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我们只是被宇宙遗忘的点点尘埃

无知的求道者 2022-05-15 14:37:05

海明威曾经对空虚这样说道:“有些人生活着,但是什么感觉也没有,他知道一切都是空虚、空虚、空虚。我们的空虚就在空虚之中,空虚是你的名字,空虚是你的国度;你是空虚中的空虚,就像空虚本来就出在空虚中一样。”

海明威留给读者一个异常难解的时代谜题。

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指出一个概念:时代流行空虚感,即一种对生命存在无从把握的感觉。

也许维克多·弗兰克尔并没有解开人生的真谛,反而解开了海明威自杀的原因。

海明威没有找到人生的答案,这可能是他自杀的主要原因。

但是,这个谜题却搁置到当下,让我们继续反思,到底应该怎么活,才不会空虚到精神死亡。

崩溃

01人生都在干什么

《心流》一书中,对人生做出这样的解释:

意识反映的就是我们心目中的人生:我们从出生到死亡,听见、看见、觉得、希望的东西及遭受的痛苦的一切的总和。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从生到死的一个时间段。

什么是人生的过程,就是从生到死这个时间段的所有感知总和。

什么叫人生的意义,就是你想选择哪种感知作为人生运转的主轴。

至于人生主轴,这个说法就不一而论了。

有人说,人生的意义,就是追求成功。

有人说,人生的意义,就是体验生命过程。

有人说,人生的意义,就是为了活着。

当然,这没有谁对谁错,都隶属于感知范畴之内,仅仅是一道主轴选择题而已。

但是,感知意识绝对能左右你是否精神死亡还是精神重生,也就是你的幸福指数。

精神死亡

02在他人感知中死亡

惧怕死亡是所有意识动物的本性。而在生命死亡之前,我们更害怕的是另一种死亡,就是在他人的感知意识中死亡。

前段时间看了一段动画片,叫作《寻梦环游记》。

剧情的大致意思是说死亡之后的人,会以魂魄的形式存在,共同生活在另一个空间。

但是,如果人间的亲人,忘记了这个人,魂魄就会自动消散,意识才会真正的死亡。所以,这篇文章的主题概括为一句话:被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同理,我们都希望存在于他人的意识和感知中证明自己的存在。

比如,你的容颜,你的性格,你的名字,你的身份,你的地位,你的财富,你的一切,都希望寄存在他人的感知中而生存。

而动物对同类,异类,天敌,却从来没有过这种奢望,这是身为人类所独有的痛苦来源。

我希望被他人看的起,希望别他人夸赞,喜欢被他人讴歌。反之,我们就会很痛苦。

其实,你在别人的眼中,无足轻重。光环效应只是一种临时的证明,无法长久持续,时间超脱了这个临时,后面全是虚妄。

虚妄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为了研究人类的遗忘规律,专门做了一个实验。艾宾浩斯设计了2000多个无意义音节,然后让受试者一次学习,背诵。进而以此判定,即在不复习的情况下,相隔一定时间后,会遗忘多少。最后研究出一条遗忘曲线。

最后得出一条结论:虽然记忆的素材不同,得到的遗忘曲线也不同,但是总体来说,人们遗忘的进程还是先快后慢的。

其实,我们所有人都是他人记忆中的素材,都会变成那个无意义的音节,最终都逃不出被遗忘的结局。

你多年的好友,现在有多久不联系了,大部分都失去联系了吧。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于你而言,嬴政二字,可能仅仅变成一个词汇上的感知,而对于他的伟大,你的情绪感知上,却不会有一丝涟漪,对吗?

