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车企的"固态电池神话"忽悠多久了?当宁德时代突然调转船头猛攻钠电池,当丰田三星的"2027量产"变成定向测试,当一块电池成本够买辆奥迪A6L...这场持续十年的技术狂欢,终于到了戳破泡沫的时刻。

实验室里完美无瑕的固态电池,装上车就成"脆皮"——这不是段子。某动力电池工程师私下透露:"固态电解质看着像镜子般光滑?放大300倍全是沟壑!"两块电极的接触面就像月球表面,充电时锂离子在坑洞里跌跌撞撞,电阻暴增导致充电效率暴跌30%。更致命的是车辆震动,实验室静态测试数据再漂亮,上路颠簸两小时就可能出现微短路,这哪是电池?简直是移动的"热得快"!
材料成本更让人头疼。根据中科院最新测算,要实现宣传中的1500公里续航,仅固态电解质和锂金属负极的材料成本就达33-56万元。什么概念?这相当于把一辆顶配Model S的电池拆下来单独卖!某车企高管说:"就算我们敢造,消费者敢买吗?60度的固态电池包成本够买三台宏光MINI EV!"

宁德时代的战略转向堪称行业风向标。当同行还在固态电池概念里打转,他们已默默将产线利用率拉升20%,2023年钠电池装车量同比激增300%。第二代钠电池在-20℃环境下放电保持率91%,15分钟快充实现400公里续航,成本却比磷酸铁锂低15%。这记回马枪,直接刺破了固态电池的泡沫。
车企为何集体沉迷"画饼游戏"?某投行新能源分析师一针见血:"资本市场需要新故事。"当液态锂电池性能逼近物理极限,当4680电池量产遇阻,固态电池就成了最好的融资道具。但现实是,连丰田这样的技术大牛,其固态电池测试车至今仍要每天浸泡在液氮中冷却,这样的"实验室宠物"谈何量产?

更令人细思极恐的是安全性。液态电解质的"自愈合"特性在固态体系里完全失效,锂枝晶生长问题被放大十倍。北京理工大学爆炸实验室的测试显示,针刺固态电池时虽然不起火,但内部短路产生的瞬间高温足以融化电池壳体。这哪是安全升级?分明是换了种死法!
消费者还要被概念营销绑架多久?看看行业老将的清醒判断:前工信部部长苗圩直言"十年内仍是液态电池天下",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公开表示"固态电池上车≠上市"。当技术大牛都在泼冷水,普通消费者何必为镜花水月买单?

