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以色列导弹击中身亡,印军拼死抢回遗体,联合国为其降半旗

同巍聊历史 2024-02-17 06:10:13

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以色列和巴基斯坦的“恩恩怨怨”再度上升为世界关注的热点。

当冲突加剧,战争爆发,最终无辜受到牵连的只有两国的人民,有人形象地把加沙比作儿童的坟场,就连许多医院也在顷刻间化为废墟。

中东地区的热点问题始终难以解决,我们甚至很难去说这件事究竟谁对谁错。

而在十八年前的那次巴以冲突中,就曾有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校参谋,被以色列导弹击中,最终不幸牺牲。

这个人名叫杜照宇,在当时作为联合国军事观察员,驻留巴以战场战地,负责战事监督工作。

按国际规定,任何国家、组织都不得将联合国视为军事目标。

但当我们分析完现场局势,拿着烈士牺牲的这件事向以色列讨要说法的时候,却得到极其令人气愤的回应。

那么以方对此,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战火无情酿灾祸,烈士信念永长存

杜照宇自幼酷爱军事,并在高考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硕士毕业后,他先后担任国防部参谋,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武官秘书等职。

也是从那时候起,杜照宇逐渐接触到外交工作,并深深陶醉其中,加上外语基础出色,业务能力又强,在此期间成长迅速。

2005年12月,杜照宇以中国维和队员的新身份飞赴黎巴嫩执勤。

而当时的中东地区已经陷入战火肆虐之中。

杜照宇在这里担任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军事观察员,实际上是出于中立身份的。

况且《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

任何国家、任何组织都不应该把联合国视为军事目标,否则这是对基本宗旨和原则的严重违反。

当然,子弹不长眼,战场上到生死离别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关于军事观察员这个职位,其不同于扛枪冲锋在前的战士,它属于军队文职的一种。

主要职责是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外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信息,自然也包括对战场情况的记录。

但其实,针对本次杜照宇烈士牺牲的案件,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杜照宇当时工作的地方是在希亚姆的一个哨所上。

这里处于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三国交界地,本身边界便是冲突的焦点,更何况是当时战火漫天的中东地区。

即使是面对这样的环境,杜照宇和他的战友们都没有退缩,依然在尽职尽责地履行他们的职责,完成每一项任务。

可就在2006年7月25日夜间,以色列突如其来的袭击酿成这场灾祸——以色列公然对联合国观察哨所发动袭击,随之而来的战机的轰炸,炮弹的落地。

共有4名驻扎在此的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牺牲,包括来自加拿大、奥地利、芬兰的观察员战士,以及中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

舍生忘死为战友,牺牲终来难定音

一方面,战士的牺牲是悲痛的,但其实,杜照宇或许本可以避开那次的轰炸行动,只不过,他把生的机会给了战友。

当时,随着黎以局势的再度恶化,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决定把在黎巴嫩哨所执勤的人数,由5人减至4人。

又因为一名奥地利观察员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杜照宇所在哨所换哨,这样一来,就可以有2人撤离。

可杜照宇全然没有退却的念头,反而主动要求留下来。

他见一名澳大利亚籍女观察员生病,另一名爱尔兰籍观察员年龄较大,便把撤走的机会让给了他们,自己则义无反顾地坚守在死亡边缘。

杜照宇以及其他三名牺牲烈士的义举之高风亮节显而易见,但反观以色列对于这件事的回应,不禁让人唾弃。

他们声称希亚姆哨所受袭事件纯属“误炸”,并直言不讳地说道:

“观察员死亡的真正原因难以确认,可能源自以色列国防军,可能源自真主党。”

次日下午,我国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紧急约见以色列驻华大使,希望对方彻查事件真相,并道歉。

驻华大使海逸达代表以色列政府致以歉意,也表示会调查此事。

但唯一不变的一点是,这纯属一场失误,并非有意为之。

事件还没有开始调查,就立下这般肯定的结论,未免有些操之过急了吧,很难不引起别人的猜忌。

更何况,联合国军事观察站驻扎在希亚姆哨所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营地周围、车辆、人员服装上都刻有明确醒目的联合国标志。

毕竟,以色列总理奥尔默曾亲自保证,联合国部队及其据点不会受到军火炮的袭击。

当然,战火无情,这种事情很难打保票。

可就在袭击事件的当天,联合国军驻黎联军指挥官佩里格利尼就多次和以方交涉,要尽最大可能保护希亚姆观察站免受袭击。

最后的结果是当天夜晚,希亚姆观察站被炸,4名维和队员牺牲。

8月2日,烈士杜照宇遗骸及其遗物乘专机抵达北京南苑机场。

作为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牺牲的第8名中国军人,杜照宇英雄的生命定格在34岁,追授一等功。

联合国授予其达格·哈马舍尔德勋章,并为其降半旗,这是对他生命奉献与人生价值的肯定。

而他的军衔也就定格在中校,如果没有牺牲,或许年纪尚轻的他在未来会成就斐然。

一杯清酒洒碑前,一抷黄土敬青天

有一种信念叫红色信念,有一种力量叫中国蓝盔。

几十年来,4万多人次的中国军人义无反顾踏上维和部队,奔赴柬埔寨、刚果(金)、黎巴利比里亚、苏丹、南苏丹、马里等地执行任务,出兵规模位居常任理事国之首。

中国参加维和行动34年,先后有16名维和军人牺牲在异国他乡。

2016年7月20日,中国军事观察员陶辰力任期已满,本应回国的他却申请了技术延期14天。

因为,不久后就是杜照宇烈士牺牲10周年纪念日了。

站在希亚姆哨所旧址前,陶辰力百感交集,他们摘下蓝色贝雷帽,向纪念碑深深地鞠了一躬。

每年的清明时分,只要有中国维和部队身影的地区,就会举行类似于这样的祭奠活动,一杯清酒洒碑前,一抷黄土敬青天。

2009年,罗杨入选维和部队,奉命参加黎巴嫩维和行动,她告诉父母:

“我要去黎巴嫩了。”

母亲的回答让她心头一颤:“是杜照宇牺牲的那个地方吗?”

也是在那一年的清明祭奠中,罗阳在日记本中写道:

“我曾从当年新闻报道的字里行间聆听过你生命的绝响,怎料今时今日竟能与英雄有历史的交汇。”

结语

根据联合国相关规定,烈士遗体均应运回国内安葬,但烈士的精神会在任务区薪火相传。

您曾经驻足守望的这片土地,会永远铭记我心,烈士碑前,英雄山下,祭文是对您的赞歌,家国永安是对您的礼赞。

我们在此深切缅怀,纵使相隔万里,依旧接您回家。

-END-

【文|此间】

【编辑|长庚】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