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拐25年回家6天就改户口:谢浩男的选择,真的冷血吗?

益者三友金子 2025-03-23 16:47:05

“6天就急着和养父母划清界限?太没人性了!”

当27岁的谢浩男在直播中宣布改户口、恢复原名时,一条弹幕刺眼地划过屏幕。这个被拐25年才与千万富豪父亲相认的青年,正站在舆论风暴中心。有人骂他“忘恩负义”,也有人高呼“大快人心”——但这场争议背后,藏着比表面更复杂的真相。

谢浩男本名谢民富。1998年出生的他,两岁时被人贩子从深圳街头抱走,以8000元价格卖到河南平顶山农村,改名“杨旭光” 。

在养父母家,这个男孩住着漏雨的瓦房,高中毕业照里瘦得撑不起校服。为省学费,他大二参军,用退伍补贴完成学业,考上研究生后还在实验室通宵做实验。直到2025年3月14日,DNA比对结果揭晓时,他才知道:那个悬赏千万寻子25年、走遍500个县城的谢岳,竟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认亲宴上,谢父颤抖着拿出珍藏的飞机模型——正是这个玩具引发的争执,间接导致儿子被拐。而谢浩男拒绝300万奔驰和银行卡的决定,让网友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青年要的不是钱,是迟到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身份认同。

“当户籍系统里‘杨旭光’三个字变成‘谢浩男’时,他抹去的不是25年人生,而是一个被偷走的名字。”

“没有养父母栽培,他能读研当兵?”类似言论充斥评论区。但仔细追溯会发现:

- 养父母家拆迁获赔80万,却未给谢浩男一分钱

- 高中班主任证实,他靠助学金和打工完成学业

- 为逼婚减轻负担,养父母曾将他锁在屋里

更关键的是—— 养育之恩的前提是合法。根据《刑法》241条,收买被拐儿童属犯罪行为。当年花8000元买下谢浩男的养父母,本质上与“销赃”无异。

有网友比喻:“难道因为小偷把你家电视保养得好,你就该感谢他?” 谢父寻子25年卖掉两套房,母亲因自责患重度抑郁,这些血泪岂能因“养得好”被抵消?

当谢浩男第一次坐飞机来到深圳时,他摸着舷窗说:“原来云层上的阳光这么亮。” 这句无意识的感慨,戳中了无数人——如果不是被拐,他本可以从小享受私立学校的阳光。

认亲现场,三个妹妹扑进他怀里大哭。大姐哽咽道:“哥,你回来我才能结婚...” 原来为寻找哥哥,她被迫辍学照顾家庭,27岁仍不敢恋爱。而谢浩男在养家被催婚时,亲生妹妹正为他叠千纸鹤祈福。

血缘的羁绊或许会迟到,但不会消失。*谢浩男改户口后,在实验室写下第一篇论文致谢:“感谢生父25年不弃,让我找回被偷走的名字。”

这场争议的本质,是公众对“情与法”的认知撕裂。支持者认为拐卖链条上的每一环都该被追责,反对者则用“情感绑架”模糊是非。

但别忘了:谢浩男至今未起诉养父母,反而在团圆宴上澄清“他们健在”。他坚持用退伍补贴给养家奶奶买药。面对网友攻击,他只说:“我理解所有声音,但人生要向前看。”

当我们在评判受害者时,是否也成了另一种暴力?

不妨做个思想实验:

如果某天你发现——

- 叫了二十多年的爸妈竟是买家

- 亲生父母为你哭瞎了眼、跑断腿

- 你必须在一夜间重构人生认知

你会继续扮演“乖儿子”,还是勇敢找回真实的自己?

谢浩男用改名给出答案。这不是冷血,而是一个被拐者最后的尊严: “我要堂堂正正做谢家的儿子,而不是杨家的‘赃物’。”

当我们在键盘前审判他人时,或许更该思考:为什么总要求完美受害者?改户口不是终点,而是被拐者重建人生的开始。与其争论对错,不如把愤怒对准人贩子——他们偷走的不只是孩子,还有一个家庭活着的希望。

阳光终将照亮每个被偷走的角落,但有些裂痕,需要整个社会来修补。

0 阅读:0

益者三友金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