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药不仅有军事用途,民用范围也非常广泛。诸如劈山修路、开矿、基建等等,也都离不开炸药。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奖创始人诺贝尔,实际身份是炸药大王。
解放初期,工农业生产建设如火如荼,对炸药的需求剧增。洛阳地方国营火药厂,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地方国营火药厂,前身是老城区鞭炮社,1958年1月改为101厂。1959年,101厂又兼并了廛河硫酸火药厂,正式易名地方国营火药厂,在廛河区龙泉沟建立炸药生产基地,开始试产苦铵炸药。1960年4月正式投产,当年就产出苦铵炸药290吨,产品供不应求。

生产火药
科普下有关化学知识先。苦胺由硝酸铵、木粉、苦味酸按一定比例配制,是一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 C6H4N4O6,别名苦基胺、苦味胺、三硝苯胺。成品是无色液体,有特殊苦味。其中,苦味酸是重点。
苦味酸为淡黄色的结晶体,染色能力强,最初被用作染料,因一次偶然事故,爆炸性质被发现,很快就广泛军用化了,人称“黄色炸药”。“黄色炸药”威力远超黑火药,风头一时无二,但也具有明显的安全风险。

“黄色炸药”
比如,苦味酸与硝酸铵化合分解后,会产生大量的游离硝酸,成为不稳定的物质,遇上纤维等有机物,又化合为硝酸纤维,进行分裂,容易形成自燃。如何控制降低游离硝酸的含量,是科学,也至关重要。地方国营火药厂的隐患,就出在这里。
1960年5月25日,陆浑水库12库四部汽车到火药厂装完炸药,即原路返回。途经北关平等街铁路函洞时,或因车辆颠簸,炸药突然自燃,烧毁引爆炸药2.5吨,汽车一部,造成汽车司机和路上行人12人死亡。
网友“马庄”从小在平等街长大,平时常从函洞上翻铁路去机务段,给爷爷送午饭,对爆炸地点印象深刻。可惜的是,这次爆炸事故,死者中就有“马庄”的七八个同龄小伙伴。几十年后,“马庄”对此事仍记忆犹新,还十分痛心。
无独有偶,1960年6月初,从火药厂调往武钢的50吨炸药,又先后在武昌北站、信阳车站发生爆炸。在武昌北站炸毁车辆三节,道轨21根,房子六间,枕木421根,电线杆3根,电线14孔;在信阳车站,因恰遇337次快车通过,烧伤旅客11人。

炸药爆炸影像
连续的爆炸事故,造成直接损失共200多万元,无异于当头棒喝。火药厂因炸药质量存在严重问题,不得不停产整顿。
有关方面经联合调查,很快得出结论:火药厂员工普遍缺乏化工知识,生产中往往凭经验办事,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厂领导思想麻痹,把关不严,试产苦铵炸药也未进行科学鉴定。经查,该厂苦铵是按硝酸铵70%、木粉20%、苦味酸10%配成,导致游离硝酸含量达到2.98%,严重超过2%的标准。平时已出现过自燃现象,仍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停产整顿期间,火药厂共销毁苦铵321.5吨、硝酸铵81.4吨,并于1961年8月开始解体退分。其中鞭炮社退出,迁回老城治安街,组建成鞭炮化工生产合作社,又在马市街建硫化染料车间,由生产鞭炮为主,转化为以生产硫化氢染料为主;廛河硫酸火药厂退分后,新组建为廛河火销卤水厂,开始生产火销、硫酸、硫磺、黄磷棒和导火索。
地方国营火药厂来去匆匆,恍如流星,教训却非常惨痛。

过客,又名洛邑过客,洛阳人,热爱家乡,喜欢怀旧。原创作品,欢迎品评互动。原创不易,搬运改编必究,转载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