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7月19日,临近晌午。
河北省三河县栲栳山村,民兵中队长姚成宝在执行完任务回村的途中,突然遭遇到了一队日军。
姚成宝看到这身“黄皮狗”的身影,第一反应就是赶紧转身逃避,然而,此时已然来不及了。
几名日军看到姚成宝想要逃,立即在后面边喊边追,很快便将他追上。
几枪托下去,姚成宝便被对方砸得嘴角挂血,一瘸一拐地再也跑不动了。
随后,姚成宝便被日军拉扯到了队伍后面,由两名日军左右看押着,逼他随军而行。
“我这是被敌人认出来了?”姚成宝看着左右看押自己的日军士兵,有些狐疑。
因为对方如果真是发现自己抗日身份的话,一般都会用绳索捆绑,而不是这么松松垮垮地押着。
不久,姚成宝便看明白了,日军这次并不是专门来抓自己的,对方这是无差别抓壮丁呀。一路上,凡是青壮劳力,只要被这群日军给碰上,都被强抓过来,在当时,日军修工事、运物资,大多会直接从附近乡镇拉人充壮丁之事,看样子,此番日军又是要有大动作。
很快,姚成宝身边便聚集了一大群青壮年,大伙儿各个愁眉苦脸、垂头丧气地跟着日军前行。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姚成宝。
当姚成宝意识到敌人这是无差别拉壮丁之后,他的心便踏实了下来,既然敌人不认识自己,这一路上,应该还是能够让自己找到脱身机会的。
不久,姚成宝便真的找到了那个机会。
当天中午,这队日军来到了小唐村,众人随后来到了一户大地主的家中吃午饭。
姚成宝等一众人等,跟着日军一起,进了地主家的院内。
日军头目和士兵们,随后被主人让进屋内吃饭,而这些被抓的壮丁们,则顺着墙根蹲成了一溜排,饿着肚子却无人理睬。
因为院门口站着两名日军负责警卫,想要出院必须经过大门口,因此院内并没有留日军士兵,看管这群壮丁。同时,这些被抓的壮丁,自己也没有想过能从敌人手中逃脱,因此,一个个垂头丧气,如同一只只待宰羔羊一般......
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此时,姚成宝悄悄拱起了身,然后顺着墙根,迅速闪身到了回廊之内,悄悄溜进了地主家的西屋之内。
西屋之内,除了家具摆设之外,还有几袋放在粮缸上的米袋,姚成宝的目光在米袋上停留片刻之后,便立即走了过去,随即扛起了米袋,推开西屋的门,光明正大地走了出去。
当天,地主家人来人往,村里的汉奸们都来拜谒日军头目,同时烧饭、担水、送茶的人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姚成宝扛着米,夹杂在人群之中,一步步走向大门口,他知道那里站着两名持枪的日军士兵,能不能脱身,就看这一把了。
姚成宝的心“砰砰”直跳,但步伐却没有丝毫慌乱,走近大门,他将心一横,硬着头皮走了出去。
“站住!”姚成宝刚走出门,就被旁边站着的日军给叫住了,“你的什么的干活?”
姚成宝转过身,不慌不忙地看着对方,抓了这么多人,这名日军肯定对自己没什么印象。
“太君的命令,我的到那边去做饭,米西米西!”姚成宝指着院子外面堆垒起来的土灶台,恭顺地回答道。
“开路开路的。”鬼子一摆手,姚成宝随即迈步出门,向着土灶台方向而去。
土灶台旁村里的做饭师傅、端茶送菜的伙计正在灶边忙活着,姚成宝将米袋放在一旁,与伙计们聊了两句之后,趁着站岗的日军不注意,悄悄闪身来到了旁边屋舍巷内。
沿着巷子绕了几个弯后,姚成宝趁机跑出了这个村子,最终顺利逃脱了日军的魔爪。
在那个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97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河北文史资料》
机智
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机智勇敢。
勇敢机智[点赞]
然后呢[得瑟][得瑟]
机智勇敢。
没有了?
机智[点赞][点赞][点赞]机智既能送敌人的命,也能保自己的命。
怎么不把那袋米扛回家去
胆大心细!
光看标题就想去拉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