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元旦脱口秀专场,梁海源表达了对科技发展过快的担忧。他提到元宇宙、区块链、AI 等众多新名词,感觉科技发展速度太快,很多人会被甩在后面。他把社会发展比作印度火车,很多人坐在车顶上,稍有不慎加速就会被甩下车。
科技的发展确实日新月异,像区块链技术,虽然我不太了解,也没有参与过比特币炒作,但它在金融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 AI 更是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就拿患者用药来说,最近有个患者是肺真菌感染,服用的药物是艾沙康唑,这药用法是一天一次。但是,当地医院医生开的是一天两次,总剂量不变。于是,我首先通过豆包 AI 查询该药的用法,豆包给出的答案是一天一次。为了确保答案准确,我又去翻用药助手APP查询药品说明书进行确认,最终确定是一天一次。
老年人用药情况更是复杂,很多老年人要吃多种药物,通常超过五种以上,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概率就很大。
有个护士的父亲患有冠心病、心衰,吃很多心脏药物、降血脂、抗血小板、利尿等药物,又因咳嗽添加了一些咳嗽药。面对这么多药物,这位护士很是担心,怕有不良反应。
我也觉得这么多药一起用要慎重,能少用就少用,于是我用豆包AI输入药物信息查询相互作用,很快就得到了结果。
豆包AI不仅提供这些药物之间可能会出现的相互作用,而且也给出了理由,如第6条达格列净与螺内酯联用,可能增加高钾血症的风险,因为达格列净可引起血容量减少,导致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激活,可能影响血钾水平,而螺内酯是保钾利尿剂。
虽然说这些都只是潜在可能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并不一定会发生,但至少也提醒我们医务工作者,在给患者用药时要慎之又慎,不懂的地方多问问AI,不丢人。而作为患者或家属,在查询到这些信息后,也可以善意地向医生咨询或提醒。
我一直以为医生不是简单的记忆存储器,很多知识难以完全记住,也不需要一一记住。有很多知识在现在有AI工具帮助下,不需要全部记住,不确定的就不要不好意思问问AI,可能比问你的同事或老师更靠谱。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AI 在医疗领域的作用不容小觑。对于普通患者来说,通过 AI 可以更好地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我们不必对药物的使用过度恐惧,也不能盲目用药。在用药前,通过 AI 进行咨询,能让我们更科学地用药。
在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不能忽视人文关怀。科技的发展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我们要关注那些被科技发展甩在后面的人。就像梁海源所说的,我们要让更多人能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AI 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医疗效率,也让患者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我们可以利用 AI 对患者进行更个性化的治疗。比如通过 AI 分析患者病情等信息,为患者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公众的科普教育。让大家了解科技的发展,明白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在医疗方面,让患者知道如何正确用药,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更好地治疗疾病。
总之,科技发展的浪潮不可阻挡,我们要在科技发展的同时关注人文关怀。AI 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让我们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 AI,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