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革命史和战争史上,很多知名的将领都有并称,比如刘、邓或者林、谢。当然,其中一对并称就是陈、粟——陈毅、粟裕。这二人在解放战争中联手,打的国民党军溃不成军!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不仅仅他们两个人关系亲密,就是家族后代也关系也不一般。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两人居然还结成了儿女亲家,陈毅元帅的孙子也是粟裕将军的外孙——陈正国。
那到底陈粟两家的后人是如何结合的?如今两家的血脉传承者陈正国生活的怎样呢?
让我们一一道来:
一、溺爱中长大的“大院子弟”
陈正国的父亲叫陈小鲁,1946年出生,是陈毅元帅的小儿子。他出生的时候全国还没有解放,随着母亲张茜先在上海待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到了北京。
陈小鲁小时候十分淘气,母亲张茜此前已经生了两个男孩,本打算第三个孩子是个女孩,可陈小鲁出生后发现还是个男孩,他张茜就动了干脆送人的念头。
好在当时有个管理家属女助理员发现了,赶紧把孩子捡了回来,还批评张茜说军长的孩子怎能送人呢?
正是这个缘故,导致张茜此后都觉得对孩子有愧,从此对陈小鲁格外宠溺。甚至有点“惯坏了”。比如陈小鲁3 岁的时候,被送到宋庆龄福利基金会幼儿园,那可是当日上海最好的幼儿园。可陈小鲁去了不到两三天,又哭又闹,不吃不喝,幼儿园的工作人员无奈,最后只能将他送回家。
到了四五岁开始上学的年纪,陈小鲁愈演愈烈,不起床也不吃饭,常常要在床上一直玩到中午。
但是好在一物降一物,母亲虽然溺爱,但是父亲陈毅却十分严厉。有一次,陈毅工作结束回家吃午饭,得知陈小鲁居然中午还没起床。一怒之下径直跑到三楼,一把拽起陈小鲁就要往楼下扔,幸好秘书和警卫及时拉住了他。
不过就这一次,就让陈小鲁长了记性。那以后他再也不睡懒觉了,直到去世之前,他的生活习惯都很好,一般五、六点就会起床。
育英小学是住宿学校,管理很严格。但是陈小鲁之前没有过集体生活的概念,加上家里的宠爱,所以还有些自我。所以第一次在学校吃早饭,八个人一桌分两块豆腐卤,一人四分之一。可陈小鲁上去就一筷子把一整个全弄到自己碗里来了,其他的同学不满意还去告诉了老师。
1951年,陈小鲁进入了北京四中读中学。那时候都中学校园,整体学习氛围很浓烈,为了建设新中国而读书的热情很大。但是等他上了高中,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那时的陈小鲁是北京八中的高三学生。有一天,老师突然在班里宣布了一个重大消息——从这一年开始,国家正式废除了高考。当时都陈小鲁和同学一起欢呼,笑着跳上桌子,把课本扔上了房顶。可是40多年后,他却为当年自己的这个举动不断的苦笑。
之后的陈小鲁,在风云变幻中,也成了那个年代最激进的一批人。他的激进也带来了很多错误,甚至成了别有用心者试图“对付”陈毅元帅的证据。
1968年4月14日的晚上,周总理亲自把陈小鲁叫到了西花厅,对他说:“这样对你和你父亲都有好处。希望你表现好一些,干好了,可以入伍。否则要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总理告诉他:不要把自己的去向告诉任何人,到了部队也不要写信。这是一条纪律。
从此,陈小鲁淡出运动,改名叫陈卫东,到北京的718厂去劳动。
第二天一早,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杨德中来接他走。母亲又掉泪了。陈毅甚至直接对他说:“你要准备永远不能再回这个家,永远见不到我们。”
身处于旋涡之中,大家都无法预知彼此的命运,虽是生离,犹如诀别。
说是劳改农村,但其实也还是部队生活。但是这对在城市长大的陈小鲁来说,却真称得上锻炼了。这个部队农场是个水稻生产基地,方圆30里内没有人烟。
这里的水含碱量太高,所以味道都是苦涩的。喝水难,所以洗澡也少。卫生条件自然跟在家里没法比。
平时连队最好的菜就是海蛎子炒鸡蛋,陈小鲁和战士吃一样的饭菜,一样出操、训练、下田、做班务。不过他再也没有“大院子弟”的状态了,活干的比一些老战士还努力,因此常常累得上床后翻身都难。
在农村的两年时间,他都被评为五好战士,可他仍然不在部队的编制内。农村里既没有他的津贴费,也没有他的口粮。刚到的时候给他发了一套军装,早就穿破了。
离家时陈小鲁带了100块钱,出门前母亲告诉他省着花,结果陈小鲁能不用钱就不用,两年时间一共就用了16元,只是用来买了牙膏肥皂。
后来连里把这种情况向团里做了反映,团政治部主任专门找陈小鲁专门谈了一次话:“这是我们工作做得不细,我们没想到这样的事情。所以我们决定从团里补助你200块钱。”同时还给陈小鲁发了一套新军装。
直到1970年3月8日,陈小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同年5月,被正式批准入伍。
1970年末,陈毅被查出患了直肠癌,做了手术。身体不适的陈毅仿佛成了个思念孩子的普通老人。他联系到了遇到了陈锡联,表达了想见儿子的想法。
就这样,一个多月后陈小鲁获准回京探亲。手术后的陈毅消瘦苍老了许多,却和久别的儿子开起了玩笑:“哎,指导员来喽!”陈小鲁一头雾水:“什么指导员?”“陈锡联司令员说你提指导员了。”“没有,我没提干。”他说着让父母看他穿的军装:“还是两个兜!”
