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领域,每一次面对患者都是一次独特的挑战。临床工作犹如一场复杂的解谜之旅,需要医生凭借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敏锐的思维,从纷繁复杂的症状和检查结果中找出病因,制定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在一次会诊中,我遇到了一位95岁的老年男性患者,这次经历不仅让我对临床诊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与年轻医生们的交流探讨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一、病例详情:迷雾重重的病情这位老年男性患者因甲流入院。入院时虽有发烧症状,但肺部并未出现病毒性肺炎的表现。经过抗病毒治疗,体温很快恢复正常,且维持了一周时间。然而,前几日他再度发烧,还伴有气急症状。复查 CT 结果令人忧心,左下肺实变面积增大,左侧胸腔积液量也有所增多。
上图 患者的肺部CT,可以看到患者食管上段扩张(第1和第2张图),食管内可见大量食物残渣(第二张图红色箭头),左下叶外后基底段大面积实变,外后基底段支气管腔消失(第3张图黄色箭头)。
回顾患者的病史,几个月前他曾因少量胸腔积液住院治疗。此次 CT 还显示出左下肺靠近主动脉处原本就存在条片影,而此次范围进一步扩大,且以实变为主,左下叶支气管管腔里可见低密度影。同时,患者的食道中上段明显扩张。
上图 患者1个月前胸部CT:可见左主支气管内有大量低密度影(食物残渣,第一张黄紫色箭头);左下叶近主动脉处条状影(第2张图绿色箭头)。
我仔细分析患者的情况后,初步判断为误吸引起的吸入性肺炎。在床边,我了解到患者饮水存在轻微呛咳,极有可能是吞咽功能障碍导致误吸。另外,从 CT 影像对比来看,心脏影比上一次有所增大,推测很可能是心功能不全加重,进而诱发双侧胸腔积液增多。
有一个现象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为何患者肺部病变主要集中在左侧,而右侧基本正常?凭借经验,我推测这或许与患者的睡眠姿势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通过询问家属了解到患者平时基本保持左侧卧位。这一发现进一步支持了误吸导致肺部病变的推断。
在查看患者的治疗用药情况时,我发现了一些问题。患者正在使用多索茶碱,0.2 bid,原因是患者气急。患者本身有慢阻肺病史,吸入药物使用并不规律。同时,我注意到患者的输液量较大,一天的输液总量达到 1450 毫升,全部是含氯化钠的液体,其中包括 500 毫升的 5% 葡萄糖氯化钠溶液,而其他抗生素、多索茶碱、化痰药等均以生理盐水作为溶剂。
二、思维碰撞:拨开云雾见月明带着对这个病例的深入思考,我与年轻医生们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
我率先抛出问题:“大家对这个患者目前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有什么看法?”
年轻医生小李迅速回答道:“老师,我觉得目前针对吸入性肺炎使用哌拉西他巴坦是合理的,能够有效控制感染。但对于患者反复发烧和气急的情况,我还不是特别确定是否还有其他因素未考虑到。”
我点点头,接着说道:“小李提到的这点很关键。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患者的病情发展。首先,患者的吸入性肺炎是由误吸引起的,而误吸的根源很可能是胃食管反流。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患者的用药情况对胃食管反流有什么影响?”
年轻医生小王思考片刻后回答:“老师,是不是多索茶碱的问题?我记得多索茶碱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包括呃逆现象。而患者本身食道扩张,呃逆一旦发生,确实容易导致反流。”
“非常正确!” 我肯定道,“多索茶碱虽然能缓解气急症状,但在这个患者身上,它增加了误吸的风险,反而可能加重病情。这就是我们在临床治疗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因果关系。我们不能只看到药物对某一症状的缓解作用,而忽略了它可能带来的其他负面影响。”
我接着强调:“这就引出了我们临床诊疗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 用药要尽可能简单,也就是运用奥卡姆剃刀原理。每开一种药,我们都要清楚它的必要性、好处、风险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在后续查房过程中,也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及时做出调整。就像这个患者,多索茶碱是否真的必须使用?我们需要重新评估。”
这时,年轻医生小张提出疑问:“老师,那对于患者的心功能不全问题,我们在治疗上应该怎么调整呢?目前的输液量是不是需要控制?”
我回答道:“问得好。患者的心功能不全加重,除了本身病情发展和发烧诱发外,输液量过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 5% 糖盐水的大量输入,增加了心脏负担。在患者能正常饮食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输液。这也是我们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时刻牢记的,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每一项治疗措施的利弊。”
话题一转,我又提到:“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还要敢于否定和质疑。不仅仅是对其他医生的判断,对自己的判断也要保持审慎态度。我曾经遇到的一位既往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几年前根据当时的临床表现和检查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还一直服用着多种治疗肾病的药物。但在后续的管理中,我们发现他的肌酐等肾功能指标都恢复正常了。这时候我们就要思考,这些药物是否还有必要继续使用?”
年轻医生小赵若有所思地说:“老师,您的意思是说患者的病情是动态变化的,我们不能一直依赖过去的诊断,要根据新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吧?”
“没错!” 我说道,“医学是不断发展的,患者的病情也是瞬息万变的。我们不能被以往的经验和判断所束缚,要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治疗策略。这不仅需要我们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敢于质疑和创新的精神。”
三、总结升华:点亮临床思维的灯塔讨论接近尾声,我对这次交流进行了总结:“通过这个病例,我们一起探讨了临床诊疗中的几个重要原则。首先是明确因果关系,只有找准病因,才能精准治疗,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加重病情。其次,用药要遵循奥卡姆剃刀原理,尽可能简化,减少不必要的药物负担。再者,要敢于否定和质疑,无论是对自己还是他人的判断,都要依据患者的动态变化进行重新评估。最后,希望年轻医生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主动运用这些原则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诊疗水平。”
年轻医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讨论,他们对临床诊疗有了全新的认识,收获颇丰。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他们将以这些原则为指引,更加严谨、细致地对待每一位患者,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努力成为优秀的临床医生。
这次与年轻医生们的交流,让我深刻感受到传承临床思维和经验的重要性。在医学的道路上,每一位医生都在不断探索和成长。通过分享这些宝贵的病例和经验,我们能够帮助年轻一代少走弯路,更快地提升临床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医疗服务。而这,也正是医学传承与发展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