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贺子珍来到上海,陈毅市长亲自给她安排了住处,加上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和侄女等人,经常去看望她,她看到十分欣慰。
一年后,华东医院对贺子珍做了全面的检查,发现贺子珍“右肺及胸壁都金属异物”,贺子珍对此结果坦然一笑。
这让人不禁感叹,此时距离长征已过去多年,贺子珍体内的弹片也摧残了她多年。
鉴于此,上海民政部门请示上级,给贺子珍颁发了残废证,每年都可以去领取补助,但贺子珍说:“我现在没有什么困难,挺好的,这些钱还是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吧。”
关于受伤的一段往事1934年10月,红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史称长征,当时情况紧急,毛主席一直在前方指挥战斗,贺子珍跟着董必武和徐特立等老先生,跟着休养连出发。
长征路上是艰辛的,全程历时两年,途经山川峻岭、泥泞沼泽、草地沙漠等各种恶劣环境,面对敌人的疯狂追捕和围剿,以及物资缺乏、食品不足、士兵伤亡等问题。
1935年3月,红军走到贵州盘县的一个山村,贺子珍跟随休养连的战士们一起休整,当时贺子珍刚刚生了孩子,身体很虚弱,康克清等人希望贺子珍好好休息。
据日后孔东梅回忆,(孔东梅是贺子珍的外孙女,李敏的女儿)贺子珍在长征时曾生下一个女儿,但只见了一面就留在老乡家了。
那天下着大雨,贺子珍马上就要分娩,但四周没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最后警卫员找到一个老乡的窝棚,看起来是有人住过。
等不及了,医生就在这种环境这种条件下为贺子珍接生,但前方战况紧急,后面追兵不断,赶路不能停下来,贺子珍毅然说:“把孩子送给老乡吧,我们带走会给战士们造成不便,甚至哭声会招来敌人。”
临走时,贺子珍把仅有的几块大洋放在了孩子身边,最后看了一眼孩子,战士们便抬着贺子珍离开了。
那应该是贺子珍和毛主席的第四个孩子。
然而这次,命运的不公再次降临在贺子珍身上。
在盘县休养时,贺子珍本来和康克清等女红军在一起聊天,但是突然有人喊“敌机来了!”,所有人都马上去树底下,或者土坑里隐蔽。
但敌人的飞机实在是飞的太快了,还没有一分钟,敌机就发出了刺耳的轰鸣声,然后一排排的机枪子弹扫射下来。
大家都惊惶地趴在地上,还有人喊着:“快隐蔽,隐蔽!”贺子珍看到好几个战士被子弹打中,鲜血直流,几个战士马上用担架把伤员抬走。
但敌人是残忍的,扫射过后,他们开始朝着下面投弹,不远处已经炸开了花,贺子珍身边的那几个战士,还在抬着伤员走,他们正暴露在敌人的视野里。
贺子珍听到一颗炸弹飞来,越来越近,贺子珍顾不上那么多,飞快朝着那个受伤的战士扑过去,但炸弹已经落下,在贺子珍身后爆炸了。
几个红军女战士看到这一幕,撕心裂肺地喊着:贺大姐!
等到硝烟散去,大家赶紧去检查贺子珍,发现贺子珍把那个受伤的战士紧紧护在身下,她自己的背后已经血肉模糊。
据当年的知情人回忆,贺子珍的后背惨不忍睹,鲜血直流,贺子珍当即失去了意识,晕了过去。
很多战士感觉到大事不妙,马上让人去找唯一的医生,李医生。同时让人火速报告毛主席。
当时医生赶到后,发现贺子珍身上有17处伤口,弹片已经深入体内,医生给贺子珍做了简单的包扎后,摇了摇头。
原来,由于条件有限,医生只能取出贺子珍身体表面的弹片,深入体内的弹片只能去大医院做大手术才行,但是长征路上缺医少药,更别说做手术了。
但又不能不赶路,此时有人提议,把贺子珍留在老乡家吧,也不会给战士们添麻烦。
毛主席在前线得知贺子珍身负重伤,他当即说道:“绝对不能把贺子珍丢下,这荒郊野地,留下她就是放弃她了,就是抬着也要抬走。”
就这样,贺子珍被战士们抬着赶路,医生每天给贺子珍处理伤口,毛主席也匆匆赶到贺子珍身边,对贺子珍说:“子珍,你是坚强的,你受苦了。”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贺子珍一直坚持走到陕北。
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对外报道了贺子珍,他描述:照片上这位笑容灿烂的女性,就是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妻子,贺子珍。
但贺子珍也没有想到,她和毛主席如此美好的婚姻,居然在一年后,因她的一个决定,走向了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