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温家宝“股价的一半是想象,另一半才是基本面。”——巴菲特
很多投资者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认知误区:只要研究透彻企业基本面,就一定能赚钱。 但事实是,你真正赚到的钱,来源于市场的错误,而非企业的成长!
二级市场投资者面临的核心挑战并非单纯分析基本面,而是判断市场预期的准确性。研究基本面只是手段,目的是评估市场大众的预期是否正确。
然而,中国部分“巴菲特们”宣传,只要企业基本面良好,投资就必然带来盈利。
这种观点片面且缺乏深刻理解。
如今,我提出批评,并非出于无礼,而是追求学术上的真相。
我自嘲“无教养”,实则是因为矫枉必须过正。
研究基本面 ≠ 赚钱,市场预期才是关键!在二级市场,投资者面临的最大挑战 不是企业的基本面,而是市场对基本面的预期是否正确。
股票投资人的命运往往取决于预期的差异。股票市场的诞生,使“预期”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变量。预期被认为是经济运行中最关键的要素。

正如温总理所言:“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这里的“信心”,本质上指的就是预期。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相较于传统的生产要素(如钢铁、水泥、石油),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对经济影响更大。
在二级市场这一虚拟经济的主战场上,其“虚”主要体现在价格,而价格的核心驱动力正是市场预期。
尽管预期的根源源自基本面,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对基本面长期前景的判断。这种现象类似于奴隶定价——其价值反映的是未来劳动的预期。在以预期为核心的经济体系中,股票定价本质上基于市场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想象。
这正应验了马云的那句名言:“未来已来。”

例如,寒武纪在初创阶段或许尚未盈利,但市场预期其未来具备盈利能力,因此赋予其较高的估值。未来尚未发生的经营成果,已经反映在当前的价格中。这意味着,所有股票的定价都包含了对未来的预期,这正是虚拟经济的一个核心特征。
股价并不完全取决于企业的真实业绩,而是取决于市场对企业未来业绩的 预期。即便企业业绩没有增长,股价依然可能上涨;相反,即使企业增长了,如果预期未能超出市场预期,股价也可能不涨。 股票市场的本质:预期决定价格股票市场的本质,便是围绕未来的定价。在这一体系中,股价主要取决于市场对未来的预期,而非当前的基本面数据。换言之,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核心工作,是研究市场大众的预期,而非仅仅关注企业的基本面。
我从事价值投资研究已三十年,深刻意识到,中国许多价值投资者并未真正理解二级市场的投资逻辑。他们往往认为,研究基本面就能获得稳定回报,只要深入理解企业基本面,盈利自然水到渠成。
这种观点曾长期误导我,但如今我认识到,这完全是谬论。
股票市场作为 主流的虚拟经济,其“虚”主要体现在:
股价主要反映市场参与者的预期,而非企业当前的基本面。企业尚未发生的未来经营成果,已经被提前计入股价。⚠️ 基本面研究得再精准,也可能赚不到钱!如果市场上所有人都对企业的基本面预期正确,股价已经充分反映了这些信息,那么你的精准研究 并不会带来额外的投资收益。
如果所有市场参与者都能准确预测基本面,那么市场的预期就是完全理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投资者的预测完全正确,他也无法获得超额收益。这说明,基本面研究并非决定投资盈利的唯一因素。即便企业基本面不断改善,若其增长未能超越市场预期,投资者仍可能无法实现盈利。

从形式逻辑上看,要在二级市场盈利,卖出价格必须高于买入价格,否则就必然亏损。因此,作为价值投资者,必须严格遵循这一基本逻辑。即便是在价值投资的框架下,若卖出价格低于买入价格,那便是做慈善,而非投资。那么,什么情况下卖出价格会高于买入价格?
答案有两种可能:
企业业绩增长驱动股价上涨——例如,当市场中的投资者普遍理性,如巴菲特、芒格等,他们会根据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合理定价。如果企业利润从1元增长至50元,那么股价自然会上升,投资者便能实现盈利。市场情绪波动带来的估值变化——某些企业长期业绩稳定,如自来水公司或发电公司,市盈率通常在15-20倍左右。但如果因市场悲观情绪,市盈率骤降至5倍,而后在情绪回暖时回升至30倍,投资者仍能通过低买高卖获利,即便企业业绩未发生实质性变化。这种模式正是格雷厄姆的投资逻辑,早期的巴菲特也采用类似方法,即“捡烟蒂”策略。✅ 真正的赚钱方式:发现市场的错误预期,并利用这种错误获利!在市场情绪悲观、低估值时买入;在市场情绪极度乐观、高估值时卖出! 价值投资的真正核心:纠错!二级市场的价值投资者,本质上是市场错误的纠正者。
当市场情绪极度悲观时,你买入。当市场情绪极度乐观时,你卖出。 中国股市的现实“股价的一半是想象,另一半才是基本面。”——巴菲特
在中国股市,不到三分之一的股价是基于基本面,其余都是基于市场想象!
事实上,这种盈利模式同样适用于苹果公司。以巴菲特为例,他在2016年以10倍市盈率买入苹果股票,2020年以30倍市盈率卖出。在此期间,苹果的业绩仅增长一倍,而股价却增长了六七倍。这正体现了价值投资的精髓:市场情绪和预期变动,往往比企业基本面的变化更能影响股价。
自二级市场诞生以来,预期便成为股价波动的核心驱动力。那么,这种预期是谁的预期?并非巴菲特、芒格等理性投资者的预期,而是由亿万市场参与者共同塑造的非理性预期。

例如,《哪吒》电影的爆火使光线传媒市值一度突破千亿,而杭州钢铁明言自己与算力和高科技毫无关系,股价仍暴涨。这些案例表明,市场预期往往并不理性,正因如此,才存在逆向投资的机会。
价值投资的核心,在于投资者不必等待企业业绩增长,而是利用市场的错误预期获利。价值投资者的本质,是纠错者和纠偏者。企业股票一旦进入二级市场,一个全新的定价机制——大众预期——便成为决定股价的主导因素。股价更多取决于市场情绪,而非基本面。巴菲特曾说:“股价的一半是想象,另一半才是基本面。”在中国市场,这一比例甚至更低,不到三分之一的股价基于基本面,其余皆是市场想象。
真实案例: 一部电影《哪吒》让光线传媒市值飙升至千亿! 杭州钢铁明确表示自身与DEEPSEEK无关,但股价依然暴涨!这说明,市场预期,远远超过基本面本身的影响力!
市场的错误,就是机会!你可能一直相信,投资盈利来自企业成长。❌ 但真相是,你的盈利来源于市场的错误!
✅股市不是研究企业基本面,而是研究市场预期的误差!价值投资者的目标,是在市场错误的情绪波动中找到机会!盈利的核心,是市场的非理性,而非企业的基本面增长!那么,预期的本质是什么?预期的本质是对未来的想象。作为二级市场的价值投资者,我们的核心任务是判断市场预期是否合理,而非单纯分析基本面。因为唯有理解基本面的真实情况,才能准确判断市场预期是否存在错误。在这个领域,我已探索三十年,如今得出的核心结论是:二级市场投资者的盈利来源,是市场的错误预期。
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主要工作,是判断市场大众的预期是否与基本面事实一致。通过在市场极度悲观导致低估值时买入,在市场极度乐观导致高估值时卖出,实现盈利。价值投资的精髓,正是利用市场的非理性情绪,进行低买高卖,从而获得超额收益。这也正是我今天所阐述的核心思想。
更多精彩,关注每周三“纯价投”直播间
你认同这样的投资逻辑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分享你的观点!
不是错误预期,而是故意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