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字长述:深陷68、98价格战,“我”如何脱身?

火锅餐见 2023-07-21 10:14:42

本期看点:

区域品牌面临哪些机遇与危机?

当大牌火锅店开到“我旁边”,如何应对?

扎根区域or高举高打,怎么选?

……

第 1403期文 | 餐见采编组7月14日,在2023中国火锅领潮峰会—破内卷大会上,巴庄重庆火锅CEO王丹、熊喵来了董事长吴红涛、七七地摊火锅主理人七七、重八牛府品牌创始人杜坤、23度不太冷椰子鸡火锅创始人姜浩文、长沙好餐盟创始人张好,就“火锅区域王,如何battle外来物种”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一起来看这场圆桌论剑的精华干货。

五大火锅区域王如何成长起来?

差异化、存活空间及品牌势能如何树立?

张好:

川渝火锅席卷全国时,在各区域市场,有着大批“低调”的区域品牌在稳稳生长。今天参加这场圆桌论坛的,都是来自东北、中原、北京、湖南、上海等地的区域王,在此请问大家,当品牌处于微小之时,如何快速树立自己的品牌势能,抢占顾客心智?

◎论坛主持人—好餐盟创始人张好

吴红涛:

虽然我们这两年才被大家看到,但实际上我们这个品牌已经做了七八年了。

通过不断的摸索,我们走高质平价路线,客单价75、80元左右,这个价格带,既能满足客群对性价比要求,同时能保证高品质。

顾客是以前消费100多川锅的下沉到我们这里,我们可以说是川锅的平替,现在我们以沈阳为原点发力,坚持10%-20%的门店直营,3年要开店500家。

姜浩文:

首先,我们属于火锅大赛道里面一个小分支,因为做的是椰子鸡火锅,当时也是看到了在一线城市,辣锅和川锅竞争比较激烈,所以选择了这个小众品类。

其次在定位上,我们做了一个反定位学的设计,大家印象里的火锅都是暖色系,非常热辣,23度定位“最白”的火锅,一店一设计,凭借差异化的空间设置,一炮走红。

同时我们也是最早一批拥抱抖音的餐厅,把一些有仪式感、互动感的产品拍成视频传播,18年播放量就破亿,19年过了30亿。

总体来说,我们更多从空间以及和消费者互动上去做差异化。

◎论坛嘉宾-23度不太冷椰子鸡火锅创始人姜浩文

七七:

在地摊火锅这个品类下,我们一直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死磕下沉市场。

最初单店模型跑通加上流量赋能,让我们这个20年创立的品牌迅速发展,但速度过快也会导致很多细节把控不到位。

在22年期间,我们放缓了发展速度,一直在练内功。比如围绕湘式火锅定位,加入独家研发的酱香肉,把长沙的臭豆腐融入到锅底里面,做产品的创新、优化。

同时我们在运营方面也不断优化,加入了一些海底捞出来的团队等,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扎根产品,夯实基础。

王丹:

巴庄是深耕县域市场近10年的一个火锅品牌,主打重庆火锅,县域需求跟一二线城市都不太一样,我总结了三个词。

第一个词是长期主义,它不是一个概念,而是指我们所有的战略它要有选择。稍微跟大家透露一些我们两个数据。其一,疫情3年,巴庄所有的门店零闭店。

第二个数字是这三年巴庄仍有82%的门店在盈利,大家都知道,这几年毛肚牛肉等食材成本,上升了200%至300%,但是巴庄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加价,亏损售卖给门店,这是他们盈利情况比较健康的前提。

第二个词是经营的系统或者系统化的建设。门店增收是保持势能的关键要素,一二线城市不缺客流,但相对的县域城市消费力会弱一些。

同时一二线城市的很多打法,比如火山打法(由一个点倒进去,然后辐射很多区域),对相对闭塞的县域市场就不适用,它更适合像流水一样推进的方式。

所以更需要公司在选址、开发、拓展、运营、训练、供应链,包括数字化建设上,有长久的赋能能力和实力。

第三点,就是人才战略。所有的市场、所有的事情背后都要有人去推动,所以巴庄这两年一直在深挖优秀的人才。

◎论坛嘉宾-巴庄重庆火锅CEO王丹

杜坤:

我们的品类属于“大”火锅,竞争激烈,各大品牌都会进到北京,我们在跟他们去打的过程,其实是直接竞争。

疫情前,其实我们没有什么太大的焦虑感,但随着疫情的发生,生意开始变得不好,等位的人变少,我们开始焦虑、开始变化、开始学习。

经过这三年,我自己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道和术,比如我们去学,其实学的都是术,我们根本不知道人家为什么这么去做。

这三年让我们自己开始明白,其实我们重要的是做自己,对于品牌也是一样,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品牌做的是什么。

对于重八来讲,我特别清楚,我只做直营,在我们势头现在比较强的时候,我需要在不同商圈、不同位置开不同的店,跑不同的模型,这是我们自己的心得。

爆火川渝品牌开到“我旁边”如何应战?被价格战包围如何脱身?