这场持续十年的技术狂欢,终将回归商业本质。就像燃油车时代的内燃机热效率之争,真正改变行业的从来不是实验室里的极限数据,而是能大规模商用的平民技术。或许十年后再回头看,2023年宁德时代转向钠电池的战略抉择,会比所有固态电池的PPT都更值得铭记——毕竟商业世界的真理永远是:能落地的技术,才是好技术。
自媒体很多都是一些失业了找不到工作的人,能力差的一塌糊涂,搞一些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
技术问题,只要发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这就像当年造飞机发动机一样,需要不断试错,理论结合实践探索实验,小编是收了卖钠电池的供应商的钱吧。
这种完全没有根据胡扯八道的媒体就该封杀!全世界都在研发固态电池,而且已经接近量产了,你拿一个所谓匿名工程师的话,就否定了全世界,哪来的自信!
估计他们发现一旦固态电池量产了,后面固态电池的护城河就没有了,也没有增长预期了,所以还不如让它活在 PPT 里面,他们是旧时代的王者,也是固态电池里面的落后者,做自己优势的东西很正常[鼓掌]
固态电池就是个笑话
固态电容都比电解电容好,你们觉得呢,好多充电器都换固态电容了,这样寿命更长,稳定性更好,性能也好,电池储电和电容不同,但,不会像小编说的不堪,而且说固态电池缺陷,那也只是实验室问题而已,真正出来也必须克服这些问题。不然人家砸自己招牌??就像有的人必须维护自己换电市场而不是搞快充,有点像手机,200瓦快充好用还是换电池好用。你们自己觉得呢
这才是真像
宁德时代什么时候的最新发言?最恶心的自媒体就是你这种捕风捉影无中生有胡编乱造的谣言制造者,信你的都是傻逼,拉黑不送。
也不能完全否定,工业产品只会越多越成熟,产量上来就便宜
钠电池的问题在于能量密度,这个很大一部分在于负极材料的承受力,钠电池储能和低温表现比锂电好。
可反复充电的固态电池,是未来技术,未来再搞,或者未来有其它技术替代。现在最好的技术是装个5度电的电池,80kw的电机,配上150马力的发动机做混动!!!2吨重车子,油耗控制6升以下(任何工况)!!!现在还没做到,好好做!
磷酸铁锂已经足够安全,功率密度也够用。固态出来只是锦上添花,等慢慢降价就是。
比起锂电池,钠电池的能量密度低很多,用来做储能还不错,但不适合放车上
固态电池改变的可不是汽车,如果真成熟的话,首先掀起的应该是一场新军事装备的革命
二傻子螺丝工才相信固态电池快量产了,所以,有些人的脑子就适合打螺丝当韭菜!
比亚迪2027年固态电池实现量产。
小船好调头[得瑟]
有没有这么一种可能:多个公司都在研究固态电池,没研究出来的公司在说固态电池不好、问题多多,研究的有眉目的公司不发表意见,只管自己在实用化方向努力研究
很多公司说自己在研究固态电池,哪一年哪一年量产,殊不知就算是固态电池研究,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大公司投入的人力物力也甩他们几条街
宁德时代也就吹牛皮的本事,看过他好几条新闻,牛逼满天飞实现不了
成本就是核心问题。
固态电池只是成本问题和量产问题,技术上已经解决。钠电池容量太小了。
在评论圈都是一些电车界的专家和富翁在评论,富翁这个品牌买了一辆,那个品牌买了一辆,基本家家几辆电车,专家界的石墨烯,固态,纳离子,刀片,等等讲得头头是道,其实现实中脚踏十一号,幼儿园毕业,大多给钱就吹那种,这社会怎么了?
还是去解决氢氧燃烧发动机效率,能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以上,要电池污染环境。
被忽悠的不是方向,是进度
小编是为液态电池做最后垂死挣扎的嘶吼!!!
固态电池的突破不会是在宁德
自己不行,难道别人也不行吗?
宁德时代不是号称有能量密度达到每公斤550的吗
把甲母牛吹死、继续吹乙母牛、丙母牛待机等待
能把糊弄不下去说得如此清新脱俗,也辛苦你了……[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宁德想挤牙膏,谁先出固态电话,谁喝头汤,宁德电池一哥,怕被后来赶上
哪里来的狗东西,拖出去斩了
钠电池早就出来了啊,用在电驴子上挺合适,价格低,续航短
终究要给小日本交专利费嘛?钠电池
我觉得人就是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才是人厉害的地方,你回到古代,说人都可以上月球了,人可以在天上开飞机,人造的原子弹可以灭一个国家,谁都把你当成神经病,方向没有错,过程罢了
固态电池这个都吹了几十年了,始终是过几年某某又推出新固态电池,结果一个成品都没出过的东西,也就是骗投资,但是年年都有人入坑的,年年ppt年年赚
如果是这么好,电动车迷茫了
说到底,就是电池车现在的电池就是过渡产品[得瑟]
我记得丰田早早就从固态电池赛道掉头了
原创性的突破不可能在国内出现的
所以说只能玩一玩工业垃圾的电瓶车。[得瑟]
天天吹,没有一样吹成功的。从以前的石黑稀,刀片,固态,呵呵!一个比一个能吹
固态才是未来,其他都是过渡
什么时候出核聚变电池,在线等有点急
钠离子电池不可能大行其道
钠离子也可以做成固态的呀
丰田是电池技术大牛???
一天到晚骗,骗国补骗韭菜,眼看着别人说固态玩不下去了,又玩新花样!从造模仿丰田的F系列开始,哪天把车质量当回事了?
只要是有需求、有市场,其他企业都会继续研发。
都2025了还活在2023里
钠电池,那着了以后用水泼更猛
没吹一样真东西[呲牙笑][呲牙笑]
不自燃,密度高,就这两点固态电池就必定会普及,你不行不代表所有企业都不行!
拿概念骗研发补贴
这是为最后的传统动力电池去库存呢!坚决不能上当受骗!
自媒体真能扯淡。
资本的炒作,就是为了套路股民而已
跟石墨烯电池一样,说了30年都没办法量产
管我啥事,我又不会买电车
这种垃圾危言耸听,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
我觉得小便还是能公正的评价固态电池的问题
不懂,希望能有突破!
我就等着钠电池快快量产上两轮电动车🛵
这文章也能发得出来?!!!!!!
2023年的文现在发?
这都是有钱人玩的,跟你们有什么相干!
如果我没记错,宁德好像去年发布了他的固态电池[抠鼻]
告诉你先别指望,先把现在生产的车消费了[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钠电池突破到实际应用?还有很长路要走呢,刚有媒体唱衰宁德没落,比亚迪崛起,宁德这就换赛道了?
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在一开始就点错了新能源的科技树?
比亚迪都说了几年后要量产,我估计技术要快成熟了
电池是谁发明的?
其实都是AI胡说八道,现在的各种资讯哪有真的?!
什么转头,有资金有人力,两条路走不行啊。高端用固性能高,低端用钠成本低。
垃圾AI文
自媒体哪有专业,都是收钱办事的,
真假难辨拭目以待吧
胡说八道自媒体,说固态电池不成熟可以,为什么拉上宁德时代?
吹牛逼第一[点赞][点赞]
前一段时间自嗨的欲仙欲死,甚至说央媒也出来联播,以后没结果的或者科学不能定论的能不能等一等再说,多丢人啊[扁嘴]
丰田的电动很牛么。。。出了款纯电还是广汽埃安霸王龙换壳。。。[得瑟][得瑟][得瑟]
电车标杆特斯拉准备转向水喷氢发动机了,电车没前途!
什么屁都是他们放的,龌蹉的垃圾
干脆上核电池算了
管你固态还是液态,买车的在乎的是充一次电能跑多远,电池能用多久。卖车的买车的都会用脚投票
丰田做不到别人就做不到?
去年吹飞天,说什么2025量产[笑着哭]
现在真的不知道买什么车!
是时候把我那数不清灵脉和灵石矿对外开放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换个名字,继续收割小白鼠韭菜[呲牙笑]
你干不成,不等于别人干不成
电池车不讲电池报废回收处理问题,买电池车的人要为废旧电池污染环境付出代价的。
文中出现:丰田这样的技术大牛。我笑了
国家都说了,2027正式装车上市,2030年全面替换。你这是完全唱反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