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GDP从世界第九一跃成为第二,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可以说创造了诸多奇迹。
但也有一些事实摆在眼前,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存在很多不可复制的“红利”,这些都是毛主席为我们创下的,如今,红利已过,剩下的真的只能靠我们自己了。
图|毛主席
第一:毛主席进行的土地革命,让中国获得了巨大人力成本优势上世纪90年代,中国农民工的月薪基本在200元左右,到了21世纪初,很多农民工一个月的工资也只是上千元左右,可能数据有所偏差,但大同小异。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日本等国家的工资已经是中国的好几倍,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农民工可以接受这样的工资呢?
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就有1.2亿人,他们大多数的工作是纺织厂,或者一些小商品行业。
为什么农民工可以接受这样的工资呢?换言之,因为我们有土地,即使没有了工厂的收入,我们回到家乡仍然可以种地为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百废待兴,不久毛主席便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土地改革。
其实这件事,在新中国成立前,毛主席在青年时期就意识到问题所在。
毛主席出生在湖南韶山,他从小就问过父亲,为什么有的家里很穷,干了一年活到头来连吃的也没有?这就是因为很多农民自己是没有土地的,他们给地主种地,如果地里收成不好,最后自然是什么都没有得到。
这就是旧中国的土地制度,是极其不合理的,首先,人数并不多的地主却占有农村80%的土地,贫农辛辛苦苦一年,却得不到温饱。
青年毛泽东从小就意识到问题所在,所以他的革命思想成熟后,致力于发展农民运动,他也看透了旧社会的本质,看透了旧社会贫穷的原因所在,甚至是根本性的问题。
青年毛泽东开展革命运动后,多次在长沙带领农民冲进地主家,开仓放粮。以后在革命生涯中,凡是一个地方得到解放,毛主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农民分田。
但战争无情,不管如何打土豪,分田地,最后因为全国没有解放,这个问题就仍然存在。
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曾在晋察冀和东北开展土地革命,甚至在西柏坡还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影响很大,其中就有规定:废除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意思就是,农民分到土地后自己种的粮食最后都是自己的,这样就不仅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还有余粮,这对于生活困难了半辈子的老百姓来说,再好不过了。
据说当时蒋介石得知毛主席在大搞土地运动时,他笑着说:“毛泽东又搞这一套,永远在和农民打交道。”其实蒋介石大错特错,这就是他和毛主席的根本区别。
只有了解了中国,才能扎根下去。1927年毛主席发动秋收起义前,曾和青年周恩来探讨过这个问题,周恩来十分烦恼地说:“润之,你说蒋介石要人有人,要枪有枪,我们要什么没什么,这怎么斗。”(蒋介石为黄埔校长,他的很多将领都是他的学生。)
青年毛泽东说了一句话,直接点醒了周恩来,他说:“你想想我们中国什么最多,农民最多!他们长年受到地主和军阀的压榨,他们就是遍地干柴,倘若有一个火星子,那就是熊熊大火!”
所以,毛主席发动了秋收起义,拉起了农民的队伍,最后他上了井冈山,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即便如此,当时蒋介石仍然嘲笑毛泽东是去当“土匪”了,实际上毛主席的做法是完全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的。
1950年1月,中央决定开始解放区大面积实行土改,当时逐步废除了“地主”这个身份,按照毛主席的意思,给地主也分给一定的土地,让他在劳动中改造为新人。
地主也是人,也要和普通人一样劳动,这就是人心所向。资料显示,当时有3亿多人口获利,分到了土地,到了1952年底,全国基本土改完成,彻底消灭了封建时期遗留的、老百姓贫穷的根本问题。
首先要清楚,在清朝以前,每个朝代的人口都没有超过一个亿,尽管连年征战,但人口一直在国家可控范围内。
一直到明朝张居正改革了税法后,才大大增加了人口,但清朝时期,由于战争影响,老百姓家里入不敷出,也根本不敢多生。
《辛丑条约》里公布的数字是“大清四万万五千万臣民”,也就是当时人口大约为4亿人。从清朝灭亡,到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口基本持平,主要是受到几十年战争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对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当时中国刚刚经历过战争,百废待兴,资源和资本都十分缺少,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人力资源。
资料显示,1949年中国人口共有5.4亿,到人口爆炸的年代,也就是80年代初,人口已经达到了9.7亿,也就是在30年内,人口增长了6亿。
用现在眼光来看,当时的人口增长实在是太可怕了,当时邓小平和陈云同志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专家预计,如果不加以控制,100年以后,也就是2080年,中国人口可能会达到42亿人。
面临这么大的隐患,所以才有了接下来的计划生育政策。
但是,这给中国此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红利,这意味着,从1949年后来30年内出生的人,因为兄弟姐妹很多,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养老负担,和子女教育负担的。
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全身心投入生产建设中。有人说,出生在那个年代的人,勤劳肯干,敢打敢拼,实际上这和出生环境有关,他们享受到了毛主席时代的种种良好政策。
这里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30年内为什么会增长那么多人。第二,如果现在放开生育政策,会发生什么?
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人,有三个原因。
一是法定结婚年龄低,根据1950年5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其中规定女性18周岁,男性20周岁就是法定可以结婚年龄。在农村地区,早婚的现象极其普遍。
二是政府也鼓励多生,当时农民有了土地,工人有了工作,结婚的愿望就比较强烈,结婚的彩礼和嫁妆也相对较轻。
第三是有了良好的医疗条件。战争年代因为医疗条件不足,很多孩子出生夭折的现象司空见惯,所以医疗条件的改善,明显提高了新生儿的存活率。
另一个问题就是,如果现在再次放开政策,会发生什么?从结婚上看,随着彩礼和女方要求的增高,生男孩的压力明显要高于女孩,从教育方面看,多个孩子的教育除了经济上的开支,还有思想上的开支。从生活上看,住房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
因此,现在的很多人只看到了老一辈家里养了七八个孩子,他们可以赚钱养家的巨大好处,却没有看到他们养育多个孩子的巨大辛酸。
当然,这里面有复杂的历史原因,总之,毛主席的这些红利已经过去,剩下的就是靠我们去打拼了。
上世纪90年代,在深圳有一句话,说这里遍地是黄金,只要你胆子大,就可以赚到第一桶金。甚至说,中华大地遍地也是黄金。
中国在当时的经济活力,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人人都抱有一颗赚钱的梦想,这是因为,毛主席时代已经把社会打造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现象。
30年多的发展,中国已经有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连一辆汽车都无法完整地造出来,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的制造业已经慢慢崛起,那些“洋火”“洋车”进口物品已经慢慢消失在大众视野。
另外就是国力基础,1964年我们爆炸了自己的原子弹“邱小姐”,在国际上的威望也大大提高,这就给了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信心。
其实,现在很多重量级的企业家,基本上都是在80年代90年代开始创业的,他们可以闯荡出来也有很多机会和挑战,当然也离不开丰富的人力资源。
毛主席时代留给我们的红利远远不止这些,想想这些年的变化,毛主席的高瞻远瞩都是无以伦比的。
如今,回望30年来中国的发展,已经在不停地向前,农业,科技,教育一切都生机勃勃。
回望一个世纪以来的老革命家们的付出,他们为后辈留下了多少宝贵的资源,前辈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他们九泉之下一定很欣慰,因为这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