吴红涛:

如果这个事情是一个棋局的话,我感觉大家都把竞争当成了象棋,这样上场,最后虽然有输赢,但是不能共赢。

我感觉要把它当作围棋,大家都在上面做自己的局,输赢不在于吃掉了什么,而是最后大家有来有往,这才是一个正常的良性的循环。

今天主题是“破内卷”,我跟团队经常说一句话,我们还是要把接触顾客的场景、服务、产品做好,从内部逐条整改,而不是把眼界都停留在竞争对手上,要持续的为顾客提供价值,才是品牌长期发展的要义。

◎论坛嘉宾-熊喵来了董事长吴红涛

姜浩文:

我们的主战场在上海、杭州,这种情况每天都在发生。我认为不要那么“内向”的去看这件事情,因为这些品牌开在我们旁边,也给了我们一个更近距离学习的机会。

至于68、98这种低价策略,我觉得就不太需要学习了,因为如果你的消费者是因为价格才来,他一定不是你的顾客,他还会继续寻找下一个68、48。

再一个,我们今天在讨论火锅市场到底卷还是不卷这个事情,我认为:创新者没有内卷,内卷的话还是因为创新不够。

我们在自己的品牌上,还是希望思考如何去跟消费者交流更新的东西,如何去带给消费者更好的、创新的体验。

七七:

我们跟川渝火锅的产品特性是不同的,消费群体也不同,我们的价格带是80以内。

像现在一些火爆的川渝品牌,他们的颜值都非常高,菜品、甜品都花了功夫,是我们这个价格带做不到的。

所以我觉得顾客想吃平价、下饭的香辣火锅,就会选择我们,如果要打卡拍照,喜欢吃麻辣的就会去选择川渝火锅,没有必要去“应战”还是“不应战”。

所以我觉得心态上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因为消费群体都是不同的。

◎论坛嘉宾-七七地摊火锅主理人七七

王丹:

我认为还是做好自己,因为用长周期的视角去看待一些短周期的餐饮行为的时候,你就会看开了。

在巴庄近10年的历程里,我们看到了很多“短期型”的行为,让我们更加认识到长期主义的视角和重要性。

本身巴庄一直有个重要的传统,就是在县域市场坚持:无论顾客体验、产品创新,还是整个门店的体系,都要在创新思维上持续领先。

所以在我看来,有一些优秀的伙伴追在他面前,那没关系,这也是倒逼着我们去持续领先的一种模式、一种状态而已,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

杜坤:

对我们来讲没有“如果”,因为我们每个门店边上已经都是这些品牌,至于怎么和它们去卷,其实我觉得没有什么可卷的。

首先我们是北京的本土品牌,更有天时地利人和,而且我们品牌跟重庆火锅或者是四川火锅有着巨大的差异化,像四川火锅以锅底为主,而我们自己在蘸料上发掘不同,所以本身的差异化非常明显。

同时,我们在经历过迷茫期之后,更加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就像服务,制式的对我们并不适用,我们更重要是要把话讲清楚,让每一个客人从等位开始感受到不同。

所以其实我跟大家说的都一样,做自己,坚持长期主义。

◎论坛嘉宾-重八牛府品牌创始人杜坤

成为区域头牌—跨区域发展—长久发展三步曲中,最难的是哪个模块?

吴红涛:

扩张这块其实我个人理解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节奏,不能太快,太快容易给自己拉倒,也不能太慢,太慢容易掉队。

一个是势能,从我个人的理解上,我认为以前的品牌都是先到一线城市,(运用)一线城市的势能,但是现在就我们品牌来说,我感觉还是要稳扎稳打。

因为从顾客角度来讲,你的品牌势能来自于他能看到你有多少家店,你一个区域有很多店,你就会在当地生活很长的时间,就会让顾客对你产生信任。

从内部来讲,你在一个熟悉的战场,确保每一场仗都给他打出来,然后让你的加盟商、股东、团队有信心,这样在扩张的时候是一个很好的保障。

◎破内卷大会“区域王”论坛现场

姜浩文:

我觉得三个阶段都没有优劣性,拿我们另外一个品牌来说,它已经进驻了国内21个城市,虽然业绩很高,但我们确实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对这个城市的精细化运营。

餐饮毕竟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如果要做全国市场的话,我觉得服务的精细化、对当地市场的敬畏之心,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我自己做生意做了11年了,一直不停的在审视自己的模式,也在进行一些调整,我觉得以我目前的企业能力,23度想走向全国的话,要对每个市场抱有敬畏之心,探讨合作共赢,去把这个市场给做大做强。

七七:

我觉得长久发展的模块肯定是最难的,因为当门店数量越来越多的时候,团队也会不断的扩张,对你的组织管理能力是一大挑战。

在我看来,我觉得组织力是决定一个网红品牌能否长红的一个关键点。

王丹:

这三部曲有时候就像人生一样,我个人的理解,第一个阶段,最重要的是打造一个极致的体验和门店盈利的模型。

第二阶段,要去敬畏当地人的需求,在品牌里做微调,但是要坚持自己亘古不变的东西。

第三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组织力,背后其实是体系建设和人才建设,这些才能给品牌塑造过程中要完成的品牌半径、运营半径和工业半径等提供基础支持。

◎破内卷大会“区域王”论坛现场

杜坤:

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不是特别好回答,因为我本身所有品牌都在北京本地还没有走出去,所以外面怎么走只能从我自己的认知角度去理解。

目前我们一直在做的,其实是在打磨“店”的模型,因为每个门店它都带有使命,我们会从产品端、服务端和其它特色地方,都做一些调整。

如果这个东西可行,我们会践行到其他的门店重新复制再过一遍,这是我们自己走到今天的方式。

如果要走出去的话,需要考虑当地顾客的需求、生活习性等,这些都需要继续打磨。

我们大概率不会像其他品牌那样,先去把省会城市或者一线城市占到,可能还会是在北京周边去做一个点,然后成为这个区域里面做得最好的。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