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走多远,由什么决定

无知的求道者 2021-11-08 21:22:50

一个人到底能走多远,绝对不会是由单一因素而左右。就好像一次自驾游,如果问你,你能到达什么地方,能跑多远?

这个问题绝不仅仅只是驾驶员技术问题,或者车辆配置问题,或者油量有多少的单一因素就能够片面回答的问题。

思维

如果从物理角度的思维来考虑这个问题的话,一个人能走多远,也绝对在速度*时间=路程这个公式范畴之内。于事件而言,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所以行动速度才是决定路程的主要因素。

亦或者从几何思维的角度来讲,一个点从起点出发,到底能走多远,那毫无疑问地讲,肯定是直线距离。那么,如果将人类的能力换算到这个几何体系,并不实际,因为人是在试错的过程中曲折前行的,并无可能存在直线畅行的完美情况,但是也可足够说明问题了,即最大限度的缩小曲折路径。

所以,无论是从物理学角度来说,还是从几何学角度来说,无论是提升前进速度,还是缩小曲折路径,在这两个因素的逻辑之内,在找到决定两者的另外一个决定性因素,那就是思维能力,方可尽量快速的接近直线性前进。

或者从相对论的角度来说,即使两个具有相同速度的人分别在直线和曲线行走,那么,在直线行走的人,相对于曲线行走的人来说,相对速度更快。

总而言之,思维正确决定行走速度,同时,也确定着行走路径的曲率。思维越好,速度越快,曲率越低。

当然,如果有人反驳说,社会背景和地位也是决定因素,那这篇文章就没有任何可以摘取的营养成分了。因为身价从0到亿的不同背景下,来做一些理论性分析,用千头万绪已经不能阐述这篇文章的复杂性了,而是毫无意义而言。

所以,必须从智力,背景等各方面在同一起点来做讨论,才有其可探讨的集合区。

咱们用逆向思维的角度来思考,在提升思维之前,要做什么呢?

要做的就是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目前的思维能力到底有几斤几两。

思维禁锢

认识你自己

罗翔老师:这个世界不缺聪明的人,这个世界缺的是有智慧的人,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人都很聪明,但是聪明人不一定有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一定是谦卑的。承认自己的无知,那是开启智慧的大门。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得知自己所有的精神能量应该投注到哪方面,所以我们应该走哪个方向,短时间内是没有定论的,这是一个人生方向的定位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尝试和试错,将纷乱的目标整理出头绪,挖掘出自己想要的方向,这就是人生曲率的诞生。

此时,是一个机会,一个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的机会。或者说是曲率位置,又或者说某一个路段的转折点。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千古良言,可能已经被很多人所遗忘,但是这句话正是人生转折提升的一个拐角,千万不可忽视。否则,可能另一个成语就会用到你的身上,那就是南辕北辙。

所以,每次的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是一次思维的提升,一次人生的进步。

毫不夸张地说,警世良言自古数不清,但是,“自知之明”却值得每个人终生怀揣。因为它是每个人的救命良方。

同时,你也会发现,越是只是渊博的人,也是不爱理论,因为争辩是无知者的特权。

罗翔老师说过,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勇气和一种莫名其妙的自豪感,因为知识越贫乏,你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因为你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的观点。夜郎自大,是无知者和好辩者的天性。

那么 ,如何才能才能连续不断地更新自己,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思维呢?

认识自己

行动、反省相辅相成

每日数次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严格检讨自己的过往,并从中提炼出结晶,优化当前思维能力。

当然,行动本身大体都是盲目的,试错是避无可避的。而反省必须以大量的行动为素材,才能有效提炼思维结晶,进而应用到下一次的行动中去。

反之,一个连自己都懒得去研究的人,他就不可能对形成对后续行动有意义的谋划和企图。而一个人如果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才能真正提升行走速度和降低人生曲率。

孔子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名言虽历经千年,却历久弥新。

所以,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反思和行动是相辅相成的,是无限循环的螺旋提升结构,断不可脱节。

自我检查

目标与努力方向保持高度一致

目标与方向的一致性极大降低了行走路径的曲率。

比如你想写一个方案,突然间,又去看电视了。这就等同于你写方案的目标,是绕了一个圈之后,然后再实施自己的目标达成。

当然,曲线救国在策略方面是行之有效的,就好像邓艾攻蜀的策略一样。但是,策略与成功路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可混淆议论。

因为这涉及到目标与努力方向的一个直线性对应关系问题。即目标可以证明努力方向的必要性,亦可反证努力对目标的重要性。

无论是正向论证,亦或是反向论证,都是为了降低人生曲率这一目的而必须的逻辑反思。

方向一致

剔除旁枝目标

《心流》一书中,曾有这样一段话:

内在冲突是注意力分散、难以分配的结果。欲望及不协调的目标太多,竞相争夺精神能量,应付这种情况唯一的方法就是挑出最基本的目标,把无关紧要的枝节目标剔除,并为保留的目标排定先后次序。要做到这一点,有两个基本的法则,也就是古人所谓的“行动式生活”和“反省式生活”。

是这样的,如果我们的资金有限,同时,资金的有限度不可能支持我们的任何需要,那么,可能任何东西,都无法得到最好的。

精力分散

同理,人类的最基本单位是生理结构的综合体,所以注意力的有限性是天然存在的。所以,我们的大部分精力必须有一个比例调和。即把80%用于我们的主要目标,其余部分应用次要目标,才能最科学的奋斗方式。

三心二意虽然有千年的传承警戒,虽然无法从生理学来解释其原理,但是,从生活经验的角度,这句话其实并不难理解。

用调侃的语言来解释为,如果你是一名滴滴司机,而且想多挣钱,最好多拉活,不要把油用于日常兜风。

拓展认知,仿若拨开人生云雾,原来四处都是路。想了解更多认知领域,请关注我。

1 阅读:31

无知的求道者

简介:扩展认知,仿若拨开人生云雾,原来四处全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