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7月23日,下午两点多钟。
枣南县(现枣强县南部)伪警队警察金三,身着警服,骑着一辆半新的东洋车,腰别一支德国造,正急急忙忙地从卷子镇赶回县城。
此刻的他,正骑行在小陈庄和杨柳庄间的公路段上,这段公路两旁都是高粱地,午后路面之上沉沉的死寂、以及两旁密密麻麻的高粱杆,让金三有些感到莫名地心悸。
一想到公路南侧经常有八区游击队出没,金三就不由地加紧蹬了几下,想要尽快通过这段公路。
然而,怕什么就来什么,自己想要赶紧骑行离开,却没想到,车子竟然在这当口坏掉了。
几阵“嘎达”声之后,金三身下的自行车蹬便如同失去了力量一般,打滑似的空转着,自行车却再也前进不了半分。
金三跳下车来一看,车链子已然耷拉下来了,没办法,他只得把车子停在路旁,随后蹲在公路上开始修了起来。
盛夏的烈阳照射在大地之上,蒸腾的暑气混合着路面的尘土,让金三原本已被汗打湿的背脊更加难受。
金三一面低声骂着倒霉,一面摆弄着车子的链条,注意力全都贯注在了眼前的车子上面。
他却没有注意到,此刻,身后的高粱丛间,一个杆镰刀悄悄地拨开了几棵高粱杆,里面的人正犹豫着,要不要冲出去。
高粱丛中躲藏的刘双林,倒不是专门在这里打埋伏的,当天他从杨柳庄送情报返回小陈庄,因为天气热得如同蒸烤一般,为图凉快些,他便沿着高粱地间的小道,穿插近路而回。
然而,等他快走到公路边的时候,突然发现,路边蹲着一个肥头大耳的伪警察,正在聚精会神地修着自行车。
刘双林停下脚步,屏住呼吸地向外望去,他目光很快便落在了对方的腰间,那柄锃亮的短枪,在阳光下泛着别样的光泽,让刘双林看着看着,心里便不由地开始“噗通、噗通”地跳了起来。
刘双林虽然年龄不大,但跟随游击队这几年下来,也算得上是一名老战士了,只是因为他才十七岁,队长平日里让他负责的,更多是传递情报类的工作。
平日里,总是看队里其他队友们扛枪锄奸、打埋伏,威风凛凛,可自己手里面,还是那杆红缨枪。
抗战时期,游击队里的枪支很短缺,这个情况自己也能理解,但拥有一把枪,始终是萦绕在刘双林心头,难以磨灭的梦想。
此刻,枪就在自己的眼前,公路之上除了金三之外,空无一人,正是夺枪的好机会。
下定决心之后的刘双林,随即一个箭步冲了出去,用镰刀把子猛地顶住了金三的脊背,低声吼道:
“举起手来!”
这一声晴天霹雳,惊得金三打了个哆嗦,感觉到身后被一杆硬物顶着,金三来不及多想便下意识地想到了——枪。
“别,别开枪,我投降!”金三颤着声,顺从地举起手,战战兢兢地站起身子。
身后的刘双林立马拽走了对方腰间的手枪,紧接着退后两步,打开扳机,将枪口对准了金三。
这个时候,金三也颤巍巍地转过了身,他原本以为偷袭自己的那人,必然是个人高马大的游击队员。
然而,当他抬眼看时,发现站在自己面前的竟然是个手持镰刀的砍草少年,刚才提在嗓子眼儿的心不由登时放下了。
“小孩儿你找死,还我枪,不还,老子揍死你!”金三脸色涨红了脸,狰狞地大吼道。
“看谁先揍死谁?”刘双林扬了扬枪,毫不畏惧地回应道。
“你要是敢开枪,皇军听到了......”金三指了指县城方向威胁道。
“他们来之前,你肯定是死了,来了也是白搭!”
金三这个时候,也渐渐冷静了下来,他瞥了眼刘双林拿枪的姿势,发现这少年持枪的姿势还真是受过正规训练,随后下意识便放弃了夺回枪支的想法,只是想着赶紧跑路逃命。
金三心存侥幸,觉得眼前这个小八路必然不会轻易开枪,便转身用力一蹬,想要骑车逃窜,然而,他却忘了,自己的车子还没修好呢。
下一秒,“哗啦”一声,金三连人带车翻倒在路旁的高粱地里,见状的刘双林赶忙跑上去,一屁股骑在了对方的身上,左手攥紧对方的领子,右手扬起枪柄猛砸对方的鼻子。
“咣当、咣当!”只两下,便将金三给砸了个鼻血直流,晕了过去。
正当刘双林准备将金三拖进高粱地,然后去小陈庄叫人之时,公路不远处,突然传来了一阵“叮铃、叮铃”的自行车铃响。
刘双林抬眼望去,不远处,两名便衣特务,正从枣南县城方向骑行而来,自己刚砸晕伪警察,这边就与特务遭遇上了。
这个意外,确实让刘双林感到有些棘手,该怎么办呢?公路之上也没有太多遮掩,对方势必已经看到自己这边情况了,刘双林想要逃,但又有些舍不得旁边自行车和俘虏这个战果,而且万一暴露了,对方有枪,真追起来,自己能不能跑得过,还不一定。
情况让人有些手足无措,但刘双林还是很沉重,他略一寻思,随即将枪扔进了公路旁的高粱地里,然后主动迎了上去,边跑边哭着向两名特务“求助”道:
“两位先生,快来救命啊,我舅舅喝多了酒,驮着我回家,刚摔倒沟里了,脸都摔烂了,你们行行好,帮我把他送医院吧。”
这两名便衣特务明显是有任务在身,只是停了下车,远远地瞥了眼躺在高粱地里的金三,随后颇不耐烦地骂道:
“滚开,老子才不管闲事呢,自己去城里警察局叫人抬去!”随后两人蹬起车子,一股烟地跑远了。
刘双林看着两人走远之后,随后解下金三的腰带,将对方双臂捆紧,然后便像拉死狗一样,将对方慢慢地拖到了高粱地的深处......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132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枣强县文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