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联县·呼吸进介|2024首届中欧呼吸学术交流项目正式起航!

香巧观看养护 2024-10-19 14:17:02

2024年10月13日-14日,由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佛罗伦萨大学协办的首届“中欧呼吸学术交流项目”会议在山城重庆顺利举办,佛罗伦萨大学卡内基医院的Lorenzo Corbetta教授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郭述良教授共同担当本次会议的大会主席。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3个部门联合制定了行动方案,旨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特别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能力。本届会议积极响应号召,搭建起中欧两地学术交流桥梁,从呼吸慢病规范诊疗到呼吸介入前沿技术对科室全面建设的帮助,提升县域呼吸领域医务工作者的临床诊疗水平,进一步推动县域呼吸领域持续发展。

NEWS

一、理论篇--从呼吸慢病到介入,全面推动县域呼吸学科发展

1. 以呼吸慢病规范诊疗为基础,搭建县域呼吸科框架

县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越来越规范,这是县域呼吸领域发展的基础。

——从GINA 2024更新看哮喘全程诊疗新趋势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罗壮教授

罗壮教授在演讲中深入解读了GINA 2024更新,为我们揭示了哮喘全程诊疗的新趋势。罗教授指出GINA 2024 继续推荐 ICS-福莫特罗作为哮喘全程首选缓解及控制药物,其中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是中国唯一获批的抗炎缓解适应症吸入药物,对哮喘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心肺共管,积极管理慢阻肺患者心肺风险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杨明金主治医师

杨明金则聚焦于慢阻肺患者的心肺风险管理,指出了心肺共管的重要性。这些内容对于提升县域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为县域呼吸科的搭建奠定了基础。

2. 以呼吸介入技术为抓手,推动呼吸科内外兼修

呼吸介入技术的发展标志着呼吸疾病诊疗进入了新阶段,它不仅提高了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还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是呼吸科从纯内科向内外兼修发展的必要技术。对于现在县域呼吸领域发展来讲,随着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越来越规范,对于像开展呼吸介入技术这种亚专科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肺结节诊断真的需要TBCB吗?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一诗副主任医师

李一诗为我们揭开了肺结节诊断的全新篇章,他详细阐述了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技术(TBCB)的优势,这项技术以其微创、精准的特点,为肺结节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与时间赛跑:胸膜感染的早期诊断 意大利比萨大学附属医院 比萨大学附属医院 Guido Marchi

来自意大利比萨大学附属医院的Guido Marchi教授则强调了胸膜感染早期诊断的紧迫性,他分享了如何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生化指标快速识别胸膜感染,以及这种及时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性,并分享胸腔镜这一微创介入技术在胸膜感染中的应用。

——经皮介入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杨丽副主任医师

杨丽介绍了经皮介入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她表示,精准医学推动经皮介入技术已成为呼吸疾病诊疗的重要支撑,并详细列举了经皮介入技术在肺癌、感染性疾病、罕见病、纵膈胸膜疾病、重症及全身多发病灶(主要是肺部疾病相关)的具体应用。

——肺血管介入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何威副主任医师

何威分享了肺血管介入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演讲涵盖了肺动脉疾病、肺栓塞等多种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强调了肺血管介入技术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为县域医疗机构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项。

3. 注重科室建设、发展介入等新技术,打造创新驱动型呼吸学科

在呼吸学科的发展中,科室建设与技术创新是推动学科进步的驱动力。我们应聚焦于通过强化科室建设和引入前沿技术等手段,共同打造一个创新驱动型的呼吸学科。

——呼吸医学介入技术的新进展:内镜技术、导航技术与专业培训 佛罗伦萨大学卡内基医院 Lorenzo Corbetta教授

Corbetta教授在他的演讲中,从国际合作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呼吸介入技术培训的重要性。他分享了中欧合作在提升介入肺病学培训质量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国际交流促进知识和技能的传播。Corbetta教授的见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视角,展示了如何通过跨国界的合作和学习,提升呼吸介入技术的教学和实践水平。

——呼吸介入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郭述良教授

郭述良教授则从实践出发,介绍了他在领导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过程中,如何通过创新思维和战略规划,推动科室的建设和发展。郭教授的演讲涵盖了技术创新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医疗团队,推动呼吸学科向更高层次发展。他的经验和策略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深入说明了如何通过内部创新和外部合作,共同推动呼吸学科的进步。

4. 呼吸学术探讨,欧洲专家与县域医生面对面

在讨论环节中,中外专家强调了:(1)对于哮喘患者全程抗炎的必要性,以及ICS-福莫特罗在各级哮喘患者中的核心地位;(2)包含ICS治疗的哮喘患者在降低全因死亡率方面的显著优势,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3)县域呼吸科需要重视呼吸慢病患者的规范管理,而且需要大力发展呼吸介入技术,最终实现呼吸学科全面发展,让患者大病不出县。这种交流对于提升县域呼吸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提升医生的专业技能,还促进了国际先进医疗理念和技术在县域基层的传播和应用。

随后,会议进行了证书颁发与合影。证书标志着与会者完成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也象征着他们对呼吸学科领域的贡献和承诺。而中欧专家的合影也体现了双方在呼吸学科领域的紧密合作,以及对未来更多学术交流的期待。

NEWS

二、实践篇--从理论到手术观摩, 零距离学习介入技术

在经过前一天丰富的理论学习后,10月14日上午,我们迎来了“介入手术观摩”环节。这一环节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山院区举行,旨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让与会者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和学习介入手术的实际操作。

1. 启幕:智慧的引领

活动伊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山院区的院长龚放进行了开场致辞。院方对与会者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对本次学术交流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院领导的讲话不仅鼓舞了在场的每一位参与者,也表达了对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的坚定承诺和对未来发展的期望。

2. 践行:手术的观摩

在院方专业科室团队的引导下,与会者分组进入了呼吸内镜室和DSA(血管介入)手术室。在这里,他们观摩了由资深专家亲自操作的手术过程,包括呼吸内镜下的诊断和治疗,以及DSA引导下的血管介入手术。这些手术不仅展示了先进的介入技术,更提供了一个直观学习的良机。

3. 洞见:未来的展望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李一诗对手术观摩活动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实践活动对于提升县域医生临床技能的重要作用。介入治疗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成为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的关键。通过掌握这些技术,县域医疗机构能够更有效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介入手术的普及,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提高治疗的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本次“中欧呼吸学术交流项目”在中欧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圆满落幕,本项目作为第一届中欧呼吸介入培训,项目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交流平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在线学习者的关注,国内上线50000+人次,海外上线1000+人次。

从专注呼吸慢病管理到引入呼吸介入技术,是县域呼吸领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中欧呼吸丝绸之路”将助力县域呼吸领域从“走”到“跑”,做县域呼吸学科发展的同行者!

0 阅读:0

香巧观看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