戏我做得越多就越擅长,也就越不会对这些情况感到痛苦,同时思考、总结出原则、利用原则获得回报的过程也变得越来越有收获。我学会了喜爱自己的痛苦,我想这是一种健康的视角,就像学会喜爱锻炼身体一样(这一点我目前还做不到)。”

达利欧真的够狠,喜爱痛苦,这也太痛苦了…我是做不到…但我认同的是,我们可以在痛苦里获得教益。

身体上的痛苦,会告诉我们生活节奏哪里出了问题,我们的生活方式原则需要调整;

人际交往上的痛苦,告诉我们自己有着怎样的感知、理解方式,和自己相适应的人际原则是怎样的;

投资亏本的痛苦,告诉我们自己的认知和心态盲区在哪里,要如何改进自己的投资系统。

痛苦这玩意儿,它会让人难受、萎靡,但另个角度看,它好像挺公平的,它也同时带来了应对这份难受的启迪,让之后的痛苦,变得越来越不那么痛苦。

当然,并不是所有原则都是从痛苦、问题中来的。

——在自我认知里

我扫描了一眼自己的原则系统,其中一部分是建立在主动的自我认知基础上,比如怎样的时间安排最适配于自己的精力,那么便有怎样的时间管理原则。

关于自我认知,这里达利欧在书中提到了一点,就是建立起咱们潜意识和意识的沟通渠道:

“当你说'我刚刚想到了什么事'时,你就是注意到了你的潜意识正在告诉意识一些东西。加以训练,开启这个通信流是可能的。”

“许多人只看到意识而不知道将其与潜意识连接的好处。他们认为,想出更多东西的方式是不断往意识里塞东西,让它更勤奋地工作,但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尽管看起来有些违反直觉,但清理你的头脑可能是取得进展的最佳途径。”

对于这点,我自己深有体会,可能是自由书写的练习效果,比起以前,现在的我更善于去捕捉自己一闪而过的想法,很多文章和活动的设想都是从这些捕捉开始的。所以我现在有一条生活原则是:随时随地记录自己脑海中有意思的想法泡泡。

当然,记录下来的想法也需要回到意识层面去做进一步感受:

“我已经养成习惯,当我的潜意识给我想法和提示时,我不是马上按照其行动,而是先用我的理性意识去分析它们。我发现,这么做除了能帮助我分清哪些想法是有效的,我为什么会对这些想法产生特定的反应,还能让我的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通信变得更多。”

很有意思,抓住直觉想法是一种自我认知,观看自己对直觉的分析和反应也是一种自我关照,真的是多维度地认识自己啊!看到关于自己的事实,也便能顺其自然地找到适配自己的原则系统了。

——在头脑开放里

另一部分原则则是放下自我防卫意识,去吸收可信度高的人的经验,比如达利欧这种的,让他人视角来点醒自己的意识盲区。

对于可信度高的人,书中给出了具体描绘:

“(1)多次成功地解决了相关问题的人;(2)能够有逻辑地解释结论背后因果关系的人。”这份描述,可作参考。

——在测试迭代里

另外,原则系统的建立不是一次性的,它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测试和迭代的过程。

相关地,书中提到一个可以帮助人去实现目标的五步法:

“1. 有明确的目标。

2. 找到阻碍你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

3. 准确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

4. 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

5. 做一切必要的事来践行这些方案,实现成果。”

这个五步法是一个可持续进行的循环,如下图:

从而,一步步螺旋上升式地走向能实现目标的原则系统。

如何实践原则?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知道了就去做嘛。所谓“知行合一”。但,要做到这四个字,可真不简单啊。

知和行之间,存在着我们的习惯和情感障碍。比如,我给自己的一个原则是写东西的时候不能看其他手机消息!但其实,我在写这句话之前,又忍不住去看了…

这种无法抑制的自动导航习惯,狠狠地将知和行隔在了两边。

哪怕就算做到了“行”这步,我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了选择,但最终迎来的结果却可能是纠结。比如在对自由职业的向往中,离开公司,进入一人作业,却迎来自己对独自作业的不适应和内耗,虽然有了“行”,但其实也是知行不合一。

在认知上,没有看到行的所有后果,没有做好对最坏结果负责的心理准备。这在投资上也类似,比如加杠杆投资,主要着眼于高收益,但没有做好应对失败概率的准备,崩盘时候便是崩溃了…不仅从“知”到“行”,从“行”到“知”也需要合一啊!

达利欧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点,他说他只在情感和逻辑一致的时候采取行动。这一步可对应上面提到的潜意识模块。

这里,也顺便贴一下知行合一原本的含义:

“'知行合一'的'知',在阳明的论述之中,至少包含四个层面的基本意思:感知、知觉、知识、良知;'行'则涉及两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内行(思

想、情感、意识之流行)与外行(外向体现的身体行动)。”

这四个字,确实值得慢慢品味和践行~

整体读下来,达利欧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由各种原则构建起的机器人(没有褒贬色彩),而且他也会在计算机中去输入原则,让人和计算机一同进化。这算是他在投资领域成功的一个因素吧,就是利用好了算法,最大程度降低了人类情感的动荡影响。

我觉得倒也没必要把生活各方面都原则化,尤其当原则成了教条的时候,那便是适得其反了,变成了我们要去适应原则,这不就是作茧自缚么…

达利欧口中的原则不是约束我们的东西,而是从我们自身经历、认知中生长出来的,和我们自己适配的一套处事原则。这也是一个越活越明白的过程。

达利欧的姿态给到我的启发是:

✨不要忘了,在现实系统面前,我们是可以成为自身系统的设计者的!现实无法改变,但我们和它之间的互动,可以。

一人读书

一本书,万种思考

一人读,百般生活

一位阅读热爱者的私人分享频道

撰文/王大安

场域活动孵化人 / 非虚构写字者

公众号:大安于隅

记录探索这个平凡世界

让日常更好过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