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胶、红丹、润面油、香脂、饲料、烟嘴,一个厂的产品为啥真杂气

洛邑评历史 2025-04-02 02:52:57

市场化后,改制潮涌,最先淹死的多是一些摸不对门路,无法上岸的中小企业。人所不知的是,大浪之下,这些小厂自救方式有多拼。比如洛阳市化工六厂,产品隔行跨业,相互不搭,种类也五花八门。

洛阳市化工六厂,简称化六,曾用名瀍河化工厂,位于熙春西路32号,企业形式集体所有制。前身是瀍河化工一社、化工二社组合体,外加原老城区西北隅红丹生产合作社。

化六生产车间

化工一社、化工二社,均来自地方国营火药厂。1961年8月,地方国营火药厂因产品质量、事故被迫下马。从中退分的原老城鞭炮社又建的硫化染料车间,1963年迁瀍河区爽明街,是谓化工一社;退分的原瀍河地方国营硫酸火药厂,重组为瀍河火销卤水厂,1962年改名化工二社;西北隅红丹生产合作社1965年迁爽明街,隶属关系转归瀍河区。

1964年,化工一社、二社被市里收走。次年5月,化工一社、二社合并,组建为洛阳市瀍河化工厂,生产火销、硫酸、硫磺,黄磷棒和导火索等。1969年1月,洛阳市瀍河化工厂下放瀍河区领导。

1969年7月,瀍河区革委会决定,将红丹生产合作社并入瀍河化工厂。职工增至200人,瀍河化工厂也生产磷酸三钠、磺化煤、骨胶和红丹等产品,成为年产量近3000吨的综合性化工厂。

上述化工产品多为添加辅料,原始、小众,人多不知,略以科普:火销,是硝酸盐的俗称,白色粉末,既能做肥料,亦可做炸药;硫酸腐蚀性强,但工、农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誉称“化学工业之母”;硫黄呈黄色,治疗皮肤病常用;黄磷常用来制造燃烧弹、手榴弹;导火索,系引爆雷管和炸药的线状火具。

磷酸钠,是一种磷酸盐,为电镀去油液,抛光洗涤剂和汽车、地板、金属清洗剂等;磺化煤是煤与发烟硫酸或浓硫酸作用所得产物,外观为黑色不规则细粒,常作水的软化剂;红丹,又名铅丹,由铅氧化后再转化,为鲜桔红色粉末,用于蓄电池、玻璃、陶器、搪瓷制造,作防锈颜料和铁器的保护面层。

化六产品红丹、骨油、骨胶

曾几何时,导火索玩过,硫黄也耍过。硫黄易燃,气味刺鼻,点着后火焰外蓝内红,夜晚明暗如鬼火,造恶作剧往被派上用场。1970年代,人闹洞房,会点了硫黄,放在新媳妇的床下,再躲起来,想象着熏人的开心。

1970年,瀍河化工厂筹建年产氰化钠150吨的生产车间。氰化钠剧毒,常用来合成医药、农药等,作黄金选矿药剂,工艺简洁、高效,成本还低。1971年投产,瀍河化工厂填补了河南省的一项空白。1975年产值达到181.7万元。

1978年10月,瀍河化工厂收归市燃化局领导,改名洛阳市化工六厂。1979年精细化工增加新品—无氰镀锌添加剂DPE,是石油化工部定点生产厂家之一。1980年,化六又接收中州化工厂职工30人,筹建年产500吨的食品添加剂—焦亚硫酸钠车间。

1982年,化六生产的主要产品六种,总产量为1950吨,年产值286万元,净盈利12万元。原来生产的磷酸三钠、磺化煤、红丹、氰化钠等产品,因缺原材料,产品滞销,已先后停产。

但此消彼长,1984年化六接手了洛阳日化厂的润面油、香脂生产,食品化工也有高光时刻。是年,又建成了一条年产1万吨的浓缩复合鸡饲料生产线。化学饲料投产后,产品1985年通过洛阳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获得了市科委二等科研成果奖。获奖当年生产饲料366吨,后产量逐年增加,销售也水涨船高。

1985年,化六全厂职工430人,全年生产骨胶165.5吨,浓缩饲料450.4吨,骨粉517吨,骨油130吨。蜡烛100箱,洗发膏20.2吨,美容霜30万袋,珍珠霜10.8万袋,清凉油263.76万合,蚊香4.3万合。

骨胶、骨粉、骨油,均萃取自动物骨头,是化六的主打产品。骨胶,形如珠状,黏性强、干燥快、定型好,在印刷制版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骨油,为深黄色液体,可用来制造肥皂等;骨粉呈粉末状,能作肥料、饲料和陶瓷原料。

由于骨料用量大,除了整批进,化六也对外零收。附近三里五村的人,把啃过的骨头攒起来,再送来变现,也是一额外收入。当年化六以东是一大片菜地,南在今林北巷处有一大渗坑,专门排污。坑水褐黄转绿,深不见底,污染也重。

1986年因环保问题,所有涉污产品被全部叫停,企业亏损厉害,几乎陷入绝境。为了尽快脱困,化六想方设法,冷招不断:一是组织成立产品开发机构轻研所,深入市场调查,先一般,后重点,制定新产品发展规划,二是动员干部职工集资10万元,自救度难关;三是对外加强协作,共谋发展。

1986年化六的小品种清凉油,经河南省医药局、卫生厅批准,颁发生产许可证,成为洛阳市定点生产厂家。同年11月,化六轻研所与美国汉丰公司合资,成立洛阳玉美化妆品有限公司,开始生产洗发香波、护发素、浴液、硫磺乳膏、发胶等高端品种。

1990年,化六又同上海市杨浦区联合开发了“一膏三霜”系列化妆品。洗发膏、美容霜、营养霜、珍珠霜系列化妆品年底通过河南省有关部门鉴定,开始大量生产。短短几年时间,化六实现销售收入1941.8万多元,净盈利11.5万元,一步一个脚印打了翻身仗。

“一膏三霜”

1997年,受外阜、外国大牌洗化品类的陆续冲击,化六产品市场份额萎缩严重,又出现滞销。吃过苦头的化六人,再次转型,向外寻求合作。依托洛阳炼油厂发展起来的吉利化工厂,时为背靠的大树。

经过协商,化六变身吉利化工厂丙纶分厂,专以加工丙纶束丝等产品。吉化派厂长、业务骨干,过来坐镇指挥。原化六领导留用部分,协助工作,不决策拍板。

丙纶束丝是香烟过滤嘴材料,供应对象为各大烟厂,也不愁销路。当年合作伙伴开封卷烟厂的汴京、包龙图香烟,常被丙纶分厂拿来请客送礼,当赠品。

奇怪的是新车间建了,新产品出了,丙纶分厂的招牌一直没有外挂。后来得知,化六与吉化两张皮问题始终无法调和。蜜月期没几年,双方关系闹僵。

后来吉化的人回原单位,新车间屋顶又现化六两个朱红大字。再后来,厂长李建涛退休回伊川老家任村支书,化工六厂也彻底完成历史使命,被房地产开发,不复往日模样。

过客,又名洛邑过客,洛阳人,热爱家乡,喜欢怀旧。原创作品,欢迎品评互动。原创不易,抄袭搬运必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