大家都笑起来。笑着笑着,母亲搂着儿子大哭起来。历尽沧桑的元帅父亲,也是老泪纵横。
1972年元月4日,陈小鲁再一次从部队回到北京,此刻的陈毅已经是弥留的时刻。张茜俯身在丈夫耳边一遍又一遍地呼唤,昏迷中的元帅终于看见了自己最小的儿子了,他的眼睛闪现出一丝奇异的光彩,嘴唇动了动,但到底没有说出话来。
1972年元月6日,陈毅元帅与世长辞。
三、将帅亲眷的结合
也正是父亲去世的黑暗时期,陈小鲁结识了粟裕元帅的女儿,也是自己未来陪伴一生的爱人——粟惠宁。
陈小鲁与粟惠宁的哥哥粟寒生早就认识,两人一直是朋友。1971年陈毅病危的时候,陈小鲁回家正好遇到粟寒生来探望陈毅。后来陈小鲁也跟着去了粟寒生家,正好遇到了粟惠宁。
粟惠宁出生于粟裕将军之家,同样深受家族革命传统的影响,她温婉大方、聪慧善良。此时的她,在北京的总装备部工作。
由于粟裕对于儿女管理很严格,而且从来不为儿女“走后门”。所以粟惠宁在当兵的头三年,就干过通信值机员、展览会讲解员、宣传队员、炊事兵等多种工作。
这样频繁的工作变动,她起先也不愿意,认为工作环境不固定,就会影响到自己的进步。
尤其粟惠宁还看到有些军队干部的孩子,哪里条件好就想方设法往哪里调动。可自己的父亲却反着来,哪里条件越差就要求他们越往哪里去。心中就更加不痛快,干脆给父亲写信抱怨。
没想粟裕却在信中把她批评了一顿——“生活环境固然对人的进步有影响,但这只是外部的条件,而决定的因素还是要靠自己的自觉。高尔基不曾是一个洗碗筷、烧锅炉的吗?但由于他自己勤奋,成了世界闻名的革命文学家。所以决定的关键还在于自己。”“你们是在甜水里生长的,更要自觉地锻炼吃苦耐劳的能力啊!”
正是因为这样的生长环境,粟惠宁也不喜欢那种不劳而获,靠着着父母荫蔽的“二代”们,反而对这个自己在部队打拼,努力奋进的陈小鲁产生了兴趣。
1975年,陈小鲁与粟惠宁喜结连理。不过让人意外的是,两个元帅和将军的子女结婚,非但没有大排筵宴,甚至连正式的婚礼都没有。陈小鲁和粟惠宁的“婚宴”也不过就是一桌子西瓜。
1976年,他们迎来了爱情的结晶——陈正国。这个特殊的孩子,他不但是两个人爱情的见证,也是陈粟两家血脉的集合和传承。
孩子出生的当年,陈小鲁被调入总参二部,之后又去担任驻英武官助理、副武官。1985年,他从英国归来,之后被调到北京国际战略问题学会当研究员。
有一次,他遇到了当时的军委副主席杨尚昆。杨尚昆特别对他说:“你对工作有什么想法?要不要换个地方?”他说:“谢谢杨叔叔,我在这里挺好的。”中国第一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也曾对他说:欢迎他到证监会工作,他也谢绝了。
1992年,陈小鲁以上校军衔转业,之后投身商海。
2018年2月28日,陈小鲁因病救治无效,在海南三亚301医院辞世。
陈小鲁去世后,粟惠宁也担当起了“红二代”的职责,积极的宣传老一辈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2024年5月23日,粟惠宁参加了在上海智慧湾艺术中心举行的“我和我的父辈——纪念解放上海75周年暨第14个中国旅游日?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研学论坛&特展活动”,并在活动中上台发言,与其他开国将军后代一起,积极参与红色文化宣讲团的活动,致力于将父辈的亲身经历和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参考资料:
陈小鲁:我的董事,教我懂事 冯仑 中国社会工作2018-03-15
陈小鲁 “红二代”在一起很少谈政治 尤蕾 小康2013-12-01
陈小鲁的“变道”人生 尤蕾 小康2013-12-01
粟裕从严教子杨必军2016年03月03日15:4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