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我们目之所及的世界,是真实的吗?
如果我跟你说,并不是真实的,你信不信?
你可能不会太相信,但是,事实上,确实如此。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并不是真实世界的展现,只不过是感官处理后的假象而已。而真实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至今没有人知道。
如果你不相信,那么我从科学的角度,带大家进入一个感官盛宴的表象世界。
这就是所称的我们的感官世界。地球上的灵长类动物通过感官所呈现的世界,几乎都是不一样的。
而所有的灵长类动物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感官世界中,每天往复的觅食,活动,睡眠,以及理解。
但是,如果你认为,真相本身与生存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那么 ,这个观念将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存,因为这涉及到我们与大自然如何友好相处。
感官世界
感官世界这个世界的表象是由错综复杂的颜色构成的,一直以来,我们对于颜色的属性,都认为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按照我们一贯认为的“客观存在”,完全是出于眼见为实的一种不证自明的事实。
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光,在我们的知识范围内,是一种可以照亮万物的物质,但是,实际上,光是一种能量。而我们目前所感知到的“可见光”,其实只占“真实光”的十万亿分之一。
光波通过我们的眼角膜,会产生一种电化学信号,传递进入到大脑细胞。所以,我们所认为的“颜色”,其实是一种能量的体现,最后被扭曲为“颜色”。其实,颜色是一种能量的体现。
“眼冒金星”是外界颜色的存在吗,如果是,为什么只有你可以看到,但是其他人却看不到呢?更或者说,为什么盲人也会有“冒金星”的情况呢?
其实,那是因为我们的神经系统中的脑细胞发生的短时间的异常所致。
而世界本身是由“颜色”组合而成的,从宏观角度来讲,这个世界,也是经过大脑的过滤,对真实世界的扭曲。所以,称为现实世界,或者感官世界。
换句话说,这个世界的表象并不是眼睛看到的,而是我们大脑中自发呈现的表象而已。
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目前所看到的所有事物,都并非“真实存在”的事物。而我们言之凿凿的“客观事物”仅仅是基于感官上的“客观存在”。
我们目前所认为的一切“存在”,都是感知中“存在”的总和。
其实,这个世界是没有颜色的,仅仅只要能量和物质。
当然,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知道了这个颜色呈现的原理。但是,在古代的人类社会,是没有办法考证和研究的。所以,于古人而言,他们对于“客观”的事实,永远是建立在相信的基础之上的。
颜色
我们的感知远远不及低级动物刚刚说过,我们目前的“可见光”仅仅是光波中的十万分之一,即可见光波长范围是780~400nm之间。而这种波长的光,是由“真正的光”分化出来的。
也就是说“真实存在”分化出来了“可见存在”。而这种“可见存在”在“真实存在”中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
所以,人类作为感知的载体,对于普通存在不会发生任何的惊诧,但是,突然“真实存在”再次分化出一部分“异常存在”,作为人类,永远不会感知到。但是,于动物而言,却先于人类感知到。
比如地震前,很多动物能察觉到,但是人类就察觉不到这些细微的能量分化。其实从感知这个角度来说,人类的大脑还是比较“大条”的。换句话说,如果赋予动物一定程度的“人格”,那么,动物可能就不会像人类一样肆无忌惮地破坏自然了。因为他们对于自然能量的变动更加敏感。
所以,更多情况下,由于人类对外界的感知能力远远不及动物,但是,在大脑的理解和逻辑运作方面,却是动物望尘莫及的。这也正是为什么人类永远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如果失去了这个优势,单论体能搏斗,人类几乎无法与地球上的绝大部分动物相抗衡。
人与动物
人类是聪明而愚蠢的人类的感知能力远远不及动物,而动物的大脑运作能力相比于人类,又是鞭长莫及的。
所以,非常容易引发一个问题,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破坏自然。
由于人类对自然的感知能力存在极大的局限性,所以对于自然的破坏,永远存在一种“后见之明”。
而动物对于自然的微小变化,却能提早感知。比如说大雁南飞,它们几乎不用看日历便能感知,而人类只能依靠日历表才能得知。
如果将人类和动物比喻为一家企业运作的话。
老板具有极高的地位,极高的处理能力,但是,对于企业问题的感知能力,却总是亡羊补牢的。
而基层员工虽然处于底层,对于企业问题的感知,却是及时的,但是,不具备处理能力和处理资格。
自然
人类的感知弱势,造成了对大自然的审视不清。而在潜移默化中,人类利用自身独有的理解天赋和逻辑本能无知的改造自然,其实从更大的旷野来看,是在破坏自然。
有时候我就在想,地震,火山,海啸,洪涝,旱灾,只是大自然像人类一样在自行恢复身体,而无意中连累了自然之内的生灵。就好像我们的身体,一旦出现异常,就会出现发烧的情形,发烧其实是身体升高温度,杀死体内的有害细菌和物质,这是身体正常的恢复程度,是对身体的一种极大保护。大自然也是一样的道理,他们也有自己的一道恢复程序,比如洪涝,地震,火山,海啸,但是在恢复的过程中,难免会殃及生灵。
我觉得人类才是最无知的灵长类动物,虽然我们分析处理能力强于其他动物,但是,危害就在这里。因为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理解远远不及其他动物,反而容易倒行逆施。
就好像一道数学题,对于已知条件太过于知之甚少,甚至于出现理解偏差,那么,在运用自认为的分析处理能力时,所得的结果也是有所偏颇的。在第一个错误结果出现后,又会作为第二步的已知条件继续推演,那么,岂不是错上加错。
就好像一名会计,一开始的核算基数就是错误的,继续推算,错误的程度会呈现指数级增长。
动物虽然没有太多的分析处理能力,但是,也正因为这点,至少不会背道而驰。当然,这不能全部归罪于人类,毕竟所有动物都只能受制于自身的感官为基础做出反应。所以,无知仅仅也是一个客观的中性词而已。
所以,人类应该如何与大自然相处,绝大部分受制于我们的感知能力。
拓展认知,仿若拨开人生云雾,原来四处都是路。想了解更多认知领域,请关注我
按小编这种说法,人类破坏自然也是不真实的了,小编你自己看自己是真实的不?[笑着哭]
人类所谓的愚蠢,其实就是对无知的不断缩小,也就是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