其实,以感知原理作为标准也适用于成功。每次的成功只是一种临时证明,一开始会成为他人遗忘曲线上的一点,最后都将脱离这条曲线,由新的无意义音节取而代之。

我们每个人的一切都是别人意识中的记忆材料,渐渐变得不再有任何意义和无足轻重,终有一天会在他人的意识中死亡。然后,又会重新附着在另一个人的大脑皮层之上,潜入他的意识世界,获得新生。

在他人的意识中萌芽,发展,死亡,这是必然的规律。

而我们的痛苦就是,总是想违背这条铁律,妄图终其一生霸占对方的意识空间。

所以说,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这句话,是最接近真相的。

虚无

03在自我意识中重生

在前一篇文章,一位粉丝在评论区留下这样一段话:

正面诠释这个世界,会有更多活下去的意义。

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找到自己的运转秩序,这比什么都重要!

想起一个电影,结尾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美丽的风景,听美妙的声音,感受这世界的美好!

想起杨丽萍: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花怎么开,鸟怎么飞,河水怎么流…… 大家别忘了,身外之物都不重要,本身好好地存在,这就是意义啊。

起初,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非常美。也领略了宇宙万千,原来可以这么美。

是啊,本身好好的存在,简单的存在,多么的简单。

但是,身在职场,一直听到的是,人必须略有成功,才对得起自己。

我现在不这样想了,我感觉人就应该认认真真的做好分内的事,成功可能不经意间就在你不断的认真中作为意外之喜而出现。

就好像中午你回到家,家人告诉你,今天是你的生日。一番庆祝之后,下午回到岗位,继续认真去体验,而生日祝贺的过程几乎抛诸脑后了。

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在《活出意义来》一书的序言里有这样一句话:“不要以成功为目标——你越是对它念念不忘,就越有可能错过它。因为成功如同幸福,不是追求就能得到;它必须因缘际会……是一个人全心全意投入并把自己置之度外时,意外获得的副产品。”

维克多·弗兰克的这句话,就是一种纯粹的自我意识的重生。

重生

04人生路线的反思

刚刚说到,人要成功才能对得起自己,是否为唯一的人生路线呢?

这句话应该更侧重于成功学理论,但是,我的觉得国学会更好,为什么呢?

西方的成功学侧重于纯逻辑,你如果要成功,应该怎样怎样。什么叫纯逻辑,就是抛弃了心态的调整,把自己变成一个机器人一样地去实施,在规定时间内一定要完成目标。

而我们的国学就特别全面,无论是心态,还是成功逻辑,抑或是非善恶,道德操守,都衔接得非常好,可以说是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的过程。

就好像我们吃饭,成功学侧重掐着时间去吃,规定自己在五分钟或者十分钟内吃完,容易呛到气管。而国学侧重慢慢的吃,认认真真的细嚼慢咽的吃,总有吃饱的那一刻,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国学理论会更加全面而系统,即目标定好就行了,然后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每一步的探索和实施中,享乐于过程体验,而不执着于目标实现的时间节点。

任何单一的人生理论都是这样,执一方观点,则视为极端,短板部分早晚都要补回来。

就好像你这辈子只吃西红柿或者萝卜一种食物,那么 ,总有一天会因为进食单一而出现营养不良,那么,其他食物还是要吃得,更为可怕的是,可能这个时候再去吃,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我个人认为,人生路线还是要协调发现,最为完好。

如果你要问我,方法论不知道怎么操作,告诉你一个办法,买各种名著观点的书籍,放家里,然后把窗户封上,把门焊死,窝在屋里看一年书。

等你出关那天,你会发现,人生太多太多的东西,一点意义都没有。

拓展认知,仿若拨开人生云雾,原来四处都是路。想了解更多认知领域,请关注我。

0 阅读:31
评论列表
  • 2022-05-25 11:27

    标题和内容是相反的,当然别把我当回事。国学初始都来源于自然而然,术语叫本心。

    用户15xxx52 回复: 无知的求道者
    老子已经说过,事都不是事,我还是那个我,黑不溜秋,啥也不知道,玄之又玄嘛!
    无知的求道者 回复:
    任何人的建议,我也会细心看,因为我也有自身的巨大盲点。即使对方的建议可能存在错误,我也不介意,重点在于初衷必须是善意的。所以,我谢谢您,并把您当回事。

无知的求道者

简介:扩展认知,仿若拨开人生云雾,原来四处全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