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烘焙顶流破产清算:1000家门店“歇业”、拖欠员工薪酬

翱皓谈文化 2025-04-17 03:06:57

门店全关!昔日烘焙顶流沦落到破产清算……

失业君小编 | 文clothing | 图

创立于1993年的烘焙行业知名品牌克莉丝汀,在过往的岁月里,曾是长三角地区烘焙行业当之无愧的代名词,承载着无数消费者对美味糕点的美好回忆。在其辉煌的巅峰时期,克莉丝汀的门店如繁星般遍布各地,数量一举突破1000家,其产品凭借独特的口味和精致的外观,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占有率极高。

2012年,对于克莉丝汀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它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资本市场备受瞩目的焦点。上市之初,其市值一度超过20亿港元,风光无限,被业界誉为“烘焙第一股”,仿佛一颗耀眼的明星在烘焙行业的天空中熠熠生辉。

然而,世事难料,曾经的行业巨头在市场的浪潮中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2025年3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正式裁定受理克莉丝汀的破产清算案,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烘焙行业和消费者群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也标志着这家曾经的行业巨头正式走向了终结。

截至2025年,克莉丝汀的经营状况已恶化到了极点。在消费者方面,其拖欠的预付卡券金额高达2.5亿元,许多消费者手持预付卡却无处消费,权益受到了严重损害。在供应商和员工层面,克莉丝汀拖欠的货款及员工薪酬约5700万元,导致供应商供货中断,员工生活陷入困境。此外,公司的银行账户也已被冻结,资金链彻底断裂。旗下所有门店自2022年12月起就全部关闭,曾经热闹非凡的店铺如今大门紧闭,一片萧条。

目前,法院指定的破产管理人正积极履行职责,面向社会广泛征集财产线索,包括现金、不动产、股权等各类资产,期望能够最大限度地追回资产,以偿还债务。但克莉丝汀面临的困境远不止于此,它涉及司法案件高达907起,涉案金额超过1.06亿元,失信被执行总额更是达到了3298万元,这一系列的数字无不彰显着其经营失败的惨痛后果。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克莉丝汀品牌从辉煌走向倒塌,其深层原因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内斗、僵化以及与时代脱节这三股力量共同作用、相互交织的结果。

❶高层内斗撕裂企业根基

克莉丝汀的衰落,最初便源于管理层内部的严重内耗。创始人罗田安与董事会成员朱永宁之间的权力争夺战,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持续了数年之久。2017年,罗田安被罢免这一事件成为了公司发展的转折点。此后,公司的战略频繁变动,方向不明。CEO的更替更是如同走马灯一般,频繁的人员变动使得公司各种决策混乱不堪。罗田安曾公开指控公司资金被转移至个人账户,这一指控无疑在公司内部和外界都引起了轩然大波,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形象和信誉。而朱永宁则反指罗田安经营不善,双方矛盾不断激化,从最初的意见分歧逐渐演变成公开的冲突和对立。

❷产品创新停滞,错失消费趋势

在产品创新方面,克莉丝汀陷入了严重的停滞状态。长期以来,公司固守着“中央工厂 + 预包装”的工业化模式。当新中式烘焙品牌以“现制”“手作”等创新概念迅速崛起时,克莉丝汀却依然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其产品如瑞士卷、蛋挞等,无论是在外观设计还是口味上,都仍停留在90年代的水平,与当下消费者追求新鲜、健康、个性化的消费趋势背道而驰。更为致命的是,克莉丝汀的产品价格却高出市场平均水平一倍,这种高价格与低品质、低创新度的产品组合,使得消费者逐渐对其失去了兴趣,纷纷转向其他更具吸引力的品牌。

❸预付卡模式反噬现金流

克莉丝汀曾经依赖预付卡沉淀资金来支撑公司的扩张战略。但时间来到2022年,克莉丝汀门店出现大规模关闭的情况,这一事件如同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被推倒,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消费者对公司的信任开始崩塌,他们手持预付卡却无法正常消费,担忧自己的资金安全。据统计,未兑付的预付卡券金额高达2.5亿元,这一庞大的数字成为了压垮克莉丝汀的最后一根稻草。品牌信誉在消费者的质疑和不满中彻底瓦解,公司的现金流也因为预付卡问题的爆发而陷入困境,无法正常运转。预付卡模式原本是公司扩张的助力,最终却反噬了公司的现金流,加速了公司的衰落。

克莉丝汀的倒下并非个案,而是传统烘焙品牌集体困境的缩影:虎头局、墨茉点心局等中式烘焙品牌凭借资本加持快速扩张,主打年轻化、网红化,2021年融资总额超百亿元。2023年烘焙门店增长率下滑,2019年TOP100品牌中39家已停业;2025年行业死亡率高达92%。盲目扩张、同质化竞争导致泡沫破裂,如克莉丝汀的“甜蜜城堡”文旅项目因资金链断裂烂尾,暴露激进投资的隐患。

当前,国内老牌烘焙的突围之路,应从“规模至上”升级到“价值重构”:

产品与体验升级:摒弃工业化思维,拥抱“现制+故事化”消费场景。例如,好利来通过联名IP和限量产品吸引年轻客群,而克莉丝汀未能实现这一转型。

数字化与私域运营:将预付卡模式转向会员生命周期管理,利用私域流量提升复购率。新兴品牌如鲍师傅通过抖音日销10万盒肉松小贝,而克莉丝汀的线上渠道几乎空白。

治理结构优化:平衡创始人控制权与职业经理人专业化管理,避免内耗。例如,引入AB股制度或战略委员会机制,确保决策稳定性。

轻资产与区域深耕:收缩盲目扩张策略,聚焦核心市场。南京泸溪河通过区域密集开店巩固优势,而克莉丝汀在二三线城市的无效扩张加剧亏损。

总之,克莉丝汀的崩塌警示行业:烘焙不仅是商品生意,更是情感与文化的载体。当消费者追求的不再是饱腹,而是幸福感与生活方式时,企业必须重新定义价值——从“效率至上”转向“体验为王”,从“资本狂欢”回归“用户本位”。唯有如此,才能在行业洗牌中幸存,甚至涅槃重生。

网友热议

@谜之逊89(IP沪):

童年滤镜碎了一地! 小时候过生日必买克莉丝汀的黑森林蛋糕,现在连卡里的余额都拿不回来…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声再见都不会说……

@sunny晒葡萄(IP鄂):

高层内斗堪比宫斗剧! 创始人忙着争权夺利,谁在乎消费者吃的还是90年代的瑞士卷?这种企业不倒才怪。

@江宁秃人(IP苏):产品太拉胯了! 隔壁好利来联名奥特曼卖到断货,克莉丝汀还在用二十年前的粉色包装盒,价格倒是敢对标星巴克。

@钱少少bady(IP鲁):

烘焙行业死亡率92%? 比娱乐圈塌房率还高!资本疯狂撒钱—扩张—倒闭—再撒钱…最后埋单的还是打工人和消费者!

@西门飞FY(IP渝):

行业洗牌是好事! 以前满大街都是克莉丝汀这种工厂流水线面包,现在现烤麻薯、芝士挞不香吗?消费者用脚投票罢了

@UnionWatcher(IPHK):

别光骂克莉丝汀, 多少老品牌还在吃老本?全聚德、狗不理…再不搞创新,下一个倒下的就是你……

最后一条,老字号瑟瑟发抖?!

0 阅读:224

翱皓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