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肃:何必妄自菲薄!样板戏的成就绝不逊于国外,于会泳更是天才

古寺钟声绕青山 2024-11-28 18:13:57

当代人看到样板戏,或许会感到陌生,但它却曾是六、七十年代最受欢迎,风靡大江南北的艺术创作形式。

样板戏是特殊时期以戏剧为主的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带有模范实验意义,它曾代表革命浪漫主义的高峰,但如今却备受非议。

样板戏确实有时代局限性,有功有过,但即便是最刻薄的评论家,也不得不承认样板戏艺术的精湛。

著名文学家、剧作家阎肃就曾慷慨激昂的点评样板戏,他说:“我们何必要妄自菲薄,样板戏的成就绝对不会逊色于国外,而于会泳更是天才。”

那样板戏究竟取得过哪些成就?它为何会在时代的发展中淡出众人视野?而于会泳又是谁呢?

样板戏是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一种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它个性鲜明,极其有感染力,它是一种艺术形式,又带有某种政治色彩。

样板戏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文化语境,它的主题样式都具有特定模式,样板指对某种板状模具的称呼,带有示范意义。

样板戏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延安戏剧改革运动,革命者们和戏剧家为了创造无产阶级文学艺术,对先前的艺术形式进行大规模改革,将京剧、芭蕾舞剧等剧目的表现形式进行一轮又一轮改革,最终创作出了具有革命特色和现代特色的新作品。

例如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杜鹃山》和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就是样板戏中最优秀也最知名的作品。

样板戏自创作开始,就带有深深的政治意义和革命意义,从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共产党一直在想办法创立自己的文学,并将文学作为革命建设工具,而样板戏就是这一工具。

样板戏被政治集团加以利用,当做巩固政权和革命斗争的工具,因此样板戏的人物主题非常鲜明,主要是为了突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形象,突出他们的高大,这些英雄形象在精神上高尚无比,堪称完美,理想主义色彩十分浓郁,他们确实伟大,但却严重脱离现实。

样板戏确实感染了不少百姓,让他们自发学习,但戏曲里的英雄形象却严重失真,在现实中较少出现。

创作人员按照神话中塑造神的手段,对角色进行加工,创造了神一般的人物,这些没有七情六欲、一心为公的角色局限性非常明显,它的失真性至今还在被众人诟病,它是革命浪漫主义的高峰,是红色经典,但是却难逃时代的局限性。

当代戏剧家批评样板戏都会提起它的三个缺点,第一是局限性较强,无论什么样板戏,什么主题,谈来谈去大多都是一个套路和一个故事。

样板戏大多数是为了体现革命斗争,内容都是英雄挑战重重困难打败穷凶的坏人,体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价值观念。

样板戏的主题故事和角色模式化没有新意,这种非黑即白的艺术表现形式,脱离现实情况,容易误导观众,弊端相当明显。

其二是因为样板戏带有政治色彩,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内容主题,都是刻意为之的结果。

其三则是因为它的出现挤占了其他传统艺术的生存空间。

样板戏的这些缺点确实存在,也值得重视。

即便样板戏的缺点如此明显,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它从来都不是糟粕,它的艺术成就和时代意义不容忽视。

样板戏被称为红色经典,它曾照亮过一个历史时期,它开创了戏曲表现程式改革先河,它在新中国成立后新旧交替时,对传统艺术进行革新,对传统的舞台、美术、音乐、戏剧等表现形式进行改革,它凝聚着艺术家的智慧,是新中国戏曲改革和戏曲现代化的最高成就。

样板戏的唱腔、表现形式和艺术智慧不容忽视,后人看待样板戏时应该客观,看到它的闪光点、影响力和表现力。

后人如果一刀切的否定样板戏,就会否定那个时代艺术家们的智慧结晶,会导致新时期的戏曲改革停滞不前,如果彻底抛弃样板戏,甚至会出现戏曲表演艺术的严重缺失。

著名的文学家、剧作家阎肃就曾评价过样板戏,他说样板戏的成就绝对不逊色于国外艺术。

阎肃作为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他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为中国文化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他对样板戏的评价较为客观,值得注意。

中华文化促进会的副主席曾评价阎肃,说他的作品是党和军队的一条红线,他的作品没有刻意政治拔高,他始终用一颗红心照耀他所爱的观众。

阎肃的文辞修养高,作品非常有内涵,能打动人,他之所以如此肯定样板戏,是因为样板戏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思想和实践结晶,他说看待样板戏应当保持客观,分得起黑白良莠,对得起良心。

有些人不分青红皂白、感情用事、否定样板戏,可却没有创作出超过样板戏水平和影响力的作品,这才可笑。

其实不仅是阎肃,汪曾祺、艾青、田华都曾不遗余力的夸赞过样板戏,李丽芳说:“帝王将相演了几百年,可谁敢说他们超过了八部样板戏?”

