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点:
1、成都大运会下的火锅热潮
2、如何降低火锅产品创新成本
3、先人一步,捕捉2023味型密码
第 1414期文 | 田果
火锅品牌各出奇招
“康明!康明!看唉黑儿噗油?”这几天,随着成都大运会的召开,火锅再次稳坐社交头把交椅。成都大运会,外国参会人员牢记“成都火锅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不信你看。先是罗二火锅精心定制了双语菜单,试图帮助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快速融入,金针菇是see you tomorrow,可乐是happy water,看起来上面的英文不是为了交流,而是为了进行文化输出。
◎菜单还有亮点
安排双语菜单的还有成都的咕噜火锅,他们还为外国友人准备了“特殊化定制服务”。
咕噜火锅创始人小张说,之前接待过叙利亚的国家官员来学习考察,发现他们必须要清真食品,吃的是番茄汤和牛羊肉,所以这次提前准备食材,满足客户的特殊菜单要求。
再比如,门店也会准备一次性刀叉和高脚杯,以满足外国游客的用餐需求。餐饮定制化,是基于不同国籍/地区的客户,在他们本有的饮食习惯上,进行定制服务,让客户感到宾至如归。
◎咕噜火锅的热闹就餐场景
接着是一则短视频刷了屏:一群外国人涌入大运村外的某家火锅店,老板淡定摸出翻译软件:鸳鸯锅还是红汤锅?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双方淡定完成点单。
当然,因为开始不熟悉当地饮食文化,有人还出现了一些乌龙行为。比如来到串串店,却只点啤酒不吃饭。于是很快,火锅店、串串店、烧烤店开始出现卡拉OK业务。
还有不信邪的,有位波兰运动员第一次尝试成都串串,自信地呲着门牙点了个中辣口味,结果一顿饭下来,就被辣到扶着街边的电线杆子直咳嗽......
大产品微创新,降低成本
流水的外来客,铁打的火锅营,大运会期间,成都火锅品牌各出奇招、花式揽客,其专业性和反应速度再次刷新了大众认知。
作为中式餐饮品类之王,火锅一直被认为是门好生意,当整个餐饮行业脚步放缓,火锅业依然保持着扩容态势,整体规模超5000亿元,占据餐饮市场的14.7%。
消费端需求逐渐膨胀,也倒逼后端供应链不断用创新产品打开市场的增量需求,因此也诞生了不少业内“专业选手”,比如深耕复合调味料行业29年的川海晨洋。
据统计,市面上点单前三的锅底味型,分别是:牛油锅、番茄锅、菌汤锅。而他们今年走了一个产品创新逻辑是:在大产品里,做适当的微创新。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三款创新型底料产品能为火锅老板带来什么?
◎川海晨洋总经理王洋在破内卷大会分享
√首创焖制工艺,还原老火锅香
提起传统牛油火锅,大家的反应就是重麻重辣,很燥、上火、吃完肠胃不舒服。一款“不上火、不伤胃、麻辣柔和、味道没有地域限制”的锅底成迫切需求。
基于此,川海晨洋推出王炸产品-焖制火锅底料,一经面世便受到众多火锅品牌青睐,为什么它能攻克痛点,实现色泽加倍、脂香加倍、好吃不伤胃?
主要在于它借助了专利焖罐恒温焖制工艺,在第一次焖制过程中,底油融合完成后,由密闭管道进入全密闭炒锅,进行风味压缩与回填,香味被底料重新吸收;底料炒好之后,通过密闭管道进入焖制罐,进行8小时以上的第二次焖制,让所有原料充分融合。
在颜值上,红里带金的汤色感官,给顾客强烈的视觉冲击,锅底卖相出色,让人一看就很有食欲;在口味上,首创焖制工艺,放大了牛油的油脂香味,底料脂香加倍,还原了地道老火锅风味。
◎焖制锅底,色泽鲜亮
√沙瓤大番茄,裹味能力增强
一直以来,番茄锅底有个痛点,就是烫菜的时候,味道很难吸附上去,简言之,食材不好入味。
洞察到该现状,他们研发出沙沙番茄底料,把番茄的新鲜感融入底料之中,沙瓤口感突出,汤底浓郁,久煮不败色。
川海晨洋总经理王洋说,“这款产品追求的是比较浓郁、丰富的口感,番茄有颗粒感沙沙的感觉,它对菜品的附着力非常强,吃了后口味的丰富程度很饱满”。
√菌鲜汤细腻,巧克力般的丝滑
“当时我们在做丝滑菌汤底料的时候,希望去寻找那种‘巧克力般’丝滑的口感,在技术上做了非常多的尝试”,王洋介绍道。
于是,他们颠覆传统菌汤配方,在牛肝菌基础之上,入料滑子菇强化口感,兼顾营养价值与美味,汤底顺喉入胃,顾客体验感强,形成行业流量抓手。
尤其在应用方面,采用“一体料”,菌菇颗粒看得见,加水/高汤即可上锅,缩短顾客等待时间,增加翻台率。
◎巧克力般丝滑的菌汤锅底
先人一步,提供解决方案
如今是餐饮流量时代,各类型的餐饮业态尤其是火锅业态,也更加注重门店的“爆品”打造。
据了解,川海晨洋拥有6000+餐饮品牌、超10w+餐饮门店的服务经验,掌握爆品数据,深谙爆品基因。
王洋举了个例子,去年他们就在网上看到很多肥汁类的产品,测试后发现这个味型也比较丰富,加上线上流量又很高,当时就尝试了一个动作,把这款风味转化了一个场景,拿到火锅上来,让消费者多一个味型选择。
迎合流量做场景转化的还有贵州酸汤,接下来,他们会继续通过风味数据模型,推导出最符合餐饮流量密码的味型,进行场景转化,扩大应用范围。
种种表明,川海晨洋有着自己独特的市场嗅觉,不仅能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产品需求,也具有为中式餐饮提供整体味道解决方案的能力。
再比如,今年突然翻红的冒烤鸭,在前年,川海晨洋就敏锐捕捉到,这个品类可能会是个不错的机会,于是主动接触冒烤鸭类的客户。
◎冒烤鸭示意图
但他们发现当时很多冒烤鸭店里都没有实现产品标准化,在经过数月不断打磨产品,从口味的研发到整个应用sop的落地,包括烤鸭的供应链,他们都做了一个完整覆盖。
周期在调整,环境在变化,整个餐饮业都在进化,王洋也颇有感触:“这几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打破甲乙方的思维,寻求共生的机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他们可以是你的合伙人、房东、消费者、供应商,行业如此艰难,不如与他们携手相伴。”
大运会带来的火锅热潮还在持续,川海晨洋也将继续走在创新破圈的路上,与餐饮企业共同构建一种共生共创且可落地的模式,搅动着火锅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