艾青也为样板戏发声,他说全盘否定样板戏,同样是一种政治挂帅,是另一种文化专制,样板戏真正做到了戏曲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它将各种艺术融为一体,将现代京剧带向了另一个高峰。

艾青也感叹说:“好的文艺作品,不是别人随便说几句话就能够否定的。”

汪曾祺说:“真金不怕火炼,样板戏久经不衰,我们原以为样板戏会是根据改革的开始,但再回首却发现它已是高峰。”

样板戏能取得如此之高的艺术成就,能够吹进千家万户,拥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是因为它有真本事、真本领。

它的成功得益于背后的创作者,于会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堪称天才。

于会泳之前是文化部部长,他曾在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担任教师,从小喜爱音乐,但因家中贫穷,连书都没读完就辍学了。

1946年,他参加革命,在文艺团工作学习,后因表现出色,进入上海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修班学习专业知识。

他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理论期间,专门研究民族音乐,对民乐、京剧、地方戏曲和西方的古典音乐多有涉猎,发布了多部影响较大的音乐著作。

他曾提出过主宰音程关系的新概念,引起音乐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并被普遍采用。

于会泳非常重视戏剧和音乐的革新,他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智取威虎山》和《海港》两个剧目上,他将传统的京剧唱腔和西洋音乐结合在一起,设计出了别具一格的唱腔,他设计的唱段没有偏离京剧,又有新的开拓。

六、七十年代,样板戏成为当时的主流艺术形式,于会泳把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加入到样板戏创作当中,引起了上级领导的注意。

于会泳被汪曾祺称为天才音乐家,他对样板戏音乐的把控可以说是手到擒来,他对音乐理解深刻,调配出的唱腔总能让人耳目一新,他就像一位老厨师,能凭天分和直觉创作乐曲,他的音乐简直就是样板戏的灵魂。

为了创作更好的作品,他四处求教,研究了四十多种地方戏剧和曲艺,将名族音乐、古典戏剧和西方音乐全部融合到一起,以各家之精华,创作多首音乐,为样板戏音乐奠定了基调。

《智取威虎山》是于会泳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从小说到话剧、到京剧,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变。

于会泳为了创作更好的作品,整日夜不能寐、精神紧绷,好在这部剧取得了不凡的口碑和成效,就连汪曾祺也赞不绝口。

于会泳就像是一位音乐魔术师,他在创作的过程中,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为戏剧增加了别样风采。

于会泳凭借自身对样板戏的深刻理解和不凡的音乐成就平步青云,成为了文化部部长,抛开他的个人选择和政治因素不谈,他对样板戏做出的贡献不容忽视。

《智取威虎山》开演后获得一众好评,成为了文艺界的“超级网红”,老百姓为争相观看。

曾经晦涩的京剧变得如此易懂,街头巷尾都能听到朗朗上口的样板戏唱腔。

时隔多年,再回看样板戏,不禁一阵唏嘘,政治成就了样板戏,也耽误了它,后人提起它时,有质疑、有夸赞,有人说它过度政治化,说它脱离现实,说它是特殊时代的一场梦境,终将梦醒,也有人说它是歌颂人民,弘扬真善美的好作品,它让京剧重新焕发生机,它是京剧的高峰。

殷承宗在谈到样板戏时,说即便别人对样板戏嗤之以鼻,他也无怨无悔。

是样板戏让传统京剧的观念革新,是样板戏赋予了传统京剧现代理念,用不同的角度评判样板戏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后人一定要保持客观,不要带着偏见随意评价。

参考资料:“只愿香甜满人间”——记阎肃的奉献情怀 来源:人民日报“样板戏”的音乐变革及其舞剧化倾向 王绍军.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样板戏”艺术上的优长与音乐成就 李明正汪曾祺对“样板戏”的客观分析兼及中国戏曲问题 鲁美.吉林化工学院学院办公室

0 阅读:10